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烏桕大蠶蛾:“隱忍與兇悍”——雨林皇蛾的生存智慧
Attacus atlas
烏桕大蠶蛾,隸屬節肢動物,昆蟲綱,鱗翅目,大蠶蛾科,主要棲息於亞洲乾燥的熱帶森林,次生林和灌木叢。照片攝於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烏桕大蠶蛾,又名三角大蠶蛾、皇蛾、蛇頭蛾等等,翅長可達30多釐米,為世界上最大的蛾子。
顧名思義,這種蛾子具有三大特徵:1.皇蛾或超大號的大蠶蛾,肚子肥肥的,為大號的蠶蛾;2.三角形的斑紋。這種蛾子翅膀上具有四個三角形的白色斑紋,異常顯眼;3.蛇頭蛾,意指這種蛾子翅膀尖端花紋有點像眼鏡蛇的頭,非常炫酷。
今天就講講,這種世界第一大蛾子的有趣生存智慧。
精妙的化繭成蝶與交配選擇
1758年,著名的分類學家林奈第一次看到這種碩大的蛾子,將其命名為三角大蠶蛾Attacus atlas,atlas就是三角的意思。三角大蠶蛾主要分佈於熱帶亞洲,分佈區域大概與大象類似,均為熱帶分佈的物種。
皇蛾由於個頭巨大,幼蟲也非常大,整天都在暴吃東西,主要以烏桕、樺木等植物葉片為食。等到吃到足夠肥的時候,就會化繭成蝶,變成碩大無比的超級蛾子。
通常毛毛蟲會選擇一個相對不易被雨水淋溼,而且陽光和空氣對流較好的地方,然後選擇一片樹葉,將其咬斷變成黃褐色,然後開始吐絲織繭,經歷一段時間的蛻變之後,咬破蠶繭出來。破繭出來後不吃不喝,只為繁殖後代。
一般說來,皇蛾的雄性較瘦,雌性較胖;雄性飛翔能力比雌性弱。雌性出繭之後,透過腹部釋放荷爾蒙,雄性飛來之後,兩蛾心儀之後,就開始交尾,時間可長達四五個小時。
照片中的這一對剛好就是雌性出來後就找到了心儀物件,已經交尾了好幾個小時。兩蛾懸掛在一個傘狀葉片下,非常美麗。
三角花紋的“隱忍”
正如林奈第一次看到的標本一樣,這種蛾子豔麗的翅膀下,具有四個三角形的白色斑紋。一眼看去就非常醒目。
為什麼會有幾個斑紋呢?據說這是皇蛾一種隱忍自保的策略。由於蛹化蛾之後,生活週期並不長,很快就會死去,因此它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短期內完成交配和產卵,然後就可以死去了。所以它整個外形較大,花紋較為醒目,非常吸睛。
由於大蠶蛾較為肥美,它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保住自己的肚子不被攻擊,翅膀破了一點沒關係,所以它演化出四個三角形的斑紋,讓自己的肚子隱藏在醒目的斑紋中,以免被天敵一招致命。
也有專家認為這四個斑紋其實是四個假眼睛,同樣具有恐嚇的作用。因此四個三角斑紋看似醒目,其實是三角大蠶蛾在恐嚇對手的同時,隱藏自己肥肚的一種策略。
蛇頭紋:四條蛇保護交尾
除了三角紋的隱忍,皇蛾還有它主動出擊的一面。若從側面靠近它,你會發現它的翅膀看起來就像一條蛇。
有科學家推測,烏桕大蠶蛾的蛇頭翅膀,在遇到側面天敵或者非正面進攻天敵的時候,蛇頭恐怖的樣子具有出擊性的恐嚇作用。單隻蛾子的時候,左右各一條蛇頭;交配的時候,左右各兩條蛇,共四條蛇保護它們的交尾過程。
在熱帶雨林中,大蠶蛾的主要天敵是來自空中的鳥類或地面的蜥蜴,鳥類最害怕的就是蛇類。因此很多鳥類鍾愛的蛾子和蝴蝶,都紛紛演化出了蛇頭假眼的策略,來保護自己或恐嚇鳥類的攻擊。
烏桕大蠶蛾雖然笨拙,飛行能力弱,但演化賦予了它豔麗色彩中四個眼斑,以及翅膀兩側的兩個蛇頭紋。正面看,四隻眼睛庇護肚子,達到隱忍的功效;側面看,兩隻蛇頭假眼,釋放怒氣與兇殘,二氣得很。
正面的隱忍與側面的兇悍,雨林皇蛾精妙絕倫的翅膀,表現出了雨林生物的超高階智慧。
熱帶大怪物
烏桕大蠶蛾幼蟲寶寶也是超級大的恐怖生物,全身分泌蜜蠟,讓天敵味同嚼蠟,難以下口。自保策略與成蟲截然不同。
烏桕大蠶蛾非常吸引眼球,西雙版納曾經成功人工飼養成功過,可大量成批繁殖。後來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關門倒閉了。事實上,當地老百姓具備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產業的能力。
劉光裕 供圖
劉光裕,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從事科普、環境教育、民族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同時也是植物、昆蟲和蜘蛛愛好者,科普作家、中科院網路科普聯盟“啟明星”獲得者,發現了“抑制甜味”神奇植物寬葉匙羹藤。
策劃統籌:趙娟 連惠玲
文圖整理:劉光裕
海報設計:鄭弼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