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獨角獸企業Uber創始人卡蘭尼克被逼辭去公司CEO職務,把接力棒交到達拉·科斯羅薩西手裡,隨後沒多久,他便開始拋售手中股份,套現25億美元后,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2019年最後一天,卡蘭尼克徹底“消失”在Uber董事會名單上,這也標誌著他被徹底踢出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
付出十年心血的企業,從此成為過往。不過,一向目空一切的卡蘭尼克大概怎麼也沒料到,自己最後竟會是因為一篇小職員的部落格而敗走,但這也是渾身負面標籤的他必須面對的敗局。
被董事局清理出自己一手打造的Uber,難捨和不甘在所難免,但好戰又自傲的他很快又開闢出了新的戰場。
卡蘭尼克倒是瀟灑離場了,可飽受非議的Uber還要負重前行,繼任者們需要收拾他留下的殘局,投資者們也要為曾經的誤判買單。
特拉維斯·卡蘭尼克,1976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從小就沉迷於電腦,六年級時就學會了程式設計。
高中畢業後,他成功考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不過可惜的是他並沒有中規中矩地完成學業,而是在1998年選擇了中途退學創業,那一年他22歲。
輟學後,他領頭帶著6個好夥伴註冊了一個網站Scour.com,經過一番折騰,在他們手上竟然誕生了世界上首個P2P檔案下載資源搜尋引擎。
網站推出後,立刻擁有了大批使用者,最多時曾有25萬用戶線上分享電影和音樂,但好景不長,由於侵犯版權等問題,2000年他們被好萊塢29家公司告上了法庭,並索賠2.5億美元。
幾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哪拿得出這筆鉅款,最後雙方達成庭外和解,以Scour.com賠償100萬和公司破產結束了這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就以失敗告終,的確讓卡蘭尼克很是受傷,但他並沒有打算就此認輸,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鬥志。
2001年,他又召集了原班人馬準備重新大幹一場,不過這次公司成立後,照樣是麻煩不斷,投資人撤資、開發團體跳槽、合夥人出走,到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苦苦支撐。
由於長期沒有收入,那些年他窮得連去外地參展都沒錢住宿只能睡在車裡,洗澡只能在公共場所的衛生間裡解決。
但他熬過了吃泡麵的日子,也熬過了每天要被幾百個人拒絕的尷尬境地,6年後公司終於迎來了轉機。
2007年,公司以1900萬美元的價格被阿卡邁技術公司收購,卡蘭尼克收穫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更讓他覺得揚眉吐氣的是,當年把他告上法庭的那29個公司其中有23個都在使用他開發出的產品。
有錢後,卡蘭尼克開始了一段吃喝玩樂周遊世界的愜意人生,直到2009年在巴黎的一次不愉快的打車經歷再次點燃了他創業的靈感和激情。
那一年的冬天,他前往巴黎參加一場網際網路峰會,意外發現朋友加雷特·坎普也出現在了峰會上,會議結束各自回到住處後,兩人又興致勃勃地相邀晚上再出來聊聊。
但是,讓他們沒料到的是巴黎街頭叫出租車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尤其是在寒冷的冬日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不過,兩人在抱怨中倒是碰撞出一個顛覆性的構想,如果能設計出一款軟體安裝在手機上,需要用車時只要透過APP發出訊號,很快就會有輛車子出現在面前把你送到目的地,那將極大地方便大家的出行。
兩人為這個無意間迸發出的奇思妙想興奮不已,隨後一起創立了Ubercab,接著第一款手機打車軟體也被設計出來了,舊金山成了首個運營的城市。
運營之初,Ubercab走的是高階豪車服務路線,所以公司購置的車不多,不過全是林肯、凱迪拉克之類的高檔車型,車費也是普通計程車的1.5倍。
由於車輛數量有限,因此能提供的服務人數並不多,但是快捷方便的叫車方式卻讓這款APP的名聲很快傳開了。
可沒想到的是幾個月後,交通管理部門的罰單和禁令也隨之而來,公司被禁止使用cab,也就是計程車這個詞。
不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問題並沒有難住卡蘭尼克,反倒讓他有了更加大膽的設想,不能出現“cab”字樣,那就去掉這個詞。
