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是上海人對里弄的稱呼。它不同於傳統的江南地區民居,除了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外,又兼有外來建築的影響印記。它最能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是近代上海歷史的最直接產物。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構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築特色,是近代上海地方文化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曾經與千千萬萬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是老上海最常見的生活空間。大大小小的生活往事,都與石庫門、亭子間緊密相連。
上海里弄多為石庫門裡弄、新式里弄、花園裡弄和公寓里弄,現知上海最早的里弄是興仁裡,建於1782年。我們跟隨攝影師郭博的鏡頭,來看看上海里弄的記憶吧~
郭博(1920—2010)是郭沫若的兒子,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及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濟南路225弄
南市舊校場路
丹鳳路120弄118號
縣后街67-69號
丹鳳路193號
閉一閉眼睛去想上海里弄。那是一張照相玻璃底板,以黑為白,以白為黑,看上去有些眩暈。
西洋鏡和小書攤是忘不著了。兒童失望地去看雲。那天空應該很透明,那鳥群應該很輕靈。那雲彩不很動,卻時時在變化。變出一湖波瀾,變出連綿山脈,變出活動的幻景,變出閃爍的夢。兩扇黑漆的石庫門裡居然擠進了房客72家!誇張固然誇張,也就此濃縮了舊社會上海灘矮簷下的眾生相,展示了底層市民的酸甜苦辣。
——歲月印痕·戴逸如
濟南路185弄17號
浦東新區海興北路68弄34支弄內
虯江支路電器市場
新廣路機床市場
南京西路1912弄
定福路3弄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膚之親似的。它有著觸手的涼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積著油垢的廚房後窗,是專供老媽子一裡一外扯閒篇的;窗邊的後門,是供大小姐提著書包上學堂讀客走動,貼了婚喪嫁娶的告示的。它總是有一點按捺不住的興奮,躍躍然的,有點絮叨的。曬臺和陽臺還有窗畔,都留著些竊竊私語,夜間的敲門聲也是此起披落。
......
流言是上海弄堂的又一景觀,它幾乎是可視可見的,也是從後窗和後門裡流露出來的,前門和前陽臺所流露的則要稍微真切一些,但也是流言。那種有前堂客和左右廂房裡的流言是要老派一些的,帶薰衣草的氣味的;而帶亭子間和拐角樓梯的弄堂房子的流言則是新派的,氣味是樟腦丸的氣味。無論老派和新派,卻都是有一顆誠心的,也稱得上是真情的。
這些流言雖然算不上是歷史,卻也有著時間的形態,是循序漸進有因有果的。這些流言是貼膚貼肉的,不是故紙堆那樣冷淡刻板的,雖然謬誤百出,但謬誤也是可感可知的謬誤。
——無言獨白·王安憶
浦東新區東昌路1211弄51支弄
上海市人民政府(原)福州路30號出口
成都北路129弄4號
延安東路168弄156號
富民路197弄
不管石庫門的房子如何衰敗,弄堂口的面貌總是富有情調的。它的歐化傾向更加明顯,也許是當年造房子時,技高一籌的工匠就在這裡露一手的。我說的是過街樓的建築風格,它是上海人的一張臉。
......
弄堂口的那個過街樓在我兒時看來是頂頂有趣的房子,它賽過是一個橋頭壁。撲在視窗,可以看到街上的動靜,有千里江山盡收眼底的優越。我有一個同學就住在這樣的過街樓,我去玩過,也在視窗撲著看過街景。當衣冠楚楚的大人們從腳底下經過時,我真樂得想蹦跳幾下。
......
有一天,和一個老司機聊天。問起他的住房情況,他臉紅了。他說,不算太擠,就是有些塌臺,因為住的是過街樓。我感到奇怪,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他又說,以前有錢的人從不住過街樓,懸在半空總不像樣吧。
石庫門老了,上海人的面孔上皺紋多了。它究竟有多老呢?抬頭看一看過街樓吧。在頂與窗之間,當年的工匠們沒有留下姓名,都大模大樣的留下了年份:1923、1929或者更早。它倒是沒有倚老賣老的意思,但喜歡塗幾句詩的年輕人也許會說:他是歷史的見證人,他俯瞰著上海從黑暗走進光明。
——空間風景·沈嘉祿
北京西路石門路
鎮寧路愚園路
南京西路1269弄
小時候最愛的,是後院一塊狹長的綠草地。後院的樹很高,由於大樓背面的關係,後院很少有人走,以致方格子的小路上,長了真正的野草和車前子。
......
