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按政治地緣包括哪些地區
- 以政治地緣上分,清及中華民國時代,西北包括現西藏、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內蒙古西部、蒙古、新疆等地區。
清對西北的戰略研判,戰略中心西遷
- 清總結歷史,認為西北地緣戰略核心在河湟。
- 河湟地帶向東開啟了周秦漢唐等大一統王朝,是中華文明發祥地。
- 河湟地帶向西則納入藏蒙疆,是中華多民族大家庭交融地。
- 河湟具有節制三秦,懷柔藏疆之功,具有維護國土安全之重大責任。
- 1663年清開啟西北戰略調整。
- 1666年陝甘分治,甘肅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向蘭州。
- 在蘭州左右翼培植銀川、西寧兩個首府級城市,西寧-蘭州-銀川形成犄角之勢。
- 1748年增設甘肅總督,轄現甘青寧疆及蒙西等地區。
- 在西域開始培育迪化(現烏魯木齊)軍政中心。
- 1759年陝西劃歸甘肅總督轄制,改為陝甘總督,總督府置蘭州。
西北戰略西遷有效化解了西北分裂
- 十九世紀,境外勢力分解我國的野心不變。
- 英遊說於藏,鼓動其獨立,俄則滲透到西域外蒙等地區。
- 1865年俄支援阿古柏侵入西域建立汗國,俄則侵佔伊犁地區。
- 乘捻軍之亂,俄之傀儡阿古柏積極聯絡陝甘回族領袖挑唆建立伊斯蘭國家。
- 1866年陝甘回族頭領在甘肅慶陽董志塬會盟,欲建立伊斯蘭國家。
- 對待西北局勢,清廷進行了激烈辯論,主要分海防派和塞防派。
- 海防派認為世界向海洋文明轉變,國家重心在沿海地區,應強化海洋防務,西北苦寒之地,守之要耗費錢糧,得之需苦心經營,無利應舍之,主議是放棄西北,預設其建國。
- 塞防派認為,西北陝甘如肩肘,藏疆蒙如指,臂掖固五指生,禦敵於外;肩肘不存指無所依,髒腹裸於敵,後患無窮。
- 清命左宗棠為陝甘總督授欽差大臣平叛,自1866-1878年曆時12年平定陝甘回亂,1878-1881年擊潰阿古柏,1881-1884年與俄談判收入伊犁河谷西部地區。
- 1884年取故土新歸之意建新疆省,但還是失去了44萬平方公里土地。
- 清沒有認清此次叛亂的性質,沒有認識到西北矛盾己發生重大變化,國內歷史學家認為是陝甘疆回亂,國外歷史學家則稱之為東干戰爭,是一次文明的衝突及宗教信徒建國的戰爭。
- 後續對甘肅臨夏回族馬氏的分封為下一次西北危機留下隱患。
中華民國時代,西北再次危機
- 西方列強奉行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 肉食者之間儘量不發生激烈衝突,受傷就可能會失去生命。
- 對待強大的草食者,不能一次致命,多釆用傷其肢腐其肉而弱其身,分而食之。
- 日本軍國主義對華戰略就是分而化之,稱“欲稱霸世爭必先佔領中國,欲佔領中國必先分裂中國”,制定了七分中國方略。
- 原本與其它列強釆取割分策略,外蒙、新疆劃入俄勢力,西藏劃入英勢力,山東劃入德勢力,南方各省給美法等,日本經東北-內蒙入陝甘。
- 殖民的主要方式是在原住民中培養傀儡政府,透過代理人統治。
- 日本軍國政府在後續執行過程中拋棄了叢林法則中肉食者不激烈衝突、對大型食草動物先弱之後食之,這兩大法則。
- 首先,沒有與俄法德美達成協議,挑戰美法英利益,攻取東南亞法美英勢力範圍,攻打俄運東地區。
- 其次,沒有按照既定方略先在東北、內蒙、陝甘培養傀儡政府,不與美英爭奪中國南部利益,不與俄爭奪外蒙、新疆利益,悍然對中華民國的心臟發動淞滬會戰,不分食於其它肉食者,對大型食草動物發起致命之爭,食草者奮起反抗,肉食者護食。
- 這個時期俄透過代理人實現外蒙古獨立,透過代理人控制新疆,新疆處於半獨立狀態。
- 如果,日本軍國按即定策略撫殖西北馬家軍建立代理人政府,西北極其危機。
以史為鑑防患未然,幸運不會次次光顧
- 西北予盾己發生重大變化
- 藏疆蒙漢融合發展,多民族爭戰已經成為歷史。
- 本地伊斯蘭阿拉伯化上升為地區最主要的矛盾主體。
- 伊斯蘭教誕生於公元六世紀,距今1500多年。
- 西北各族文明誕生於8000年前,宋戰略東撤後伊斯蘭文明才進入西北地區,伊斯蘭文明進入西北不足1000年,因此西北伊斯蘭不具有本土宗主地位,宗教阿拉伯化是舍其歷史的背叛。
- 西北伊斯蘭崛起是中華文明東撒,弱化西北的結果。
- 宋以後,錯誤的認為富裕就是強大,以文藝替代文明,奢華不實。
- 肥牛雖壯終不強,肥羊雖大終是食材。
- 近代西北歷經兩次巨大危機,得以保全主體實屬幸運。
- 清,若佔主議的海防派得成,西北甘青寧藏疆蒙早已成異地,幸運的是左宗棠攜棺出征,更幸運的是西北各族民心所向,紛紛起義助左公功成。
- 中華民國時代外蒙古還是獨立了出去,前後不到100年,西北就丟失了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