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何佩蘭(後排右一)和舞蹈藝術中心的學員們合影。 (受訪者供圖)
在菲律賓馬尼拉的唐人街,有一家小有名氣的佩蘭舞蹈藝術中心。疫情之前,每到週末,幾十名身著印有中國書法“舞”字練功服的女孩會在這裡學習中國民族舞。她們當中,最小的四五歲,最大的不過二十出頭,大多是在海外出生長大的華人後代,也有不少菲律賓當地女孩。她們的老師叫何佩蘭,是這家藝術中心的創辦人,在菲律賓教授中國民族舞已有20多年。
疫情之後,雖然線下教學被迫暫停,但何佩蘭並未停止教學的腳步。開設線上課堂、錄製教學小影片、組織孩子們參加線上夏令營……何佩蘭嘗試用更多方式,讓孩子們繼續感受中國民族舞和中華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她的講述。
舞蹈讓“中國”不再抽象
我移居菲律賓已近35年。出國前,我曾學習中國民族舞多年。剛和丈夫來菲律賓定居時,我驚訝地發現,雖然有不少華僑華人在此生活,但這裡是一片“中華文化沙漠”。生活在馬尼拉,我連中國歌曲都很少聽到,更別說看到中國的民族舞了。談及中國的民族藝術,大多數人只知道舞獅舞龍。我決定憑藉自己的專業,做出一些改變。
最初,我從當地的3所華文學校入手,培養舞蹈隊。那時,幾乎每天都面臨大大小小的困難。起步階段,一把扇子、一條手絹都得從中國訂製。舞蹈配樂也是一個難題。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可以在網上直接找音樂。每次回國,我都會到音樂商店買很多錄音帶。因為不同的舞蹈所需的音樂不一樣,有時聽完幾盒卡帶都找不到一首合適的曲子,有時為了創新,我還要自己剪輯製作音樂。
早年的訓練條件也很艱苦。馬尼拉常年高溫,華校卻大多沒有空調。每次給孩子們上完一堂舞蹈課,我總是大汗淋漓,常常一天得換三套訓練服。辛苦不言而喻。
實話說,我一度有過放棄的想法。但想到我深深熱愛的中國民族舞,看到孩子們努力學習、陶醉其中的神情,我就又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每次授課,我都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們交流。因為在我看來,教孩子們中國民族舞,不只是教會她們如何欣賞美、表現美,更是為她們建起一座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橋樑。比如,維吾爾族的舞蹈熱情歡快,孩子們在學習舞蹈的同時,知道了新疆盛產葡萄;學跳傣族舞,她們明白了孔雀對這個民族是吉祥的象徵;學跳藏族舞蹈,讓她們知道藏族同胞堅毅勇敢,大多生活在冰雪皚皚的高原……
我還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多個少數民族的舞裙,並在練功房內佈置了燈籠、中國結等中國元素。我希望孩子們在練舞時,能夠沉浸在中國的“民族風”中,並由此對中國的地理、歷史、文化有更多瞭解,讓中國在她們心中不再只是一個遙遠而抽象的名詞。
以舞交友傳播中華文化
2013年,經過多年努力,我在馬尼拉成立了自己的舞蹈藝術中心,並在菲律賓政府註冊,每年至少公開演出近20場。
正是在我們舞蹈藝術中心成立的那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搭乘“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中菲在經貿、文化等各領域的合作不斷加深。我也希望為中菲兩國的民心相通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些年,每逢當地華社或是主流社會舉辦重要節慶活動,我們舞蹈藝術中心學員表演的中國民族舞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粗略算來,教授中國民族舞的20多年間,我已教過近2000個孩子。這其中,既有“華二代”“華三代”,也有許多菲律賓當地的女孩。
我記得,2018年3月,我們舞蹈藝術中心舉辦成立五週年慶典活動時,一臺充滿濃郁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演出吸引了800餘名觀眾。許多菲律賓家長專門帶著孩子前來觀看。不少家長在演出後馬上找我報名,希望他們的孩子也能學習中國舞蹈。
以舞交友,傳播中華文化,這是我的願望。雖然中菲文化不同、民情不同,但是藝術是相通的。每次演出時,當孩子們揮動綢扇或是轉起手絹,菲律賓的觀眾都覺得很美。舞臺下,他們還會借我們的手絹,學著一起轉。我能從中感受到菲律賓民眾對中國民族文化的喜愛。
每當有機會和菲律賓當地演員同臺演出,我也總會主動和他們交流切磋。他們教我跳菲律賓的土風舞,我教他們跳中國的民族舞,雖然形式完全不同,但都各具魅力,我們因為舞蹈成為好友。
我相信,文化的交流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易深入人心的。兩國民眾之間有更多的瞭解、好感與文化共鳴,能夠幫助中菲在“一帶一路”的框架內收穫更多合作碩果。
線上夏令營吸引眾多孩子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各國帶來巨大沖擊。由於菲律賓疫情形勢嚴峻,我們舞蹈藝術中心暫停線下教學,轉為線上授課。
為了讓孩子們的舞蹈課不停課,我錄製了很多教學小影片,每個小影片教授一箇中國少數民族的舞蹈,並配上具有該民族特色的音樂。比如,伴著《站在草原望北京》跳蒙古族舞,伴著《美麗的天山》跳維吾爾族舞,伴著《歡樂吉祥》跳藏族舞……我嘗試用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在有限的條件下繼續感受中國民族舞的魅力。
教舞之餘,我還組織孩子們參加了中國僑聯舉辦的多期“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線上夏令營,讓孩子們透過網路互動,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瞭解和認識。其實,從2018年開始,我就組織舞蹈藝術中心的“華二代”“華三代”到中國參加“尋根之旅”夏令營,近距離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
儘管因為疫情,孩子們暫時無法再回中國,但透過參加“為你講故事”線上夏令營,她們仍然有機會“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瞭解各地風土人情。惠山的泥人、泉州的木偶、景德鎮的陶瓷、天津的相聲、老北京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深深吸引了在海外長大的華裔孩子。漸漸地,參加線上夏令營的孩子越來越多。一些年齡大些的學員還充當小老師,將聽到的中國文化故事講給中文不是非常好的小朋友。
這兩年,我組織孩子們參加了4期線上夏令營,每期都有近百名孩子報名,孩子和家長們的反響都很好。一些孩子在線上夏令營中瞭解到福建惠安女的故事,還激動地告訴我:“老師,您也曾教我們跳過惠安女的舞蹈。這下,我們對惠安女的服裝、習俗都瞭解更多了!”
中華文化絢麗多彩,舞蹈藝術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並不是全部。我希望能在教好中國民族舞的同時,多渠道推動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讓孩子們更好地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