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雪節氣。
中國曆法的傳統,向來以干支來記時間。比如大雪節氣,大雪那一刻以後,地支就被記為“子”月,但前一分鐘還是記為“亥”月。
古人記“四柱”,也是這麼記的~夜裡11點前和後,只要差一分鐘,日子的干支就變。如果趕上交節,比如今天的大雪節氣,如果差一分鐘,連月份的干支都要全變,中國的傳統曆法挺較真的。
今天是子月的第一天,欣賞幾首描寫“大雪”的古詩,著重欣賞詩歌的背景,看看詩人們筆下各自的“日常生活”。
這些詩作,大都是情景交融動人,立意深遠清新。一些過於憂傷滿懷的佳作,筆者沒有錄入,因為不喜那些透滿字紙的愁悶情緒。
一、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習慣,寫詩要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這首詩就是老杜的千錘百煉之作。
該詩聲情並茂,動靜相間。杜甫又被稱為“詩史”,這時的背景,是“安史之亂”已經快要平息了。後兩句一迎一送,說船舶從此可以自由的來往通行了。
二、中唐詩人戴叔倫的《轉應曲》。
邊草,邊草,
邊草盡來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萬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一聲愁絕。
在盛唐和中唐時代,唐朝西北部的邊疆戰爭不斷,邊塞生活作為一種常見的題材,湧出不少絕美的邊塞詩詞。
這首邊塞詞,字句流轉如珠,讀來琅琅如歌,抒寫了久戍邊陲計程車兵,在寒冷的冬夜,對明月而思鄉,面雪山而望歸的戍邊心情。
三、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劉長卿的詩,筆者反正是個個喜愛。他筆下寫的“貧”,往往襯托出他的意境之厚、之深、之遠、之“富”。
這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四、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後,連遭貶斥,但永不被“奪志”。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一草一木,兀傲脫俗。
蘇東坡曾經點評柳宗元這首詩的末尾兩句,讚不絕口的說:“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稱讚這首詩是“人性無隔”,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五、南宋呂本中的《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人們都說,立意是一個作品的首要問題。這首詞的立意,開篇就感覺讓人耳目一新~以五瓣的白色梅花,和六角的白色雪花互相比擬。
雖然也是寫離別的愁緒,但是這首詞並不是沉浸不拔,只有意境的朦朧。
六、李白的《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空負頭上巾,吾於爾何有?
李白的直爽、純樸和灑脫,恰似白玉一般的透明。他訪問安徽歷陽縣,正值大雪紛飛,縣丞好心的設宴招待李白,李白卻嫌棄他不能痛快的喝酒。
李白說,我都要笑死了,你好比我最崇拜的陶淵明陶公,喝酒還要頭巾濾酒什麼的,婆婆媽媽真是麻煩,事兒多!
你“浪”撫琴,“虛”栽柳,頭巾空捂頭,就是不肯喝一口,渾不似我大口的飲酒!
真是心無城府、直言直語、口無遮攔。不知道遇到高力士這樣的人,李白這種過於豪爽的性格,會不會吃大虧呢?
七、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先了解一下白居易的兩個小故事。
當時,16歲的白居易,到京城拜訪名士顧況。顧況一臉不屑的說:“京城米貴,居者不易”。當顧況看了白居易奉上的“野火燒不盡”的詩句,當即讚歎不絕:“居易也,居易也!”
據說,為了自己的詩能夠雅俗共賞,每次寫完詩,白居易都要念給一個文盲街坊老太聽聽。直到老太也說好,雅俗兩邊都說好為止。
這首詩,就充分體現了白居易“雅俗共賞”的特點,生活氣息濃郁,接地氣,怡然而樂。
在詩中,他問劉十九:我這有新釀的米酒,色綠味香,泥抹的小火爐已經燒熱。現在已經天晚了,眼看就要下雪,這個時候,能和我喝上一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