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是一個重“禮”的民族。 尤其是在古代,祭天拜祖,婚喪嫁娶,人際交往,國家交往,都要講究禮節。
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講究”,比如說:1.莫抖腿“人抖窮,樹抖死”
2.不許斜著眼看人“眼斜心不正”
3.不許用筷子敲碗盤
4.喝湯不要“吸溜”
5.吃飯時,手要扶碗,不要一隻手在桌下
6.茶七、飯八、酒滿勸酒時要斟滿,“酒滿敬人”。
倒茶時不能滿,“茶滿送人”。
7.添飯不能說“要飯”
8.吃魚時不能說“翻”
9.吃飯不能在盤子裡亂翻
10.下餃子,不能說“破”
11.吃飯不能“吧唧”嘴
12.筷子不許立插米飯中
13.遞剪子時要手攥剪子尖兒
以上這些確切說叫忌諱,或者叫講究。 做人可以不講究,但不能不守規矩,什麼叫規矩?比如說:
1家族一起吃飯,長輩未動筷子,晚輩也不能動,這就叫規矩。
2遇見長輩要主動打招呼,這就叫規矩。
時過境遷,伴隨老一輩人漸漸老去,年青人中懂“規矩”的越來越少。尤其是現在生活條件改善,很多家長過於溺愛孩子,還有人將老規矩視為陳規陋習,認為“過時了”。
其實這些老規矩背後代表的是什麼?是老一輩人對年青一代的期望,用一個字概括就是“禮”。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不遵守“禮節”,就無以稱文明。
規矩在傳播中存在,在漠視中消亡,有些老規矩永不過時,請不要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