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人類開始從洞穴中走出
到曠野中定居
新的生活模式逐漸形成
向穩定的農業生產過渡
廣袤的中華大地上
多個聚落陸續登場
賈湖,正是其中之一
便將鏡頭對準賈湖遺址
將時間標尺
撥回9000至7500年前
同觀眾一起
踏上這段嶄新的探秘之旅!
賈湖村的賈湖遺址
是淮河流域
迄今發現最早的
同時期儲存最完整的
新石器時代遺存
與多種墓葬形式的存在
表明賈湖先民
擁有穩定的定居生活
與不斷壯大的聚落
當時的氣候和環境
與現在江南地區大致相似
因此賈湖人才施行稻作農業
同時也獲得了
豐富的魚類資源
使得八九千年前的賈湖地區
形成了最初的“魚米之鄉”
而石鏟、石鐮、石磨盤等
農業生產工具的出土
均反映出賈湖的稻作農業
已開始逐步系統化
對文化層和墓葬中出土的
動物骨骼進行分析
發現賈湖人在九千年前
已經開始馴養家豬
豬的馴化、飼養
是賈湖先民的一大創造
為人口增長提供了保障
人類可以從中
獲得穩定的肉食資源
增強體質
也為當時族群的發展壯大
早期社會的進步
提供了動力
賈湖遺址還發掘出
以紅陶為代表的大量陶器
如炊器、食器、盛器等
工藝逐漸成熟,器形趨於豐富
在同一時期文化遺存
出土的陶器中
處於一定的領先水平
正處於狩獵採集
向定居生產過渡的階段
所謂“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採集、狩獵、種植、飼養
促成了賈湖的“食物多樣性”
而陶器的多樣性
也反映了賈湖人
對飲食文化的講究
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陶器中
除了大部分的生活用具外
還有一小部分是冥器
也就是專門燒製的隨葬品
這也是賈湖文化
對後世影響的一個佐證
龜甲等器物上
還發現了17個契刻符號
有的竟與商代甲骨文的“目”
“曰”字有相似之處
反映了賈湖先民
有意記錄某些資訊的特徵
另一種隨葬品
承載著賈湖先民的
一種精神信仰
也是後人得以窺見
其精神世界的
一個重要視窗
就不得不提及
賈湖遺址中的
另一個重要發現
骨笛
1987年11月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專家利用高科技
閃光頻譜測音儀
對賈湖遺址出土的
幾支骨管進行測音
測音結果表明
這些“穿孔骨管”可以吹奏出
五聲、六聲
甚至七聲音階
正是這來自於
八九千年前的遠古笛聲
打破了人們認為先秦時期
以宮、商、角、徵、羽
五聲音階為主的認知
一舉改寫了
中國和世界的音樂史
賈湖先民進入了定居的時代
從野外採集到人工種植
賈湖開拓出
八九千年前的水稻馴化地
一件件實用的遠古紅陶
豐富了中國人的蒸煮方式
一串串龜甲的節拍
一聲聲悠揚的笛聲
讓我們窺見了
祖先的精神世界
賈湖先民的美麗家園
安其居,樂其俗
這是老子在《道德經》中
描述的理想生活狀態
正是考古工作者的不斷求索
才讓我們跨越八九千年
得以看見
賈湖的水草豐美與日升月落
斗轉星移
滄海桑田
每一次對歷史的回望
都是一次文化的歸鄉之旅
無論時光如何變換
不變的是
我們對真善美的
孜孜以求
代代傳承
永不改變
今天17:30檔
CCTV-4
《中國考古大會》第二期
等你來解鎖
“賈湖遺址”!
來源:CCTV4《中國考古大會》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製片人/侯婧姝
主編/王靜 編輯/王奧夫
END
世界精彩 盡在掌握
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