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金雞獎入圍名單開了,一整個愣住。主要是女演員部分。最佳女配裡出現了周也的名字。周也憑《少年的你》在去年也入圍了,那是當之無愧。
但這次,她的提名作品是《1921》。電影平平,表演也平,感覺很像隨意揪了一個角色去參評。
最佳女主也很迷。入圍人數只有4人。看近些年的入圍情況,常態是選5人,偶爾會爆到6人。但往下掉也就這次。都湊不齊5人了,劉浩存還被質疑憑什麼。
劉浩存的入圍作品是《小紅花》。表演屬於正常,可這是評金雞影后誒,正常水平都能入圍的話,很難不冒出一個大問號:今年的女演員們都怎麼了,是不是真選不出來人了?
不以金雞評選時間設限,先看看實力派們都在幹嘛。周迅今年很高產了,貢獻了兩部電影,《侍神令》《第十一回》。可惜水花不太能配得上週迅的title。周迅都在影壇失勢了。
宋佳倒在努力地開枝散葉,但一堆片名擺出來,關於她的記憶都不深。唯一很宋佳的《風平浪靜》,因為片子本身沒有立住,演員多神仙也就那樣了。
至於郝蕾,就一個角色,《盛夏未來》裡演張子楓的媽。章子怡有心靠《我和我的父輩》轉導演,轉沒轉成功,說法不一。
再看今年的熱門電影,撇開《我的姐姐》《李煥英》,便沒了可以支撐女性角色的片子。可惜了《第一爐香》,對女性的挖掘和探討應該很豐富才對,最後竟以全網嘲收場。
回頭看這份入圍獎項的片單。哦,好像有點懂了。不怪女演員演不出東西,從根兒上,就少有可以演出東西的片子給到女演員。有就只有《我的姐姐》《李煥英》。
主旋律影片幾乎成了現在市場的巨頭。就今年這些主旋律的話,能有閃光點的女性角色少之又少。但曾經有過女性亮眼的高分主旋律的。
很典型的《風聲》,用群戲去鋪開,但主心骨是周迅、李冰冰的雙女主配合。周迅的好在意料中,就顯得李冰冰爆發了一次超常發揮。
那種被演員驚豔到的體驗永遠不過時。以至於現在評四旦雙冰的演技,李冰冰能cue的名場面不多,但李寧玉一丟出來,行,服氣。
另一部被低估的是《雲水謠》,李冰冰演部隊小護士,參加抗美援朝時愛上陳坤演的秋水,一路追隨他到了西藏,與他結婚生子,最後喪命於雪崩。
戲份不多,但跟女主徐若瑄比起來,我只會記得徐若瑄穿學生服好美美慘了。而關於李冰冰的記憶,是她向秋水告白,秋水哭著和她抱在一起。一個解脫了,一個得到了。
《雲水謠》討巧地用一段跨時空、跨地域的愛情做切口,切開那個特殊年代中,人與國的各種碰撞。這種命題的主旋律,顯然對女演員友好又容易出彩。
當年,李冰冰拿《雲水謠》可是衝擊了一系列評獎。
更不要說《金陵十三釵》。整出故事,舞臺上有三類主角,美國神父,女學生和青樓女。但故事重點和核心,無疑跟女性相關。電影的高光在女性。
拿現在的思維想張藝謀,覺得國師簡直big膽,居然可以說服堂堂貝爾給新人倪妮做配。那年,倪妮就憑墨玉一夜出頭,新人獎得了一堆。
就是說,女演員想拿獎,你起碼得給個亮相的機會是不?亮相也不侷限於周也那種刷個臉。是真正有內容,有表達,有能動空間去被看到演技。
所以,有段時間老揪著叫喚,女演員年紀大了就沒戲拍了,真的沒必要。年紀從來不是問題,問題終究要從作品裡找。
比如現在市場愛拍主旋律。好的,可以,但咱們是不是能在主旋律這個大框架下,多玩些花樣,多挖掘角度,像拍《風聲》《雲水謠》《金陵十三釵》,也讓女性角色多擔主視角,讓女演員在表演上多一點主動權?
有那樣的作品吸引觀眾,成功引起評委的注意,提供了選擇項,或許也不至於整整一年了,偌大的金雞影后提名不滿5個,還有一個甩不脫爭議。
沒有一定要為所謂的女性題材電影搖旗吶喊。只是現在,站到評獎的視角開啟電影市場,內心會犯嘀咕。你都不怎麼拍女性了,拍了也沒有質量很高的樣子,你叫女演員怎麼去衝獎?
