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想吃什麼?”——“隨便”
“週末想去哪玩?”——“隨便”
“明天想穿什麼衣服”——“都行”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親自對話並不少見,每當家長們提出願望和問題,他們的回答都是類似於這樣的,大概有很多家長都充滿疑問,為什麼跟孩子的溝通這麼難呢?他們真的無所謂嗎?
其實孩子們愛說隨便、無所謂、不知道,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想法,所以他們愛說隨便也不是真的無所謂,是因為他們總是“被隨便”。
意思就是他們能決定的事情太少了,自主選擇的機會也不多,所以在遇到一些能自己選擇的事情時,他們也會下意識地說出隨便、無所謂之類的回答。
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不過總有孩子常常被大人們忽視,成為了“被隨便”的孩子。
我有一個表弟,父母都是高學歷人士,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方式,例如週末會上很多課外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無論孩子自己喜不喜歡,只需要聽話就好。
有一次,他爸爸向我徵求學什麼課外班比較好的時,我問他有沒有問過孩子自己想學什麼,他爸爸回答了這樣一句話:“他啊,他隨便,讓我們幫他決定”。
在我看來,孩子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愛好,只不過他們的想法從未被關注過而已。
表弟的家長總習慣於自己的判斷,將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弟弟,在一次次的選擇中,表弟也明白了,反正自己的想法沒什麼用,到最後還是要聽爸媽的,所以就養成了習慣,本能的回答隨便、無所謂……
經常忽略孩子的想法,也會對他們造成傷害,在該自己選擇的時候變得不知道想要什麼,逐漸每件事都變得“佛系”,不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事情,也放棄了與他人協商的機會。
最後,這個愛說隨便的孩子對世界不再充滿熱情,失去了好奇心,甚至變得沒有自信。
猶記得,在網劇《隱秘的角落》中的男主朱朝陽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家長,令人窒息的“專制型”角色,在生活中,她會每天都為孩子準備熱牛奶,即便他不喜歡喝,但母親還是要逼自己喝下去,甚至直接動手灌他。
在學習上,她只關心朱朝陽的成績,經常對他說:“你現在只用學習就可以了,等你長大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些話和做法表面都是為了孩子好,但都意味著,喝牛奶對身體好不喝絕對不可以;小孩和大人之間不用溝通,學習好別讓大人操心就好了!
當然了,生活中還是有尊重孩子們的意見的,叫做“假民主,真否定”,他們表面上會詢問孩子們的意見和想法,但當孩子們說出之後又會想盡辦法拒絕,最後孩子還是要聽家長的。
“為你好,不能吃,聽話”這種說辭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還有一種比較典型的是孩子“討好型人格”,意思就是,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處處討好父母,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在這類孩子的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點,那就是隻要我聽話,就是好孩子!
例如電視劇《以家人知名》中的齊明月就是這類孩子的代表,她從小就是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但媽媽依舊認為她做的不夠好,一直被否定。
對待朋友也是,為了讓別人覺得自己善良懂事,一次次滿足他人的要求,不敢拒絕,更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它讓你對這個世界從骨子裡充滿了恐懼和討好的情緒。”
愛說隨便也是會傳染的,當孩子在徵求意見時,作為一名合格的家長應該誠懇的給出答案,而不是敷衍了事。
家長們一定要對孩子重視起來,尤其是愛說隨便、無所謂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