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之後,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嘗試了。費力氣的不願意,花時間的不願意,放在讀書上也是如此。
按理說讀書是應該讓人眼界開啟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年輕時候喜歡閱讀的領域會按照慣性一直探下去,稍微走出舒適區就不太適應,也就懶得拓寬邊界。
這段時間我倒是完成了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次完整讀完《紅樓夢》。
黛玉、寶釵、探春、惜春、香菱
| 一
十幾年前結婚的時候,我就從圖書市場鄭重搬回了一套古典名著。多年來除了偶爾查查資料,我是從來沒有通讀過其中一部的,哪怕我小時候曾經那麼喜歡電視劇《西遊記》,前25集的臺詞幾乎都能背誦。
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聽過兩三遍,電視劇看過一遍,也沒有動力再讀全本,《水滸傳》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要說其中最不瞭解,也最難拿起來的,就是《紅樓夢》。
電視劇版《紅樓夢》是1987年首播的,我上三四年級。《西遊記》電視劇已在那之前播出,不過是前十集左右,但已經足夠吸引我,電視上只要重播我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紅樓夢》一播出,同學裡沒人提到它,哪怕說起來也是那句,“看了《紅樓夢》,得了相思病”。
寶玉、黛玉
大概也是因為距離太遠無法共情,鄉下的大人們也不太提它。高中的時候,我們語文課本里節選了林黛玉進賈府的片段,有一個喜歡讀書的城裡同學,那段時間倒是常抱本《紅樓夢》來讀。我拿過來翻動過,但還是喜歡不起來。
大學畢業之後和同學一起租房,那段時間《藝術人生》做了一次《紅樓夢》劇組大聚首,絕大部分演職人員都來到現場。我能看出現場觀眾對這部劇和這些演員有多麼熱愛,劇組裡的氣氛也其樂融融,但我依然沒想起看這部劇和這本書。
一起租房的有個湖南人,在電信公司上班。有一次他跟我們說,白天到一家廣告公司安裝裝置,發現那個女老闆很面熟,偷偷問員工那人是誰。對方說,是演林黛玉的陳曉旭。幾年之後,林妹妹陳曉旭就不在了。
黛玉、迎春、探春、惜春
| 二
又過了幾年,我和另外的同學一家澳洲去玩兒,為了省錢需要中途轉機,來回的行程極為漫長。那我就帶本厚書,於是把《紅樓夢》裝進行李箱。不過我當時拿的還不是厚重的上下冊實體書,而是在Kindle下了電子版。
我沒做太多準備,沒看人物關係表,沒有把更容易理解的電視劇提前看一遍,上了飛機就讀起來。我失敗了。來回路上咬牙讀了二三十回,幾度難受到想跳飛機。
遇到不太懂的字詞,儘管電子書上也能找到解釋,但理解起來依然費力。加上人物眾多,這個賈那個王的,腦子混亂,理不出頭緒。後來一想,我出來是幹嘛來了,受這罪幹什麼?
再後來我還在網上看到,最難讀下去的書都有什麼,《紅樓夢》赫然在目,心裡就踏實了很多。不過在那之後的兩年裡,我倒是把1987版《紅樓夢》電視劇看了一遍,心想大體知道是什麼事情就得了,原著不看也罷。
王熙鳳、寶釵、迎春、探春、惜春、李紈
| 三
這些年裡,《紅樓夢》和其他三本古典名著就擺在書櫃的醒目位置,但我始終都沒有足夠的動力從頭到尾讀起它們。我曾經真的以為人生就這樣了,平靜的心拒絕再有浪潮。
不讀它們,手頭也有那麼多書目可看,就不覺得多麼浪費時光。直到今年7月份,我讀了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他講的歷史知識我一知半解,他多次盛讚的《紅樓夢》,我倒忽然產生了興趣。有了這個念頭,那就再次讀起來吧,哪怕仍然讀不完也值得試試。
沒想到這一開始看,就和幾年前有了很多不同。我先大體理了一下人物關係,又把上次看到的《紅樓夢》劇中形象代入其中,讀起來就容易理解了很多。不緊不慢,每天讀幾十頁,就這樣進入榮寧二府的世界。
多年前看蔣方舟在知乎上說過,《紅樓夢》讓她看到所有的人情世故。
的確,看林黛玉說話,薛寶釵說話,王熙鳳說話,還有賈母說話,無不時時處處顯露個人性格。尤其薛寶釵和王熙鳳,說出話來面面俱到,很多時候都讓人挑不出毛病,智商情商雙雙線上。
黛玉、寶釵
書裡大大小小寫了那麼多人,每個人說出話來都符合人物身份,互不干擾,讓人歎服。
讀《紅樓夢》的過程,對我來說還是尋寶的過程。100多萬字中,很多話都是聽說過的,只是不知道原來這裡是出處之一。
其中包括一些俗語。在看到書裡的內容之前,我一直以為其中一些話不會有那麼長的歷史,沒想到幾百年前在書中人物生活的時代就已經出現,並被他們鮮活地用在日常對話當中。當然還有一些似曾相識的詩詞佳句,出現在判詞中的固定說法,還有那些人物名字中的諧音梗,也總讓人產生“原來你也在這裡”的感嘆。
賈母、黛玉、王熙鳳、鴛鴦
| 四
另外一些奇妙的聯結,就來自《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劇照