像這次的最佳故事片入圍名單,5部電影,除了《我的姐姐》是著力於女性,別的,可能都不算女演員們的強項。等於是,在表演機會上就給女演員設了門檻。
而這種情況,去翻上一屆的金雞獎評選,其實有在埋下伏筆。當時,入圍獎項最多的電影是《奪冠》,第二名《烈火英雄》。主旋律已經在獎項領域唱了起來。當然《奪冠》這部很特殊,是近些年,主旋律裡不多見的,把鏡頭給到女性的電影。
《烈火英雄》就很man了,跟《中國機長》一類操作,群像中,一番高光是男性,女效能夠參與的部分,要麼是男主的妻子,要麼是男主的下屬。
倒不是非要爭戲多戲少,戲少沒關係的啊,關鍵這個戲出來是可以驚鴻一瞥的,是有她們的故事脈絡的,再說功利一點,是有機會爭獎的,那也是極好。
比如《我的姐姐》裡,朱媛媛飾演的姑媽,《少年的你》裡吳越飾演的媽媽。片子的主要側重點都不在她們身上,主演張子楓和周冬雨還特別出彩。
但你仍然會記得住,姑媽為無法自持的命運落淚,媽媽住在逼仄的合租屋裡給女兒打電話,好像在說抱歉的話,實際是寄希望於女兒可以靠自己懂事過下去。
那麼男性向的主旋律裡,或者就是男性向的電影裡,有類似姑媽、媽媽這種,值得為角色刻畫動腦子,而非工具人般,套路化輸出的女性配角嗎?國內的,很難想得起來。
國外的話,《007:無暇赴死》裡,出場十分鐘不到的中情局探員,除了邦女郎的“性感”“美”“能打”這些傳統專案外,執行死亡任務還一臉天真,狠狠可愛到我了。
大膽開麥,這部的邦德,風頭被這小丫頭片子全搶完了。所以你看,即使是極致追求男性荷爾蒙的007電影,其中一個女N配,都不是被密封死,毫無出頭可能性的。
對標我們的同類型電影,似乎只有《紅海行動》 的女隊員佟莉,憑藉獨樹一幟的畫風在男人戲裡存活了下來。蔣璐霞也因此獲得了金雞最佳女配的提名。
《紅海行動》和再往前的《湄公河行動》《戰狼》,歸根結底,還是主旋律派系裡的分支。排隊候場的還有一部《維和防暴隊》。
這些片子來到市場,只要沒有特別矚目的bug,受歡迎、賺票房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然我看什麼3D IMAX大螢幕,肯定是要享受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
又快感又薰陶了愛國情懷,這類電影越來越成為香餑餑。但換個角度,就是越來越擠壓了女演員的發揮空間。除非你是蔣璐霞。蔣璐霞能有幾個,佟莉又能有幾個。
得,認命唄,沒有那拳腳功夫的女演員,混在肌肉男裡,可不就是用來發展發展感情線什麼的。說法可能不全面,大體上看起來像這麼個局面:
目前位居影壇大佬的主旋律,從動作型,到年代型,到職業謳歌型,對男演員的採用數量和塑造程度,遠遠大過女演員。女演員在這塊重頭領域基本佔不到好位置。
再結合今年2月,燈塔APP出的這份百億票房資料,看完,更替女演員倒抽一口氣。比如調查的型別資料,排第一的是喜劇。
你懂,說到喜劇電影,腦子裡閃過的是徐崢、沈騰、陳思誠。周星馳似乎都排不上號了。市場多殘酷,《美人魚》在票房榜上是第七,好厲害的成績。
轉眼5年,“星女郎”就失了靈。《新喜劇之王》夾帶著鄂靖文一起血撲。而星爺是喜劇導演裡,難得還有“女主角”這項設定的一位。
是不是喜劇表演對女演員有難度,不知道,反正肉眼可見的就是,現在靠喜劇挖到金礦的北方系導演們,沒有女演員拿得出手。大概只有馬麗豁了出來。
喜劇的高資料對應下來,自然就促成了這樣的百億演員榜:排名前五,除了吳京,清一色演過喜劇;排名前十,清一色男演員。
女演員的第一次上榜,該哭還是該笑呢,居然是讓寡姐搶了先機。往後才到周冬雨、白百何互追。啊好遺憾,小妞電影對女演員是最能甩開步子走起來的路子了。
白百何就是這麼走到了今天,走垮了王珞丹,走到了周冬雨面前一較高下。然而沒了白百何,小妞電影也隨之泯滅。
那女演員還能在哪裡發光發熱呢,愛情電影離不得她們。不是輕視談情說愛,還是那句話,電影只有好看和不好看,不論高低貴賤。
能拍到《情書》《初戀這件小事》的水準,夠你吹一輩子。但現實就是,國產愛情片,某種程度上約等於國產驚悚片,能割到韭菜,但質量和拿獎就休想。
情況是這麼個情況,再看劉浩存和周也,能罵啥,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