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的張奶奶被查出“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跳每分鐘只有30多下,如不盡快植入心臟起搏器,老人隨時有生命危險。但張奶奶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脊柱已經嚴重畸形,與頸椎成直角,手術風險極高。我市胸科醫院心血管內科許靜主任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為老人實施了起搏器植入手術,老人終於心跳如常。
據許靜介紹,老年患者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多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病變,尚無明確藥物可治療,安置起搏器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常規的起搏器安裝手術是經鎖骨下靜脈或腋靜脈入路放置心房和心室導管,然後與胸前皮下的脈衝發生器相連線,構成完整的起搏系統來帶動心臟搏動。術中要求患者平臥,頭向右側微轉,雙肩向背部松展,以保證穿刺不損傷肺部。張奶奶頸椎完全強直,與胸部形成了直角,且頭部不能左右轉動,平時只能靠側身、墊枕斜臥的姿勢入睡,這樣的強直體位幾乎無法開展常規起搏器植入手術。此外,張奶奶還有多年的心衰、慢阻肺病史,術中一旦誤穿肺尖,很可能導致老人心衰發作和肺功能受損。臨床上治療這類患者最保險方法是安置“無導線起搏器”,這樣可以無視強直體位,從下肢股靜脈作為開口將膠囊大小的起搏器安置在心室,但張奶奶無法承擔此類起搏器的費用。
許靜主任團隊經過與張奶奶及家屬的協商,決定嘗試以常規方式為她安置起搏器。手術準備階段,老人身體平臥在手術檯上,但後頸部完全無法接觸到手術檯,手術團隊用墊子將老人背部頂住,使老人的頭部就與手術檯成直角,為醫生創造儘可能清晰的手術視野。術中,由於老人下頜與胸部緊密貼合,許靜換了多個角度才成功穿刺,完成了起搏器安置最為關鍵的一步。可是由於脊柱畸形,血管走行迂曲,電極線在血管內彎折,無法進入心臟。此外,病人背部支撐力較差,術中長時間保持坐姿已經明顯體力不支,必須加快手術速度。許靜當機立斷,使用相對柔韌的“左室電極植入長鞘”為電極線作指引,終於順利通過了血管最迂曲的部位,接著迅速完成電極植入測試及起搏器的連線工作。最終手術歷時2小時順利完成,老人心跳恢復了正常。 屈志萍 許開旭
來源: 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