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五的中概股普遍大跌背景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雖不是跌的最狠的,但下跌幅度仍超過10%。這也使得TME股價較年初32美元高點已折損大半,市值剛好踩在100億美金門檻。
在更高層面博弈影響下,很多中概股被認為越發偏離其真實價值。比如騰訊音樂對比其剛完成港股上市的“老對手”網易雲音樂,後者目前市值為410億港元左右,差不多為騰訊音樂的一半,但這並不反映雙方的業務差距。
根據網易雲音樂更新的資料,其2021年上半年收入為31.8億,同比大增60%,毛虧損大幅減少同時由於市場營銷和研發支出激增,營業虧損達到7億元,淨虧損則達到38億元;
在目前使用者消費數字音樂兩種產品形態上,網易雲線上付費使用者截止Q3為2752萬,但ARPU值從2020年9元大幅下降至6.8元;社交娛樂付費使用者為58.3萬,ARPU值高達500元。與騰訊音樂一樣,社交娛樂才是數字音樂概念下的真正利潤來源。
對比來看,騰訊音樂上半年收入為158億,實現淨利潤17.53億;截止Q3,TME線上音樂付費使用者為7120萬,ARPU值同比微降5.3%至8.9元;社交娛樂付費使用者為1000萬人,ARPU值164元。
不管從整體規模還是盈利狀態看,網易雲音樂顯然落後TME比較多,但這個差距並未反應在市值上,這主要是由於上市地點不同造成的。因此,網易雲音樂已經在港股為數字音樂打了個樣的情況下,騰訊音樂在港股二次上市甚至迴歸港股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按照路透社在上半年的報道, 騰訊音樂已敲定了50億美元融資規模的港股上市方案。只是如今來看這個方案很難執行,騰訊音樂市值距離2月份高點已回落很多,以目前市值要融資50億美元無疑要出讓大量股份,也意味著騰訊目前並不高的持股比例也要被明顯稀釋。
這就使得騰訊牽頭進行私有化這一方案凸顯出來。在目前TME股價處在低點時進行私有化,可以將成本大為降低。
目前騰訊音樂私有化的條件也很成熟,在美股強大的流動性支援下,騰訊音樂目前的股東結構相當“乾淨”,TME前身CMC組建時的眾多財務投資方和原始股東,包括海洋音樂前高管謝國民、謝振宇都已基本離場。根據TME的2020年報,騰訊持股目前持股比例為55.1%,Spotify持股比例為8.4%,騰訊在TME的投票權達到90%。
騰訊當時之所以推動TME以獨立子公司身份赴美上市,原因之一就是為照顧外部利益,如今這個目的已經達到。
音樂作為網際網路使用者的剛需內容形態,是將內容文化舉高到核心戰略高度的騰訊勢必要牢牢掌控在手裡的,私有化可以提升騰訊在音樂領域的權益,也不用擔心監管問題。
同時自2016年組建至今,TME本身正面臨著愈發激烈的外部競爭和內部改革問題。騰訊正謀求加強TME、閱文等子公司與自身內容生態的協同聯動,也在為這些外部子公司傾注更多資源。
TME也在今年中啟動內部架構調整,從騰訊母公司調來公司級VP樑柱擔任CEO,作為當年完成QQ音樂移動化以及打造全民K歌的功臣,樑柱將負責對TME的產品平臺側進行改革。
對內部產品平臺,尤其是貢獻主要利潤的全民K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必然會多少衝擊短期財務表現,這也會再度影響TME已經很脆弱的股價。如果啟動私有化,則沒有這個問題了。至少從目前看來,這確實是私有化騰訊音樂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