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貝克特撰寫了《棉花帝國》,大體上從工業的角度描寫了棉花這個作物。
任何脫離工業的農產品,想要獲得持久的動力,是很難的。
小麥玉米,實際上是和工業息息相關的,產業鏈及其完整。
棉花產業也是一樣的,從資料上來說,棉花產業鏈上,支撐了我們國家的將近1億左右的就業人口。
這個資料是非常龐大的。
當年新疆德隆公司,在2000年的時候,都是將近有1000億的市場規模。注意,那個年代還沒有馬雲馬化騰什麼事情。當年的1000億,現在可以翻10倍都不止了。那個時候,他們將新疆的番茄產業運作起來的時候,也是靠工業化思路:先收購國外的銷售渠道,定下工業化思路,反過來把屯河水泥廠變更為屯河番茄。用這種思路,讓更多的農民受益。雖然德隆已經遠去,但是這個思路是非常正確的。
棉花後來成為戰略物資,不僅僅是工業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軍事需求:硝化棉。
這個作物從誕生軍事化需求開始,已經讓1.5億人失去了生命。
我們從棉花,玉米,小麥,番茄等角度來說,我對直接售賣的很多農作物表示很難。
因為沒有工業需求,就沒有持續的動力和變現能力,長期以來就會受到:
投資長,風險大,變現能力弱等等方式的問題。
在這種條件下,很難做出一個讓大多數農民理想的流水線的作業。
經常大家還是會看到各地農產品滯銷的資訊。
工業化的流程需要打通。但是,現在這種打通形成產業鏈的問題,還是很難解決。
倒是希望,還有德隆這樣的企業出現的,從結果上,我們對於德隆的失敗表示理解。
但是,從思路上,德隆的思維還是我們現在難以望其項背的。
將農業產品工業化,達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