九十年代中期最早看到這部劇的時候,我並不知道它和《紅樓夢》的關係,儘管也聽到過劇中人偶爾說起《紅樓夢》和曹雪芹。直到多年後這部劇的文學師梁左老師去世,我看到那本《笑忘書》,才知道原來他和《紅樓夢》有著多年淵源,潛移默化地將一些詞句寫進劇中。
又過了幾年,我在微博上發現很多人喜歡這部劇,有人還列舉過劇中有哪些臺詞,源自《紅樓夢》原文。在一次《我愛我家》劇組聚會活動中,英達導演還正面回應過這個問題。
比如《紅樓夢》榮寧二府的人姓賈,老傅一家也姓賈,《紅樓夢》120回,《我愛我家》120集。他說其實這只是巧合,因為在梁左進組之前,他們就已經決定讓這一大家子人姓賈了。
英達老師還提到老傅吃完紅燒肉說自己“竟很受用”,而《紅樓夢》裡很多人吃完東西也愛說“受用”,但吃紅燒肉這集根本就不是梁左寫的。就在這時,旁邊的編劇之一張越老師主動承認,這是她寫的,她就是根據《紅樓夢》寫了這句臺詞。
其實要論《我愛我家》和《紅樓夢》,確實有很多臺詞是有關聯的。至少在這次讀《紅樓夢》之前,我看到一些觀眾指出來過。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親家母到俺家》里老傅說起居委會的餘大媽,“餘大媽那個人你們也知道,那也是個專管六國販駱駝的。”其中“專管六國販駱駝的”說法,就來自《紅樓夢》,是鴛鴦評論她嫂子時說過的。
《我愛我家》劇照
還有《在那遙遠的地方》裡,賈志國給杭州的方科長通電話說,“早知現在我還不如當初和你……省得枉擔個虛名。”看過《紅樓夢》的都知道,這是寶玉探晴雯的時候,病中的晴雯對賈寶玉說的。
寶玉、晴雯
另外《我愛我家》有兩集的名字叫《彩雲易散》,它來自《紅樓夢》裡晴雯的判詞,“霽月難逢,彩雲易散”。
| 五
只是我最早看到這些“考古”發現的時候,對《紅樓夢》原文不瞭解,因此也只是看個熱鬧。我倒是知道在《我愛我家》扮演餘大媽的金雅琴老師,曾經在電視劇版演過趙嬤嬤,在《我愛我家》扮演小晴表妹的陶慧敏老師,曾在電影版《紅樓夢》演過林黛玉。
再後來,我開始採寫《我愛我家》的背後故事,採訪梁天老師的時候他講到,當年他哥哥梁左曾經對他說,你要想當好演員就得看《紅樓夢》。結果梁天看了半天看不下去,梁左說只要你像《紅樓夢》一樣揣摩好每個人物的臺詞,就能把戲演好。
《我愛我家》劇照
再後來我又寫梁左老師的傳記,採訪到他北大中文系的好幾位同學,大家無一不提到,上學時候梁左和《紅樓夢》的關係。那時候梁左痴迷《紅樓夢》,還曾和同學李彤一起做研究,發表考證文章,後來成為中國紅學會的會員,一起參加學術活動。那時候很多同學都以為,梁左畢業後肯定會去搞《紅樓夢》研究,他後來寫了相聲和喜劇,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過不得不說,梁左對《紅樓夢》的熟悉程度,還是影響到他寫《我愛我家》。相信很多地方不是有意為之,那些熟悉的語言自然而然就流淌出來。
| 六
而透過此次對《紅樓夢》的閱讀,我也看出幾處此前沒太注意的它和《我愛我家》的關聯。
就比如最前面兩集的《發揮餘熱》,和平對老傅說,“您滿屋子瞅瞅,哪個不是您的兒女?”而在《紅樓夢》中,王熙鳳也對賈母說過,“舉眼看看,誰不是兒女?”
《姑媽從大洋彼岸來》兩集中,姑媽對和平說,“她是我們賈家的後代,即使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橫豎都有人教育,怎麼也輪不到你啊。”到了《紅樓夢》中,王熙鳳也曾經這樣旁敲側擊趙姨娘,“他現在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
另外我們知道,梁左老師的女兒叫梁青兒,前幾年還寫過幾個電影劇本。梁老師的同學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起這個名字,他說就是取他的姓,妻子的名中一個字,後面再帶一個“兒”,就是他和妻子的女兒的意思。
不過在讀《紅樓夢》過程中,我發現書裡有個人物也叫青兒,就是劉姥姥的外孫女,和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很要好。讀到此處的時候我還在想,除了字面上的意思,梁左老師當年是不是也從這裡受到過啟發。
賈母、劉姥姥、薛姨媽、王熙鳳、鴛鴦
梁左老師生前曾經對他的同學說,他最佩服的作品就是《紅樓夢》,心裡一直想著寫一部像《紅樓夢》那樣偉大的作品。
關於這部“紅學小說”,梁左和一起研究《紅樓夢》的李彤曾經多次討論。按照兩人的預想,小說的故事背景就放在恭王府花園一類的古建築裡,不同學派代表、老中青學者、古建專家、影視劇組等各色人等在其間出沒。只可惜這個設想,在梁左生前只停留在討論階段,一直沒有成文。
| 七
就在我讀《紅樓夢》的這段時間,偶爾會就書中內容發些小感想。梁左的同學李彤老師有一次看到後說,當年他和梁左一起探討的紅學小說,他已經寫出來了,今年之內應該能出版。
李彤老師這本書,到時候我至少會讀一遍的。而對於《紅樓夢》,我應該會一讀再讀,而且爭取每次都品出新意思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