公司就專門為有用車需求的乘客和願意接單的司機搭建一個共享服務平臺,這樣不但合法合規,潛在的業務量在四通八達的網路中也無法估量。
就這樣,公司最終以“Uber”的名稱出現在了市場上,並推出了全新的叫車軟體UberX,凡是符合要求的私家車主都可以透過APP接單,乘客們也可以隨時發出用車需求。
自此,改變全世界人們出行方式的網約車模式就這樣誕生了。
一切正如卡蘭尼克預料的那樣,Uber推出後,解決了大家叫車難的同時,還降低了出行成本,自然是大受歡迎。
僅僅用了一年時間,Uber就從舊金山向全美幾十個城市鋪開,所到之處無一例外地盛行成風。
不過,隨著Uber的日漸火爆,卡蘭尼克的野心也逐漸膨脹,他不再只滿足於本土市場,他夢想改變世界,於是加快了向全球進攻的步伐。
2011年,Uber來到靈感發源地巴黎,隨後又進軍倫敦、多倫多,2013年2月又一路挺進了亞洲登陸新加坡,同年7月又登陸拉丁美洲,8月又進駐非洲。
2014年10月,Uber正式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在北京落地推行,2015年6月又拿下約旦首都安曼,正式在全球佈局300城。
靠著這樣全球快速佈局,僅用了5年,Uber就出現在了全球70多個國家的超400個城市。
在這樣高速進攻下,Uber的市場價值也不斷水漲船高,2013年被《今日美國》評為“年度最佳科技公司”。
有了市場價值,風投資本也紛紛把目光對準了它,評價它是美國最具發展前景的公司,光是2014年11月的那一輪融資,就拿到了至少10億美元的資金。
有了融資,Uber市場估值也一翻再翻,從2013年的35億美元一路飆升到了最高峰時的1200億美元。
不過,伴隨著Uber高速成長的,還有來自全球出租業的強烈抗議和各地政府的限制,以及媒體對卡蘭尼克譭譽參半的評價,甚至在美國有人直接稱呼他“混蛋”。
雖然卡蘭尼克天才般的商業頭腦一直被拿來和喬布斯相比較,但他身上也被貼滿了諸如“自私冷酷、傲慢自大、無視規則、利益狂熱追逐者”這樣的負面標籤。
儘管也有人曾為他辯解“想顛覆規則就難免成為混蛋”,不過最終他還是沒能倖免要為這一切買單,甚至被踢出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
在卡蘭尼克執掌Uber的近十年時間裡,其一切以經濟利益為先的經營理念以及在市場競爭中採取的一些不光彩手段,最終讓他和Uber的公眾形象飽受詬病。
其實,在Uber剛發展起來沒多久,美國就出現了另外一家本地網約車公司Lyft,競爭自然是避免不了。
不過,在這場競爭中為了打壓對手,Uber用到的招數實在有些上不了檯面,公司專門聘請了一些社會閒散人員假扮乘客,坐上Lyft旗下的網約車,然後藉機勸說司機轉投到Uber名下。
另外,為了消耗對手的資源,他們還會讓人不斷預訂對方的打車服務,然後再取消。
這些陰損的招數被揭穿後,卡蘭尼克的個人形象又被扣上了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帽子,但對政府罰單、法院傳票都不屑一顧的卡蘭尼克早已習慣了外界的質疑和非議。
所以,不管有多少負面形象,他一點都不在意,也沒打算收斂,因為在他的概念裡,公司的利益比什麼都重要,在利益面前,其他都要讓路。
在這樣的經營理念下,Uber的內部管理自然也是問題重重,當這一切因為一位叫蘇珊·福勒的女員工的出現而被公諸於眾後,不但撬動了公眾的憤怒,更是成為了Uber高層大洗牌的導火索。當然,作為掌門人的卡蘭尼克自然也成了眾矢之的。
2015年底,軟體工程師蘇珊進入Uber工作,沒想到的是上班不久她就遭到了上司的性騷擾,不堪其擾的她把這一情況反映到了人事部門,誰知得到的答覆竟是勸她息事寧人,原因只有一個,對方業務能力強,能為公司掙錢。
第一次忍了,就意味著後面有無數次,果不其然之後騷擾依然屢屢發生,人事部門還是聽之任之,求助無門的蘇珊只能辭職走人。
不過,離職後的蘇珊把在Uber的遭遇寫進了自己的部落格,同時還指出在Uber不光存在性騷擾,性別歧視問題也相當嚴重。
博文發出後,立即在網上引發了巨大風波,Uber作為一家全球知名的大企業,內部竟會發生如此醜聞,而且管理層還習以為常,公眾的強烈譴責聲甚至驚動了政府部門。
隨後,網友在網上發起了抵制Uber、登出會員的行動,大量網友紛紛響應,短短一週時間,就有幾十萬的Uber會員參與了此次行動。
不僅如此,美國前司法部長還受命針對博文中的問題對Uber展開內部調查,最終曝光的問題被一一證實,隨後Uber遭遇了一次大清洗,20多名高管被直接撤職開除。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後網約車司機也出來抗議,指責卡蘭尼克沒有給他們提供任何福利制度保障,並控訴Uber是靠壓榨司機勞動力才積累下了巨大財富,現在他們的收入越來越低,每月辛苦工作掙到的錢都不夠養家餬口。
一系列事件曝光後,卡蘭尼克本就不佳的社會形象變得更加糟糕了,也由此引發了各界的質疑聲:Uber怎麼能交給這樣一個利益至上的人經營管理呢?
