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對朝鮮半島一直都存有覬覦之心,早在公元663年時,日本就曾以援助百濟的名義出兵,結果被唐朝擊敗;後來在公元1592年時,野心勃勃的豐臣秀吉兩次揮兵進攻朝鮮,結果依然被打敗。直至清末時期,日本在甲午之戰後,終於如願將朝鮮半島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1910年時,已經苦心經營了十餘年的日本,終於按捺不住對領土擴張的慾望,安排時任大韓帝國總理的親日派首領李完用與時任韓國統監兼第一任朝鮮總督的陸軍大將寺內正毅簽訂了《日韓併合條約》,正式將韓國給吞併了。既然是以“和平”手段吞併的,那日本也不想以過激的手段進行統治。
鑑於韓國皇室在韓國的影響力頗大,所以日本對韓國皇室的待遇那是非常地高,朝鮮皇帝李坧及其繼承人李垠被授予“李王職”之職,每年可以支取一筆尚算可觀的生活費用,在表面上維持帝王生活。其他皇室皆被封為公爵、侯爵之類的職務,比如李坧的弟弟李堈就被封為公爵。
而且日本為了徹底同化韓國,還大力在韓國輸出日本文化,並且為了樹立榜樣,日本竟然還允許韓國人報考日本的軍校,其中當時日本的頂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還曾招收過四位韓國人,現在這裡就來看看能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的四位韓國人都是誰吧。
首先第一個得以進入日本陸軍大學的是李垠,沒錯,他就是韓國的“皇太子”,如果沒有“日韓合併”事件的話,他就是朝鮮王國第28代國王、大韓帝國第三位皇帝。但在“日韓合併”後,他自然就不可能成為國王、皇帝了,被降封為昌德宮李王世子,享受日本皇族的待遇。
最能“洗腦”的地方是哪裡?就是軍校,日本將大量韓國的王公貴族後代都送到軍校就讀,並不是說日本有多麼好心,而是純粹地想讓他們忘記韓國,而且日本的計劃似乎也很成功。李垠早年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接著又在日本陸軍大學就讀,雖然不知道李垠的成績如何,但他靠著皇族軍人的身份很快便升為陸軍中將,並擔任第一航空軍司令;但想來是沒有實際權力的。
而第二個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的並不是韓國皇族,他就是朝鮮肅宗時期的南人黨文臣洪宇遠的後代洪思翊,雖然不是皇族,但也算是士族門閥了;洪思翊早年考入大韓帝國陸軍武官學校,畢業後被派往日本留學中央幼年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在“日韓合併”時他才曾參與抗日獨立運動,但沒過幾年,他就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
後來幾經輾轉,他被分配到關東軍司令部,在參謀部任職;除了在中國犯下累累罪行外,他後來還隨部隊轉戰東南亞,並在菲律賓任比島俘虜收容所所長,最終階級為陸軍中將;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洪思翊作為犯下累累罪行的戰犯在菲律賓被判處死刑。
第三位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的是李鍵、第四位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的是李鍝,他倆是親兄弟,他倆的父親就是有“麻衣太子”之稱的李堈。李堈雖然早年風流放蕩,名聲極差,但在“日韓合併”後,積極參與抗日,也算是頗有愛國之心,但他的這倆兒子就是真“混球”了。
李鍵一直想成為真正的日本人,但他並沒有什麼成績,比較平庸,最值得一看的也就是他的妻子給他戴“綠帽子”而已;日本投降後被取消爵位,他選擇歸化日本,改名桃山虔一,離婚後又再娶一名日本女子,以普通人的身份度過餘生,他的一生沒什麼好說的,普普通通。
但是他的弟弟李鍝卻是與他有很大的不同,據說李鍝幼年便展現出了非凡才幹,被譽為“聰慧豐俊,舉止儼然”;但他的成長經歷似乎頗為坎坷,兩次落馬摔成重傷,但他依然成了一名手染罪惡的日本軍官,官至陸軍中佐。不過他的結局也是極為舒爽,在二戰最後時期,他被調往廣島的日軍第二總軍參謀本部,就在他赴任時,原子彈炸了下來,他在痛苦呻吟許久後死了。
以上便是韓國曆史上考入日本頂級軍校——日本陸軍大學的四位學員,其中李垠、李鍵以及李鍝都是韓國皇室成員;而這四人中,李垠和洪思翊後來都官至中將,算是日本的高階軍官了。而他們的結局也是各不相同,李垠晚年以平民身份回了韓國,洪思翊以戰犯身份被處死刑,李鍵的長子不是自己的,幼子出走,算是孤苦終老,李鍝算是被原子彈炸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