編者按
任何一種工作都需要講方法,特別是領導工作。面對艱鉅的任務、複雜的情況、新的問題,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就會一籌莫展,不知所措。毛澤東常講,學習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他一向強調工作方法對工作的重要性。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同志是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任務、新問題。
01
“只唱一出《香山記》”
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說:我做工作就是單打一,搞那麼一件事就鑽進去了。我也提倡這個方法。有本書叫《香山記》,講觀音菩薩怎麼出身,別的我都忘記了,頭兩句叫作“不唱天來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記》”。我就採用這兩句作為方法,這幾年是不唱天來不唱地,就是隻唱一本別的戲,軍事,我就沒有唱了。這個方法是不壞的。在他看來,眾多矛盾之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的;繁雜工作之中,必有一個是中心。因此,開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關鍵,以帶動其他。
1943年6月1日,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的決議中,毛澤東明確指出:“在任何一個地區內,不能同時有許多中心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只能有一箇中心工作,輔以別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在一個時期只有一個“中心工作”,首先是一種思想方法,“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結合的,思想不對頭,工作方法也就不對頭。”也就是大腦裡應有一根弦,有意識地去尋找它,“任何一級首長,應當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最重要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或動作上,而不應當放在其他的問題或動作上。”
幹工作抓重點,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就講到過:一個高明的領導,要講究領導藝術,知關節,得要領,舉重若輕。黨的十八大以後,他更是反覆強調這一方法,告誡領導者,要善於抓牛鼻子,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必須握好方向盤,清晰掌握目標要求和重點;善於抓住問題的本質和關鍵,致力於找“病灶”,抓“要害”。有些人幹工作不可謂不賣力,甚至三更燈火五更雞,但是幹不到點子上,就往往事倍功半,窮於應付,而如果抓住根本問題,就會做到像毛澤東說的那樣: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02
學會“彈鋼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並不是說其他矛盾和工作就可以不管了。毛澤東說:“看事物應該是兩點論;同時,一點裡面又有兩點。”“香花與毒草齊放,落霞與孤鶩齊飛。”就是說不能只看到“香花”,也不能只看到“毒草”,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落實到做法上,毛澤東提倡要學會“彈鋼琴”。
他說:“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互相配合。黨委要抓緊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凡是有問題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相互聯絡、相互區別和相互轉化的。因此,在工作方法上應該統籌兼顧。
彈好“鋼琴”,要做到胸中有“數”。鋼琴有多少鍵,每個鍵能彈出什麼音符,必須瞭如指掌。解決矛盾,要深入到矛盾中去,特別是掌握與之相關的數字。毛澤東把“胸中有數”也列為一條重要的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對情況和問題一定要注意到它們的數量方面,要有基本的數量的分析。如果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
彈好鋼琴,還要心中有“譜”,特別是注意細節,一個音符錯了,整個曲子也就砸了。1953年,中美關於朝鮮問題談判時,事前毛澤東對談判場所、對方談判代表的宿舍、各種用具、裝置等,都要求精心的佈置和準備,甚至放什麼點心都要過問。現在,人們常說,細節決定成敗。毛澤東的成功,與其既能揮舞大棒又能弄繡花針,不無關係。
03
“抓緊”與“力戒驕傲”
幹工作,要抓得起,抓得緊。抓得起,是指抓全域性,需要有魄力。毛澤東說:“伸著巴掌,當然什麼也抓不住。就是把手握起來,但是不握緊,樣子像抓,還是抓不住東西。我們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緊緊盯住執行過程,不見成效不放手,就要“隨時掌握工作程序,交流經驗”;發現了錯誤,“隨時糾正”;“隨時提醒下面,使之少犯錯誤”。這就是說,不能把工作佈置下去就不管了,像習近平總書記所批評的當“甩手掌櫃”,而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抓落實,要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工作抓緊,就容易出成效,有了成效之後,則容易驕傲。毛澤東說,幹工作要力戒驕傲。特別是“不能看不起人。鵝蛋看不起雞蛋,黑色金屬看不起稀有金屬,這種看不起人的態度是不科學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時候過海之後才知道誰是真正的高手。謙虛謹慎,“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就是沒有犯過大錯誤,而且工作有了很大成績的人,也不要驕傲。”因為一驕傲就容易犯錯誤,容易無視紀律,容易不把上級放在眼裡。那麼,犯了錯誤,出了問題,成績再大,都可能一筆勾銷了。古人云:“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也就是這個道理。
04
堅持兩個“結合”
1943年,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人無論進行何項工作,有兩個方法是必須採用的,一是一般和個別相結合,二是領導和群眾相結合。”這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特點。
關於第一個“結合”,他說:任何工作任務,如果沒有一般的普遍的號召,就不能動員廣大群眾行動起來;任何領導人員,凡不從下級個別單位的個別人員、個別事件取得具體經驗者,必不能向一切單位作普遍的指導。這一方法必須普遍地提倡,使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學會使用。具體做法是:先在面上鋪開,然後再深入到點中,由面及點,再由點帶面,迴圈往復。現在,領導同志分頭去蹲點,其實,就是這個方法的一種運用,如此做來,領導者下命令、髮指示,就能夠接地氣。
針對第二個“結合”,他說:“只有領導骨幹的積極性,而無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相結合,便將成為少數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無有力的領導骨幹去恰當地組織群眾的積極性,則群眾積極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確的方向和提到高階的程度。”因此,無論什麼工作,都須採取領導骨幹和廣大群眾相結合的方法。領導骨幹帶頭,組織和發動群眾,這是中國共產黨取得成功的秘訣之一。
深入來看,“兩結合”的方法是毛澤東把唯物辯證法運用於實際工作的體現。一般與個別相結合,主要是對“事”來說的;領導與群眾相結合主要是對“人”來說的。領導工作說到底就是“以人謀事”。對此,毛澤東還說過:一般情況下,“自上而下的多,自下而上的少;從領導到群眾的多,從群眾集中起來的少;一般號召多,個別指導少。”這是要警惕的。他還說:“我們跟蔣介石和日本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主要一條經驗是,要同群眾結合起來。什麼時候跟群眾合作得好,我們就得到發展;什麼時候脫離群眾,我們就犯錯誤,就失敗。”由此,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什麼黨的十八大以後中共中央要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什麼黨的十九大以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並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決定把它作為一種制度建立起來。
來源:人民出版社讀書會綜合整理自《中國共產黨百年成功的方法論》、花瓣網、百度網,原標題“初心 | 正確發揮領導作用”
【宣告:本號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決策的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