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人眼中的中國是怎麼樣的?這是一部蘇聯人拍攝的真實紀錄片,他們採用當時中國沒有的彩色錄影技術,記錄下了解放戰爭前後中國的社會風貌,還有老上海和老北京的百姓生活。
1949年5月,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國共雙方展開了歷時20天的一戰。沒有影片裡的大部隊衝鋒陷陣,也沒有火炮軍艦的連番轟炸,但是仍舊艱難且重要。
這是國民黨最重要的防守地,他們不僅佈置了30萬的國軍,還有飛機坦克無數,市區內的鋼筋水泥碉堡也有超過4000多座,而在當時上海已經成為了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除去外國老外還擁有將近六百萬的中國居民。
解放戰爭戰況一但激烈就會對百姓造成更大的危難,還會對這個經濟佔全國三分之一的城市帶來不小的傷害,再嚴重一點可能會引發帝國主義插手對我國進行武裝干涉!
為了維護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紛爭,共產黨人放棄了火炮和炸藥,拿起咱們的小米加步槍,與敵軍展開了嚴峻的拉鋸戰。
在城內作戰計程車兵不僅嚴防敵軍,還要細心把控不破壞城內建築,不僅打得辛苦,他們吃住也非常辛苦。解放軍不拿群眾一分一線他們時刻遵守著!當時在作戰期間,戰士們吃的喝的全是城外幾十裡做好送過來的,夜間就算颳風下大雨也不會借住百姓家,然而就是這樣艱苦卓絕的環境,我軍還是扭轉乾坤一舉解放了大上海。
上海的失守不僅是國民黨統治者的失敗,也是民心所向。在共產黨人凱旋的高歌聲中,國民黨反動派抱頭鼠竄潰不成軍,這是讓美蘇乃至全世界都不敢相信的事,畢竟在解放戰爭之初,國民黨不僅擁有著400多萬的正規軍隊,還有美國不停供應的美式戰備和物資。
這樣裝備精良的機械化部隊在我黨僅有的百萬大軍面前不堪一擊,我黨的漢陽造二八式也在與他們的一次次交手中更新替換,最終與敵人交鋒時,我黨部隊手裡拿的全是戰場上繳獲的武器。
國民黨的失敗是早就註定的,國軍內部髒汙腐敗,野心不斷,各個軍閥之間爭權奪勢互相攀比,更是有人在面對外敵侵略時試圖選擇守土抗戰!帶頭的都不成樣子手下的兵自然也是慘不忍睹,國軍士兵到處欺壓百姓強奪民財毀壞東西物件,在當時還有不少平民百姓都是被騙或被抓去充數的。
我黨部隊與國軍部隊可是有著天壤之別的,樸素的軍裝穿在朝氣蓬勃的人身上,他們像光明一樣走到人群中來,背後揹著三大紀律八大注意,鮮紅的字樣向太陽照進了老百姓們心中。
人民的軍隊會服務於人民,他們替群眾挑水砍柴曬小麥,以百姓為主保家衛國,如果勝利不屬於這樣的隊伍,又會屬於誰呢?
紫禁城無疑是老北京最大的亮點,歷經滄桑的它依舊矗立在那,承載著三千多年曆史古都的文化底蘊。
戰爭剛一結束,群眾們的精神文明十分匱乏,而十六到十八世紀時期北京人口又是很大的,當時的北京城居住者將近70萬人,他們大都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沒有特殊的南北劃分,但匯聚一堂的文化讓這個城市更加鮮活。
在這裡我們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中國的氛圍,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傳統藝術。
比如天橋把式,這位老者正在街頭練習三節棍,出自少林寺的三節棍是很講究協調性的,複雜的棍法和不停變換的招式,讓圍觀群眾看的嘖嘖稱奇連連喝彩。
小小的戲臺上也承載著很多人的童年,中國人最喜歡看戲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那邊圍著很多人的就是中國最早的動畫——拍洋畫,小小的框架裡裝著精彩的圖片,隨著說書人新舊結合的講演,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除了這些傳統的精彩表演,還有那能饞哭隔壁小孩的吹糖人兒,一張嘴一塊糖,熱糖稀在他手裡就像有生命一般,一會變成牛一會變成馬,不得不感嘆手藝人的高超技術,這種糖人吹出來是要立刻吃掉的,但是憑他的本事也不用擔心吹出來的賣不掉。
路的兩邊全是各色的麵點小吃攤,雖然可能做法沒有那麼幹淨,但是你必須相信這時的食物都是純天然無新增劑的,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樸實親切的領導人們興許下了班也會過來吃口面,和群眾們一起來聊聊天。
中國的美食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過節家裡必備的魚叫年年有餘,它象徵著富裕。必備的雞叫大吉大利它象徵著吉祥如意。而中國人最喜歡的麵條則是象徵著長長久久長命百歲。毫不誇張地說,每一道中國菜都有他自己的寓意,每一道中國菜都會用它自身的魅力征服每一個人。
