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古人愛好飲酒,甚至痴迷,從發明釀酒技術那天以來,酒在中國的歷史上便畫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把穀物釀製成酒,開始於殷商時期,青銅器也隨之盛行,今天我們便談談這酒器中的重要成員——青銅爵。
爵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青銅禮器,也可以說是酒器,它的作用等同於現代酒桌上的分酒器或者是溫酒壺,流行於夏、商、周時期。《青銅爵》原比例復原青銅器爵的造型,且來看看古人的這尊飲酒器有多精緻。
作品尺寸:寬8.8釐米 ;高15釐米;重170克
口沿上方矗立著兩隻傘狀的圓柱體,口沿四周修長且彎曲的流和尾飾鳳鳥紋,中部呈卵圓形,鼓腹,腹身周邊雕刻饕餮紋,三稜形尖頭外撇,稜體上刻有蕉葉形紋,手把(專業術語叫“鋬”)銜介面沿與腹部,雕刻虎頭紋,整隻爵造型端莊,古樸優美。
先來說說這個紋飾,青銅器所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有絕大因素是來自於其裝飾紋樣,從當時的社會功能來看,青銅爵承擔著祭祀禮器到實用酒器的轉變,紋飾的產生與變化一方面是古人源自於對未知自然的敬畏,是圖騰標記也是對神靈的崇拜,另外一方面則是社會階層的等級分明,青銅器的使用成為權利與社會地位的象徵。在沒有電腦、沒有手繪板的幾千年前,能把紋樣設計的如此精美而又霸氣,不得不說一個字“絕”。
再來看下這隻爵上的“兩個小揪揪”,有一種說法是阻止過度飲酒:有了這兩根立柱,在用爵喝酒時,就必須一小口一小口的喝。想來個抑脖一口乾,或者直接把一整杯酒水都吞下去,那做不到,因為這兩根立柱擋著呢。
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爵的這兩根圓柱體是用來固定過濾網,以過濾濁酒。過濾是因為當時古人飲的酒通常帶有雜質,如果用來祭祀祖先是大為不敬的。這個猜測考慮到了當時的生活和文化,也是比較可信的。
說過了“爵”這個古代的酒器,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完美“複製”的玉雕“青銅爵”。這件作品的材料值得一提,如假包換的河磨玉,在自然光下看接近純黑色,但它其實是深綠色。這塊玉石不但顏色出眾,玉質也極好,結構細膩,玉質溫潤,類似顏色的墨玉、墨碧、或者黑青等玉石,基本都不怎麼透光,這塊料子打光則呈現深綠色,良好的透光度正說明了極佳的緻密度,剛性十足,韌性也十足。這樣的河磨玉,既可以做手把件,打磨出溫潤的油脂光澤,上手細膩厚重;也可以做成器皿件,打磨出高亮的玻璃光澤,凸顯器型的大氣端莊,加之天然的土沁色原皮,完美復刻出了青銅器蘊含的歲月的滄桑感和歷史的年代感,由內外在的氣質與青銅器不謀而合,多種雕刻技藝相結合,既尊重原器物的文化元素,又符合當代的視覺美感。天工、人力完美融合,交相輝映。
青銅文化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玉文化有七千多年的歷史,這兩種文化融合了中華民族最原始的思想、道德、智慧、信仰、追求、理解與個性。青銅,厚重沉穩,又莊嚴神秘;河磨玉,內斂含蓄,又圓潤古樸。青銅化玉,妙不可言。
“加官進爵”、“高官顯爵”,感覺跟爵搭邊,整個氣質都不一樣了。喝酒的儀式感,就從幹了這“爵”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