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不輟的變法圖強,使秦從一個僻處西陲的附庸小國,一路走過“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輝煌,終於在秦王嬴政手中完成了掃六合一統天下之大業。政治體制外的多項改革中,統一度量衡當數上貼國情、下合民意,最為光彩奪目、影響深遠的偉大創舉了。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王變身秦皇,然積年征伐,國力衰微,民心渙散,百廢待興,急需推出大力度系列新政休養生息、以安天下。於是嬴政連下幾道詔書,“車同軌”“行同倫”,統一貨幣,還創制了小篆、隸書。彼時各地度量衡器型各異、名稱繁多、單位混亂、量值不一,進率上更是“各自為戰”,致使市場交易、商貿活動無規可依。秦始皇又連出數招,且立竿見影、一勞永逸。
秦量是容積 標準器 銅權是重量 標準器
1.秦量三寶
始皇詔銅斛(閆氏銅斛)
始皇詔方升(閆氏方升)
二世詔橢量(閆氏橢量)
2.兩詔銅權(一個是秦始皇的詔書,一個是秦二世的詔書,它們是秦代關於度量衡制度著名的"兩詔")。
後世沿用 影響深遠
秦統度量衡對於鞏固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意義之大自不待言,對後世歷代的影響也極其重大而深遠。首先,大漢全面繼承和發展了秦制,發明了“一器兼五量”的國家標準器——新莽嘉量。其次,尺度上新朝至兩晉則在1釐米之差間盤桓了400年,量器上則分毫不差地沿用了七朝800年,衡器量值雖多有起落,但依然新葉老枝、風骨猶存。第三,縱使延至今天已然千變萬化、異彩紛呈的度量衡,我們仍可清晰地提純到大秦度量衡單位、製造、檢定和管理模式等無處不在的強大基因,以及其形制、紀年、量值、銘文、鑑造機構等2000年形遊神聚的靈魂所在。此外,研究、品鑑林林總總、氣象萬千的度量衡器及其演進發展史,還讓我們參悟到了其自身計量功用以外的深廣外延——尺載乾坤、斗量人心、權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