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趙乃倩醫生的科普課堂”
多年前的一幕讓我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因為血糖升高,在他女兒的陪伴下住院治療。這位女兒見到接診醫生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爸爸身體特別好,平時還給我們做飯呢,你們可不能給他亂檢查、亂治療。
當天下午,老人在其女兒的陪同下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
只聽檢查者問道:你父親以前得過心梗嗎?
其女兒回答:沒有。
檢查者接著說:心電圖顯示,你父親曾經得過心梗,而且範圍還比較大。
心梗的嚴重性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這位女兒當即被嚇呆了。
回到病房後,她急急地找到老人的主管醫生,強烈要求對她父親做全面詳細的檢查和治療。
我在這裡提到這個病例,並非是要展示現如今相當不怎麼樣的醫患關係,也並非是要顯露患者家屬有著怎樣令人不敢恭維的思想境界,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一個似是而非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有意識到養育我們長大的親人正在變老嗎?
我之所以要特別冠以“似是而非”這四個字,那是因為當我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可能會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父母親的頭髮變成灰白色的了,背也有點兒駝了,視力好像也不好了,他們的確是老了。但衰老僅僅是容顏和體態的改變嗎?顯然不是。
潛藏在容顏和體態改變背後的軀體疾患和精神疾患,及其造成的殘疾和死亡,才是真正需要引起我們關注和警惕的。
01
我的一位年長的同事,在她50多歲即將退休的時候,憧憬著退休之後要幫她的女兒照看孩子。
但誰也不曾想到,就在不久之後,她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記不起自己是否吃過飯。隨著病情的進展,外出之後更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老年痴呆的患病率為5.56%,表明可導致認知障礙的老年痴呆已成為老年人群嚴重的慢性病。
02
一位年過六旬的父親,負責愛人和孩子的一切大小事務,是家裡的頂樑柱。
某一日出現心前區疼痛,因初起時疼痛不甚劇烈,並未引起本人及其家人的重視。等到心前區疼痛越來越嚴重,緊急呼叫急救車趕赴醫院急診科時,已無力迴天。死亡原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誘發心臟驟停。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老年人常見的死亡原因中,冠心病已躍居第一位,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等形式。
老年冠心病隱匿性強,發病時症狀往往不典型,很難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注意,因而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是老年人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
03
一位60多歲,但依然神采奕奕、衣著時尚的母親,在給外出工作歸來的孩子開啟房門的一瞬間,倒地不醒。雖趕赴醫院積極搶救,最後仍是死於高血壓所致的腦出血。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的患病率為49%,8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高達90%。高血壓是腦血管意外的第一位危險因素,老年高血壓嚴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質量,輕者喪失行動能力,長年臥床不起,重者致死。
04
一位70多歲的老人,半夜醒來飢腸轆轆,因擔心驚擾家人,在黑暗中摸索著尋找可以進食的東西,卻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導致股骨頸骨折。就診醫院給出的診斷是重度骨質疏鬆性骨折,建議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但患者家屬擔心發生手術意外,而選擇了復位牽引治療。1個多月後,老人死於長期臥床所致的肺炎。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患病率超過50%。骨質疏鬆最為嚴重的後果是骨質疏鬆性骨折,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約20%的患者會死於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併發症,約50%的患者致殘,以及患者生活質量也會明顯下降。
這些發生在老年個體身上的活生生的事實和來自老年群體的看似抽象卻又觸目驚心的資料也在時刻警示著我們,老年人群是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鬆、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的主要患病群體,每個家庭中的老人都有可能罹患這些疾病。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地意識到,這些疾病不是一日之內形成的,而且是可防可治的,而這正是我們大有可為之處。
我們應該怎麼做?
讓我們常回家看看吧,不僅是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更要積極支援年長的父母參加定期體檢,定期監測血壓、血管狀況、認知狀況,防止摔倒等意外情況的發生,並且還要堅持安全合理用藥。唯有這樣,才能避免那些痛徹心扉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