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人靜,燭窗心影。就一盞煤油燈,或在微弱白熾燈光下,捧一本心儀的書靜靜品讀,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多人業餘時間最美好的享受了。
那時,沒有電腦和手機,電影稀罕,電視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才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大家業餘時間以讀書為榮。讀文學書籍,看雜誌報紙,追求文化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是當時最時尚最高雅的生活。
於是,許多人設法買書和借書讀。瑞士作家凱勒說:“一本書就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
那些不朽的名著是經典讀物,凝聚了人類思想藝術的精華,是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精神瑰寶。
讀名著是首選。經典文學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更深刻,經典文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流行文學當然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它們會讓你感受到時代的脈搏,瞭解各個歷史階段的重大社會變革,跟上社會潮流,掌握社會發展的方向。閱讀流行文學作品,就是在與這個時代的作家進行心靈對話,感受他們的思想情感,搞寫作的人也可以學習他們的寫作技巧。
翻開一本本散發著油墨芳香的書本,山的秀色,水的溫潤,讓人流連忘返;歷史的滄桑,人生的百態,都讓人唏噓不已。美國思想家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讀書永遠是幸福的。書中故事,直擊人們內心深處最質樸的善良與悲憫。走進我的書房,帶你聊聊各個時期的書與身邊讀書人的故事。
在淡淡的墨香中,津津有味地吮吸著知識的營養。一杯清茶相伴,伏在臺燈之下,一隻手託著下顎,盡情地在書海中遨遊,思緒隨著書中的情節和主人公的命運而激盪起伏。
我買書,就像女人買時裝,永遠不嫌多。個人的藏書中,文學作品居多,累積近萬冊。自己深知閱讀不夠,好多書還是嶄新狀態躺在那裡,孩子媽要麼數落我:“看你買那麼多,放都沒地方放,你讀得過來嗎?”我自愧讀不完它們,只好搪塞:“你以為買書,是本本都要讀的嗎?有些書是隻翻一翻的,跟欣賞郵票一樣。”
偶爾,在飛散著雪花的寒假裡,躺在床上,翻一翻某一本散文,或者讀一篇戰爭題材故事,感覺時光很溫暖,生活好安逸。兒時的玩具不再,青春年少也不再,只有舊時的書,只有泛黃的封面,只有書頁的餅乾一樣的味道,但這些是我的享受,是我重溫童年的方式,是我放飛情感的途徑。讀書好美呀!
有幾年的寒暑假,我流連在深圳三大圖書城讀書。我一邊翻閱書本,一邊作筆記。一位老教授看我勤勉的樣子,很是感慨地說:“做歷史學問,很好啊!”我想,一個人只要尋到了一個能享受書本的好去處,只要可以靜靜地翻閱那些故事,只要可以踏在柔軟又溫暖的書之沙灘上,他就可以暫時忘卻世間的種種苦惱,領略著讀書的樂趣,在那樣的時光裡,他的眼神會像清泉一樣,更加明澤柔和,他的心會像雨後的深山,更加清亮。
董卿曾經感嘆,假如幾天不讀書,就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變得更年輕。
我讀書,雖然感覺不到會變得年輕,但覺得書不只是表達、承載一個內容的載具,書本身也包含著豐富的其他資訊。它有被購買的歷史,有被閱讀的歷史、有被翻開的歷史。經過許多人讀過的書,或許裡面夾了幾張寫有電話號碼的便條、一張音樂會的門票、一次行程的車票——這些都是一個人人生某個點的活動軌跡,在書裡呈現出來了。翻看到這些,讓人在邂逅之後會心一笑。
還有借閱者愛在書上作筆記的。我家裡曾經一本《林海雪原》,不知輾轉經過了多少人之手,有人在空白處寫“向英雄楊子榮致敬”;有人在少劍波描寫白茹的詩下面打圈圈,意思是寫得好;有人在“少劍波雪鄉抒懷”一章地方寫讀後感……我自己只喜歡在教科書上劃劃寫寫,文學作品書上不愛圈點,但我卻喜歡別人在我的書上寫字。別人借我書時,我告知:“讀完之後,在扉頁題寫一首詩吧。”朋友笑著說:“借你的書看,還興在書上寫詩?”
明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每每翻看書架上那一摞摞沾滿歲月風塵的舊書,就會想起哪本書在哪個年代所經歷的故事,讀者是如何褒揚它的,自己是在什麼場合購買它的,覺得這就是買書讀書帶來的樂趣。
法國大作家雨果說:“種種蠢事,在每天閱讀好書的影響下,彷彿烤在火上一樣,逐漸熔化。”世間一切美好都能在書中看得到:朝陽融冰,草綠山野,鳥鳴窗前,兒童歌唱,星星閃爍……從中,我們能發現生活的美妙,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給自己以深沉的思維空間,讓自己的氣質走向更深邃。
書籍的歷史是一條平緩的河流。我喜歡讀不同年代的書,書裡面裝滿了時間,隱藏著作者和閱讀者的氣味,我要把自己這個思索者的氣味也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