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都需要面臨死亡,但死亡也有輕如鴻毛與重如泰山之分,區分這兩者的唯一標準就是人生是否有意義。
在和平年代,人們追求自我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方式有千百種,但在戰爭時期,人們的追求就顯得有些“單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01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劉明輝就是一名覺悟極高的革命戰士,他將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作為自己的人生燈塔,在其指引下為國家奉獻一生,半輩子都致力於改造雲南,為國家與地區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劉明輝出生於1914年,老家在江西省石城縣。他的原生家庭十分貧窮,所以劉明輝也沒有機會接受教育。但他是一個自強不息的人,沒有被艱苦的生活磨滅鬥志,反而自學成才,還加入了共青團。
後來紅軍來到縣城裡建立了黨支部,原本當時劉明輝就想參軍,但考慮到父親重病在床,家裡的田地無人打理,他只能暫緩參軍計劃。
直到1933年,在他人介紹下,劉明輝正式入黨,正式開啟自己的革命生涯。入伍後不久長征便開始了,劉明輝也在長征隊伍之中,為了徹底擺脫國軍的追擊,將士們必須不分晝夜地行軍,每個人都十分疲憊,但沒有一個人選擇放棄。
紅軍部隊曾經徒步翻越雪山,當時大家穿得都十分單薄,基本沒幾個人有棉衣。劉明輝算是比較幸運的,出發的時候帶著一套棉服,但他從不自己穿,而是將厚衣服讓給那些身體比較虛弱的戰士。
登山期間劉明輝部隊的副班長突然腿抽筋,他立刻把自己的騾子讓出來,讓副班長坐上去,自己則在後面被騾子拖著走,從這種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他無私奉獻的精神。
02
松潘大草地是紅軍戰士們需要度過的另一個難關,蒼茫的草地上很難找到食物,各種資源極度匱乏。為了填飽肚子,大家在各種地方挖掘野菜,吃草根啃樹皮都是常有的事情,在那種環境下,就連皮鞋和皮帶都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
劉明輝見大家都餓著肚子,便忍痛把騾子殺掉給大家當食物,這隻騾子是他從家裡帶出來的,陪伴了他很多年。
長征時期有無數戰士都和劉明輝一樣,用無私的奉獻精神幫助著身邊的人,最終大家眾志成城,走出了雪山和草地,完成了一次難以復刻的壯舉。經歷了長征之後,劉明輝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抗戰時期他曾經參與過著名的“百團大戰”,作戰勇猛無比。表現十分突出。
1942年日軍進犯德州,日偽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劉明輝見狀便獨自帶領著一支騎兵與敵人正面對抗,最終成功將敵人的包圍圈撕開一個口子,也粉碎了敵人的陰謀。
在一次次實戰歷練中劉明輝也在不斷成長,後來他的職務不斷晉升,也成為了獨當一面的指揮官,活躍在晉、冀、魯、豫等地區,為全國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
03
新中國成立後劉明輝被派往新納地區,曾經擔任過重慶市的軍事管制委員會、軍管會公安部的部長等重要職務。
他在重慶工作了五年,在任期間兢兢業業,同時也累積了豐富的工作經驗。1954年的8月,組織上決定將劉明輝調往雲南,從此他便在那裡紮了根。
建國初期雲南的發展狀況十分糟糕,劉明輝見到這片被戰爭摧殘的土地後,就決心要儘自己所能改變這一現狀。
在之後的日子裡他不斷努力,親自到雲南的各個偏遠村莊走訪調查,瞭解真實的民生情況,絞盡腦汁思索能讓雲南富起來的方法。在劉明輝以及雲南當地其他領導的努力之下,雲南逐漸恢復了生機,而功勞最大的劉明輝也在四十歲的時候被任命為雲南省委常委,之後還當上了副省長。
他在雲南省副省長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24年,在此期間一直嚴於律己,從未有一天懈怠,1978年組織上決定將其任命為雲南省省長,這也是對劉明輝多年付出的一種肯定。
得到了組織上的嘉獎後,劉明輝更加努力,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為雲南經濟發展謀求新的出路,最終帶領著雲南在數十年的時間裡飛速發展,也得到了當地百姓的信任和愛戴。2010年5月17日,為祖國奉獻一生的劉明輝老人於醫院安然離世,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