Uber遭受到了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公司董事會在重重壓力下,做出了讓卡蘭尼克辭職的決議。
面對這樣的結局,卡蘭尼克既震驚又意外,但在一片反對聲中,他也只能無奈地接受。
在離職宣告中,他表達了對自己一手創立起來的Uber的深厚感情,但在這個特殊艱難的時刻,為了讓一切儘快迴歸正規,他尊重投資者的選擇。
2017年6月20日,卡蘭尼克辭去了公司CEO職務,達拉·科斯羅薩西成為他的繼任者。
在內部歡送會上,被外界評價為“冷酷無情”的卡蘭尼克終於忍不住流下了熱淚,聲稱自己還會再回來的。
不過,事實表明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2019年5月10日,Uber在紐交所敲鐘上市,當天,仍是董事會成員的卡蘭尼克卻沒有出現在敲鐘儀式上,這就意味著他被拋棄了。
這樣的冷落和拋棄,讓他既尷尬又不滿,同時也讓他做出了新的決定,他要拿錢走人了。
當時,他在Uber佔有6%的股份,繼續留下來沒有實權,也找不到用武之地,於是在限售股解禁後,他就開始大手筆拋售手中的股票。
隨後不到兩個月時間,他減持超過90%,最終套現25億美元,同時他也表示或將在年底前清空手中所有股票。
終於,在清空了手中股份後於2019年最後一天退出了董事會,自此也標誌著他被徹底踢出局,Uber的卡蘭尼克時代徹底結束,一切屬於Uber的榮辱定格成為了歷史。
卡蘭尼克在Uber的時代結束了,但卡蘭尼克自己的時代可沒結束,雖然被踢出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公司,但一向爭強好勝的他怎麼會敢於平淡呢?
於是,卡蘭尼克又鬥志昂揚地宣稱,他將開始新的開疆闢土,全力投身到新戰場中去。
卡蘭尼克的新戰場就是他非常看好的雲廚房,他新成立的投資基金花巨資買下了印度一家雲廚房公司Rebel的股份,跟傳統餐廳相比,雲廚房省去了大部分人力成本,且無地段限制,在印度已成為了一種非常流行的商業模式。
他計劃透過新一輪的融資將Rebel現有的200多家雲廚房數量增加到400家以上,並將業務擴充套件到更多地區。
雖然卡蘭尼克雄心勃勃,但是雲廚房在印度本土的競爭也是相當激烈,卡蘭尼克能否在此領域再現Uber當年的輝煌也只能拭目以待了。
雖然卡蘭尼克和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Uber作了斷舍離,但他畢竟已成功套現25億美元,又找到了中意的投資方向開始了新事業的征程,可曾遭受了嚴重信用危機的Uber,卻無法拋開一切輕裝上陣。
Uber因卡蘭尼克種種負面資訊留下的痕跡,還需要繼任者們花大力氣去清洗,不過要扭轉這一切並非易事,特別是卡蘭尼克在解禁日後瘋狂拋售股票套現的行為,更是引起了外界對Uber未來不確定性的猜測。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大量的投資者表達了對Uber的不信任和擔憂,這也直接導致了Uber的股價持續低迷,從45美元的發行價一路下跌,市值一度比最高估值時跌了一半還多。
在一片看衰聲中,Uber上市半年後不但市值嚴重縮水,公司釋出的財務報表也顯示虧損在持續加劇,在巨大的壓力下,大量的裁員成了減少虧損的無奈之舉,不過這又進一步加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其中被稱為“亞洲巴菲特”的日本首富孫正義則成了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2018年,Uber還沒有上市前,看好Uber未來發展前景的孫正義以77億美元大舉收購了Uber16.3%的股分。
本以為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然而現實卻很殘酷,這一次收購讓在投資上幾乎從未有過重大誤判的孫正義栽了大跟頭。
因為受到Uber財務虧損的拖累,其控盤的願景基金出現了14年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一向以強勢和目光精準獨到著稱的孫正義,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在此次投資中出現誤判,需要有所反思。
Uber從2009年創立到如今十二年時間,誰能想到會是這樣的結局呢?曾經的創始人雖然被踢出局,但卻憑藉手中的股份套現25億,去另外的戰場“瀟灑”了,卻把爛攤子留給了後來者孫正義。
這到底是卡蘭尼克的幸運還是孫正義的不幸呢?其實現在下定義都太早,畢竟未來的路還很長,Uber和卡蘭尼克的命運都是未知數。
有人曾評價生意場上歸根結底靠的就是一個“賭”字,賭運氣、賭頭腦、賭膽量。只是當你在這場賭局中想贏得更多時,押上的賭注也更多,當人生的底線一次次破防,最後的結局可能就是輸得更多。
局中人,一念之間,天堂地獄、榮耀恥辱皆有可能。在這個名利場中,永遠不會缺少像卡蘭尼克這樣的前赴後繼者,他們天才的商業頭腦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和生活,也留下了無數的話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