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籍摘要
1.《神農本草經》:“味酸,溫,有毒。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 瘡。止血,殺疥蟲。”
2.《本草便讀》:“酸辛鹹熱,補腎火以助元陽;救逆扶危,潤大腸可疏風閉。冷癖陰凝之證,內服則用以宣通;蟲瘡疥癩諸方,外治則取其毒烈。”
3.《名醫別錄》:“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瘑瘡,止血,殺疥蟲。”
4.《本草撮要》:“味酸,入足太陰少陰厥陰經。功專驅寒燥溼,補火壯陽。得半夏治久年哮喘,得艾治陰毒傷寒。”
5.《藥性論》:“除冷風,頑痺。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煉服主虛損洩精。”
6.《本草易讀》:“酸,熱,有毒。暖精壯陽,殺蟲療瘡,止血平疥,除嗽闢魅。敷婦人之陰蝕,除小兒之慢風。止虛寒之滑痢,止虛損之洩精,治腰腎之寒冷,健腳膝之痛弱。堅精骨而消積聚,散風冷而除頑痺,化五金而下氣逆,息二毒而止霍亂。陽毒陰毒。”
7.《海藥本草》:“主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8.《雷公炮製藥性解》:“味酸,性大熱,有毒,入命門經。主下焦虛冷,陽絕不起,頭禿,疽痔,癬疥,心腹冷癖,腳膝冷疼,虛損洩精。”
9.《本草新編》:“硫黃,味酸,氣溫、大熱,有毒。至陽之精,入腎。能化五金奇物,壯興陽道,益下焦虛冷,元氣將絕者甚效。禁止寒瀉,或脾胃衰微,垂命欲死者立效。堅筋骨,去心腹 癖,卻腳膝冷疼,仍除格拒之寒。”
10.《吳普本草》:“治婦人血結。”
11.《日華子本草》:“殺腹髒蟲。”
12.《綱目拾遺》:“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黃,滅斑,殺蟲,治瘡通血,止瀉痢。”
13.《玉楸藥解》:“味酸,性溫,入足太陰脾、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驅寒燥溼,補火壯陽。石硫黃溫燥水土、驅逐溼寒,治虛勞咳嗽、嘔吐洩利、衄血便紅、冷氣寒瘕、腰軟膝痛、陽痿精滑、癰疽痔瘻、疥癬癩禿。敷女子陰癢,洗玉門寬冷,塗齄疣耵耳,消胬肉頑瘡。”
14.《醫學入門》:“硫黃甘酸性大熱,殺諸瘡蟲燥膿血,壯腎陽氣暖肺脾,澀精治痺除呃噎。”
15.《外科全生集》:“治久痢滑瀉,命門不足,虛損洩精,壯陽道,補筋骨,殺髒蟲,長肌肉,治陰蝕。生用殺瘡蟲,愈瘟雞。”
16.《本草綱目》:“味酸,溫,有毒。主虛寒久痢滑洩,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
17.《中華本草》:“酸;熱;有毒。補火壯陽;溫脾通便;殺蟲止癢。主陽痿;遺精;尿頻;帶下;寒喘;心腹冷痛;久瀉久痢;便秘;疥瘡;頑癬;禿瘡;天皰瘡;溼毒瘡;陰蝕;陰疽;惡瘡。”
18.《中藥大辭典》:“酸,熱,有毒。壯陽,殺蟲。治陽痿,虛寒瀉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癬,溼疹,癩瘡。”
19.《本草求真》:“能外殺瘡疥一切蟲蠱惡毒。”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要成分為硫(S),《中國藥典》規定:含硫(S)不得少於98.5%,另雜有砷、硒、鐵等成分。
2.本品能殺真菌、殺疥蟲,內服可產生緩瀉作用。
3.作用治療慢性氣管炎、蟯蟲、紅皮病、陰囊、陰唇溼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