草地上有很窄的一塊天空,初夏的時候,家家朝後院的北窗都打開了,窗裡邊的白漆,在陽光下面變得非常白。後院充滿了看不見的家居氣氛,有食品的氣味,嗆油鍋的氣味,房間傢俱的氣味,掛久了的窗簾氣味,還有浴間潮溼的有肥皂香味的空氣。這就是家,真的家,比起樓前的音樂聲,媽媽叫小孩吃飯的聲音以及站在陽臺上散心的大人,更加接近真實。
——弄堂清潔·陳丹燕
西藏路454弄
先棉祠街81號
左:梅家弄
中:成都北路301弄4號
右:南京西路1946弄2號內庭
南京西路1946弄2號
白漾一弄弄內
石庫門,是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中,一個關於居住的日漸蒼老的神話。在我們生活的城市,石庫門曾經很風光很青春很顯赫過一陣的。真正體現這個城市人天才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海納百川相容性的是石庫門,石庫門是地域文化的空間對應物。
住宅歷來是一種有隱喻性意義的空間符號,一種隱喻著身份和價值觀念的空間能指。那麼作為能指符號,石庫門所指何在呢?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石庫門即不像花園洋房那樣貴族氣派十足,也不像棚戶區那樣窮酸寒磣。
......
在石庫門的建築語言中,有一個似乎漫不經心卻最富原創性的藝術語彙——亭子間。在樓梯頂端圍出了一個被稱作“亭子間”的小小空間。
......
可以說,石庫門的亭子間化最清楚不過地展示了我們城市中產階層在49年前的連年戰亂經濟停滯和49年後的平均主義中,一步步平民化乃至貧民化的軌跡。
......
今天,作為實用建築的石庫門和門裡的故事是真正蒼老了。成片的年輕高樓的身姿正在取代它皺皮打襉的容顏,但是它曾經追求的現代城市的中產階層的神話精神,卻仍然有待於在未來世紀的復興。真的,在一片片石庫門轟然倒塌,夷為平地的時候,在那些終於沒有了綠色螢火蟲的夜晚,我們將一再懷念石庫門,和那個埋葬在石庫門裡的夢想。
——蒼老神話·毛時安
東棋盤街
淮海中路706弄弄口
淮海中路924弄
淡水路興業路
殘牆斷瓦已經不是僻壤陋地破落集鎮才能找到的風景,在繁華上海比肩接踵的街市,冷不丁的就能瞧見一幢開膛破肚的樓房,比左鄰右舍裝潢得富麗堂皇的酒樓商店更加奪目。你再三尋思,你試圖回憶起過去這幢樓房的面目,你過去肯定見到過,你幾天前還路過這條街。可是你怎麼也想不起來了。他不是知名的建築,但也不是破舊潦倒到不堪入目。它象一戶平凡殷實的小康之家,一夜之間遭盜賊搶劫或火燒水淹,便面目全非。
......
還有成片的拆遷,場面就壯觀得多了。你恍惚覺得這裡剛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一次恐怖的地震、一個特大龍捲風的襲擊。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在這樣的街區走走,會獲得豐富的民俗學只是,你能知道上海人在狹小的面積裡怎樣創造有效生存空間的,能形象地獲得所謂“七十二家房客”的概念。
——動靜之間·趙長天
陝西南路39弄66號
安福路228弄11號
我從不收藏舊照片,正像我從不收藏記憶——生活是一個固定的場景,每天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道具、臺詞、佈景、人偶和老一套的故事。
......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發覺他熟視無睹的街道小事了,弄堂成了廢墟,走廊裡來了許多陌生人,這一刻,他的記憶甦醒了——我的街道在哪兒?我的弄堂在哪兒?
......
但是他再也回不到那條街,那條弄堂裡的啦。他開始求助於舊照片,哪怕是另外一座城市的舊照片。於是他相信,過去的一切真是有過的,仍然是陽光燦爛,仍然有一個男孩在陽光底下發呆,他的背後,是一條長長的,從弄堂一側投下的陰影。
——再見弄堂·吳亮
富民路197弄
對弄堂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楊浦區圖書館借些書讀一讀哦~
推薦書目
1、《大上海小弄堂》(文匯出版社 2003)
2、《勃艮第之城 : 上海老弄堂生活空間的歷史圖景 = Cite Bourgogne : a historical picture of living space in Shanghai old alley》(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2)
3、《弄堂裡的老上海人 = Long Tong life in old Shanghai》(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
4、《正在消逝的上海弄堂 : [畫冊]》(上海畫報出版社 1996 , 1997)
編輯:吳百欣
資料:楊浦區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