這些傳統的鏡頭記錄了那些我們在課本上才能看到的老北京傳統景象。然而在紀錄片中,還有那些帶領我們走出黑暗的領導人,彩色的開國大典,和藹威嚴的他們,在這生動五彩的紀錄片中好像離我們很近,又很遠。
中國首都天安門中心廣場上大約50萬的軍民為毛主席的發言歡呼著,他們知道中華民族要迎來屬於自己的曙光了,毛主席在27年的任職期間盡心盡力,也是他的努力為中國帶來了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機。
這短短的七十年就好像是兩個世界,著手解決土地問題也在建國後提上了日程。那些只佔中國農村人口不超過百分之十的大地主,手裡居然佔有中國絕大部分的土地,而無依無靠的農民只能世代耕耘,在地主們變本加厲的壓榨下,這些辛苦的農民們忙活一年也不見一點兒收成,掙到手的還不夠還給地主租金,長久下來,農民們幾乎都是顆粒無收,以至於過年都吃不上飯。所以讓農民翻身做主,成為了當時中國最重要的事!
土地改革的實行讓農民們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笑容也在他們臉上久違的真摯展現了。
而這只不過是中國一部分的喜悅,在那個燈紅酒綠魅惑人心的魔都,正在上演著一出荒唐戲碼。
上海一直以來都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早在1949年時,上海就是當時全中國最大且人口最多的城市了,不僅擁有600萬之多的居住人口,整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也佔據全國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因為臨海的地理位置和便於出口的頻繁貿易,上海也一躍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中心。
我們所熟知的外灘沿河大街、天際線等的並不全是十里洋場東方巴黎,也有被壓榨的窮苦人數不盡道不清的悲憤與無奈。
在清政府的割地求平安的政策下,中國被割讓了很多土地,上海成為了魚龍混雜的地界,一群白面板黃頭髮的外國人在英租界法租界,過著極盡奢靡的生活。從蘇聯攝影師拍攝的畫面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70年前外國統治者在上海的樣子,俄羅斯移民大都居住在法租界,英租界的高牆鐵絲網將他們的優越感展現的淋漓盡致。
大街上到處都是人力車伕,他們骨瘦如柴但是仍舊能拉得動體態豐腴的婦人。是的,他們看不起中國人,英國人最喜歡去的賽狗場外,“犬與華人不得入內”將他們標榜的文明踩到地上一文不值。
紅西裝和高腳杯旁,是匍匐在地的乞討人,這些衣著襤褸蓬頭垢面的是中國人,他們撿拾著垃圾,尋找一些可以果腹的食物,他們住在中國的土地上,當著吃不起飯的中國人。
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還在貧困中掙扎,那是一種難以想象的貧窮。
棚戶區的人們吃喝拉撒都在這一處,沒有乾淨的環境讓這裡很快招來了瘟疫,只要有一個人生病就會連帶著一群人,要是死也是一樣的,而他們死後也沒有地方埋葬,要不投到江裡,要不倒在路邊,總歸是在中國的土地上。
棚戶區裡的住戶讓你心寒了嗎,那江水上飄蕩的船隻呢?那也是一戶一戶人家,他們在這條船上過完自己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談婚論嫁,甚至生老病死都在這條船上,貧窮讓他們想不到應有的儀式感,活著就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死後就是投身黃浦江呢?在他們的眼裡,我們看不到色彩,也看不到明天。
好在黨來了,新中國成立了,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七億人擺脫了貧困,中國不僅從實際上解決了國內的貧困,也對全球消除貧困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那些居無定所的人眼裡有了光,在政府的安排下,他們走出了棚戶區和小船,搬進了上海的磚房,曾經趾高氣揚的外國人也開始夾著尾巴做事,一切的一切都在走向光明。
這是蘇聯攝影師鏡頭下的新中國,用我們不會的技術記錄下了珍貴的新生,每一幀生機勃勃悲歡摻雜的畫面,都是我們在課本上學過的知識,越是瞭解中國的歷史就越是知道祖國走到今天的不容易,從百廢待興到朝氣蓬勃,一切只因為那些勇敢正直的人們,新青年強身健體,勿忘歷史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