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為什麼在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還那麼節省你想說些啥#
現如今很多人去農村旅遊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地方的農村人都住進了獨棟的樓房,有些地方的農村人甚至住上了裝修豪華的別墅,所以會不自覺地認為農村的生活好了,但是當他們走進這樣的農村以後,會驚訝的發現,農村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穿的是補丁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生活極其的簡樸,因此會感到十分詫異,不禁要問為什麼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那些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卻依然那麼節省?
很多事情其實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繁華也不一定就是真的繁華,相反那些繁華背後的落寞可能才是最真大的現實。
說農村人節儉,作為農村人我特別贊同,但是要說當下農村很多六七十歲的老人那麼節約,是因為他們擁有勤儉節約的傳統,我是不敢苟同的。我只知道人在沒錢的時候為了過上好日子肯定會勤儉節約,但是如果有錢了,依然十分勤儉節約那才是真的勤儉節約,而當下農村的現實是那些六七十歲的老人他們真的有錢嗎?
很多人說農村人都住進了樓房,住進了別墅,你能說他們沒有錢嗎?沒有錢幹嘛蓋樓房?既然住進了樓房,肯定生活條件很好,他們的父母也肯定有錢花,他們那麼節約,肯定是勤儉慣了。
我想說的是開豪車的一定是有錢人嗎?沒錢的人就開不了豪車嗎?這個社會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太多了,一個人有錢沒有錢,我們很難透過眼睛去觀察到,畢竟別人不會把存摺開啟給你看。農村其實也是這樣,看起來大家都住進了樓房,而這樣的樓房就好像我們看到的豪車一樣,住進樓房裡的農村人就好比那些開豪車的人,有錢沒錢你如何能看出來?
而實際是什麼?實際就是那些住進樓房的農村人,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有錢,日子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過得很好。說句不好聽的話,當下的很多農村人沒有錢就是因為被房子給掏空了。
自從改革開放農民進城打工以後,在這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裡,有很多農村人透過進城打工掙了一些錢,但是這些錢最終又全都貢獻出去了:他們掙的錢一部分用來在農村蓋樓房,一部分給子女在城裡買房,剩下的就是銀行的欠款了。說白了就是當下很多農村人實際上並沒有多少錢,所以他們才會選擇在城裡打拼。錢依舊是他們最缺的東西,正是因為沒有錢,所以外出打工的農村人留給在老家生活的年邁的父母的錢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多,一個月能給四五百塊錢的那都是十分孝順的了。
其實也不是他們不想多給點錢,而是他們自己也沒多少錢,他們自己的日子過得也是十分節儉。遠的不說吧,我認識的農民工就有為了省錢一天吃兩頓饅頭的,吃饅頭的時候吃的鹹菜甚至不是花錢買的,而是從早點店用袋子裝回去的(每次裝一小塑膠袋),一天兩頓白麵饅頭就鹹菜,你說要是有錢人,哪個能受得了這樣的生活?所以現如今農村人雖然住進了樓房,但是這些住進樓房的家庭缺錢的並不在少數。
我們村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有些家庭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掙得錢也不是大家想象得那麼多,子女掙錢一方面要還賬(蓋樓房裝修得時候欠得錢),另一方面要維持家庭的各項開支,特別是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一塊,一年可能就得好幾萬塊錢。我一個叔叔在工廠打工,一年也就掙個六七萬塊錢,過個年一萬塊錢就出去了,家裡還有一個孩子在上大學,每年至少3萬塊錢的花費,你說他哪有多少錢留給自己的父母?正是因為缺錢,我這個叔叔的老婆也就是我嬸嬸也在幾年前開始每年進城做家政掙錢補貼家用,這樣他們家日子才好過一點。
我嬸嬸出門打工去了,他們留守在農村的父母錢不夠花怎麼辦?只能是想辦法自己掙錢了,種藥材,打零工,掙100塊錢是100塊錢,掙不到錢的時候就只能省吃儉用了。捫心自問,他們不想花錢嗎?其實他們也想花錢,也想喝稍微好一點的白酒,抽六七塊一包的香菸,但是他們知道要是喝更好的白酒,抽更好的香菸,就會大大增加子女的負擔,你說為人父母的,哪個人不想著自己的子女能過得輕鬆一些呢?
所以,今天當我們看到農村人住進了樓房別墅,感覺農村的日子越來越好的時候,這些我們眼睛看到的美好並不一定是真的“好”,只是這些我們看到的“好”的背後那些留守老人,農民工心中的辛酸我們看不到而已。當下的社會,有錢誰都會花,即便節約,該省的都一定不會省,但是沒有錢你再會花錢,再想花錢也沒用,因為沒有錢,所以只能想辦法省著花錢,這就是為什麼如今的農村一些六七十歲的老人捨不得吃,捨不得喝,穿著補丁的衣服的真實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