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腿,舊稱龍腳石,長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長樂區航城鎮石龍山峭壁之下。金剛腿位於離長樂市區約十公里閩江岸邊,是一塊由山上一直延伸到閩江邊的花崗岩體,懸空長約達26米,寬約4米,紋理形似甲紋,遠看如一位巨人的腳伸到江裡。因其形如金剛天王的大腿,腳底穿靴,腳尖蹺起,故被稱為“金剛腿”。巖體上儲存有1921年福建督軍兼省長李厚基所書"金剛腿"和著名海軍宿將薩鎮冰題寫的"金剛濯足"等石刻。金剛腿為江河分界標誌,自古享有“閩江聖景”之譽。
看完南雁山炮臺,按安排,將順帶尋訪沿途經過的兩處縣保金剛腿和琴江旗人街。折返驅車一會就抵達金剛腿。金剛腿是一處自然景觀,現已闢為金剛腿公園。很早前就知道和看到過,只是一直沒有專門去現場參觀過。這次終於可以近距離看一看。
金剛腿為瀕江陡伸的巨石,腿下懸空部分長達26米,是閩江的天然航標。其自古以來就是航海的標誌。海輪駛入閩江口,看到金剛腿,就會鳴響汽笛。讓這塊神奇石頭成為閩江的一個標誌。金剛腿附近江面寬達450米,水深50米,每秒能透過2萬多立方米水量,是上游臺江地段的10餘倍,但歷來大水都不會淹過金剛腿的腳踝,故有“大水淹不過金剛腿之說”,因而被人們視為洪水峰高水位的天然標誌。金剛腿恰好處於閩江江水和海水分界線上,這條“腿”兩側的水有鹹淡之。 所以又有“金剛腿分鹹淡”神奇傳說。
關於海與江何以在此分界,還有另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古代時,海上“白力”精與江中“白刀”精,常在閩江口水域為爭界而鬥,興風作浪,釀成災禍,百姓深受其害,連鄭和下西洋船隊進出也遭襲擾。於是鄭和便在長樂吳航南山建造三清寶殿祈求玉帝保護。金剛神領旨直奔江邊,左腳踩住“白刀”右腳踩住“白力”,厲聲喝道:“二妖聽著!從今往後此處為界,上游淡水區歸‘白刀’,下游鹹水區屬‘白力’,兩廂相安,不許再鬧!”從此“鹹水不犯淡水”,閩江口一帶風平浪靜。年久日深,金剛腿則化為巨石懸於江畔。
緊挨金剛腿的江邊建有鄭和廣場,高大的鄭和石雕像立於江畔,雙目炯炯,氣宇軒昂,邊上不遠處還建造了長樂海絲館和鄭和寶船的模型。這是當地為紀念鄭和七下西洋而建造的。據載,鄭和七下西洋的龐大舟師屢駐金剛腿附近的太平港,在這裡招募水手,修造船舶,補充給養,祭祀海神,伺風開洋。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駐泊地和開洋地,鄭和的舟師就是從這裡駛向西洋,走向世界。28年間,七下西洋,歷經30餘國,“涉滄溟十萬餘里”,遠達非洲東岸。這海上長征的發端地就位於金剛腿下的江面上。真可謂金剛腿是鄭和下西洋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的見證者。
鄭和石雕像,於2004年5月1日竣工。通高14.05米,基座寬7米,高2.8米,寓意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和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石雕像重約700噸,用141大塊花崗岩精琢而成。閩江口鄭和石雕像是國內外迄今已知最大的鄭和石雕刻像。
---END---
------------------------------------
圖文|網然
---用鏡頭記錄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