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我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王朝。這個王朝雖然沒有完全進行大一統,但在區域性地區也結束了幾十年的戰亂,雖然無法和秦朝、隋朝相比,但在統一方面還是有一定貢獻的。不過這個王朝滅亡的非常特殊,並不是被人民起義推翻,也不是被權臣篡權,而是被少數民族滅亡的。也正因如此,引起很多人研究這個王朝。我們今天看一下北宋的九個皇帝,看一下這九個皇帝中,除了亡國之君宋徽宗是昏君外,還有哪些皇帝是昏君。宋朝皇帝的所作所為對宋朝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趁機黃袍加身,建立了北宋,趙匡胤就成了宋太祖。宋太祖去世後傳位給宋真宗,宋真宗去世後傳位給宋仁宗,宋仁宗去世後傳給宋英宗,宋英宗去世後傳給宋神宗,宋神宗去世後傳位給宋哲宗,宋哲宗去世後傳給宋徽宗。宋徽宗由於擔心成亡國之君,在金人入侵的事傳給了宋欽宗。靖康之變時,宋徽宗和宋欽宗都被金人擄走,北宋正式滅亡。這就是北宋的九個皇帝。我們現在看一下北宋的九個皇帝能力如何,哪些是明君,哪些是庸君,哪些是昏君。其實昏君相對較少,絕大多數都是庸君。
北宋第一位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走皇位,確實說不過去。不過他當了皇帝之後,所作所為還是明君。在對待後周皇室這件事上,趙匡胤做得非常不錯,善待後周皇室後裔。在政治上,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把地方的財權、軍權、人權全部收歸中央,北宋之後,地方再也無法和中央抗衡,這一點貢獻還是比較大的。還有加強君主專制,分化宰相權利、用文官牽制武將、杯酒釋兵權等,這些都強化了皇權;經濟上,大致就是減少賦稅、重視生產、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之類的;軍事上,確立了先北後南的統一策略,北宋就是按照這個策略統一天下的;而且宋太祖還由於設定眾多官職牽制武將,北宋之後,武將專權的現象徹底消失。
作為開國之君,宋太祖做了很多影響兩宋的事。個人覺得宋太祖最大的貢獻就是政治上的貢獻,北宋的政治制度在歷代王朝王朝中,可以說還是比較完美的。宋朝沒有宦官亂政、權臣專政、後宮干政、地方割據等其他王朝面臨的一系列王朝。雖然其中央和君主權利都得到加強,但還沒有明清時那樣僵硬。而這一切功勞的源頭就是宋太祖。
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趙光義是趙匡胤的弟弟,正因如此,很多人對他登基表示懷疑。簡單地說,趙光義的為政舉措基本上完全繼承了趙匡胤,只是對其中一小部分進行了改變。政治上,宋太宗在宋太祖的基礎上設定眾多考察機構對官員進行考核;軍事上,按照先北後南的策略完成了統一,不過在和西北、遼國的戰爭中不斷失利,正因如此,北宋後期才一直防守,而不是進攻;經濟上,繼續重視農業、商業的發展,加大對民生的投入;文化上,重視科舉制。個人覺得趙光義在這方面貢獻非常大。因為科舉制就是在他的支援下才成了主要的選官方式。科舉制的錄取人數和規模比之前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大。如果沒有宋太宗,明清時期,科舉制也不會這麼普遍。
看到這能發現宋太宗也是個明君,可以說在位期間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個人覺得他崇尚佛教,這一點不是太好。還有就是,宋朝在對外關係上基本上處於防守狀態,這一點和宋太宗有很大關係。但他這樣做也是北宋國情所致。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宋真宗在位25年,他的所作所為和絕大多數皇帝一樣,前期賢明,後期昏庸。雖然昏庸影響了國家的發展,但也沒造成太嚴重的問題。宋真宗繼位之初,重用任用李沆、呂端、寇準等人,宋朝政治清明,國家實力不斷上升。北宋還和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很多人覺得這個和約是城下之盟,事實並不是這樣。因為這個盟約,北宋付出極少的代價換取了和遼國近百年的和平。不僅如此,北宋還從中獲得眾多好處。此時的宋真宗絕對是明君。不過在位後期,信仰道教,準備修仙了。再加上一直想要去泰山封禪,所以使得一些奸臣如王欽若、丁謂等人開始掌控大權,甚至還出現了後宮干政。到他去世時,宋朝基本上沒出現大問題。可見,他後期不算太昏庸。
可以說,宋真宗的經歷和絕大多數皇帝一樣。這樣的皇帝不能說是昏庸,也不能說是明君。好在的就是宋朝的名相比較多,有眾多的人輔佐,所以在他統治後期才沒出問題。
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宋仁宗是第一個廟號為“仁”的皇帝。《宋史》對他的評價是“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意思是宋仁宗的所作所為完全對得上仁這個廟號。從宋仁宗的所作所為上看,他做的所有事確實符合“仁”,不過他人品雖然好,對待臣子寬仁,但未必是合格的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間,北宋表面上欣欣向榮,裡面卻有很大的問題。
政治上,冗官冗費冗兵出現;經濟上,土地兼併兼用;軍事上,宋朝對西夏的戰爭沒有達到目標,而且還被迫增加對遼國的歲幣。這些都是宋仁宗時期的問題,雖然他任用范仲淹等人進行改革,但並沒什麼成效。個人覺得,宋仁宗在位期間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和他在位時間長有直接關係。宋仁宗在位41年,可以說這也算是體制的僵化。不過宋仁宗並沒能力改變這種狀況。說他的明君,有一點名不副實,說他的庸君有一點過分了。總的來說,也算是小有成就的明君,畢竟名聲很好。
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趙曙。宋英宗是宋仁宗的侄子,由於宋仁宗兒子都早逝,所以宋仁宗很早就把宋英宗接到宮中撫養,宋仁宗在去世前立趙曙為太子。前面說了,宋仁宗去世後,留下的算是爛攤子,宋英宗繼位之後,也想改變這個現象。所以他即位之後重用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想要和這些人一起改變宋朝的現狀。不過由於和曹太后關係不好,再加上由於他不是宋仁宗兒子,大臣們一直想把他過繼給宋仁宗,可以說朝堂爭鬥不斷。而宋英宗繼位之後,身體也不是很好。就這樣,在位僅4年的宋英宗什麼還沒做就去世了。
總得來說,宋英宗在位期間沒做過什麼貢獻。畢竟時間太短,而且把大量時間都處理和曹太后的關係以及自己是誰兒子的問題,還沒來得及做什麼就去世了。只能說他是個普通的君主,沒做好事,也沒做壞事。
北宋第六位皇帝宋神宗趙頊。宋神宗是宋英宗的長子,英宗去世之後,他立刻繼位。宋仁宗留下的爛攤子,宋英宗還沒來得及處理就去世了。宋神宗繼位之後,仍舊面臨處理爛攤子的問題。宋神宗繼位時19歲,正值壯年,所以他決定對北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此來改變北宋的弊政。他即位之初,立刻召見王安石入京,在宋神宗的支援下,王安石進行了變法。這次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方面,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次重要變法。雖然變法的方向是對的,想改變宋朝的弊政,不過由於反對派太過強大,再加上王安石用人出現問題,所以變法失敗。但不管怎麼說,他想改變宋朝現狀的想法是好的,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
西夏內亂時宋神宗趁機進攻西夏,結果失敗。此時由於變法的失敗加上對西夏用兵的失敗,宋神宗受到嚴重打擊,身體一天不如一天。1085年,在位18年的宋神宗去世。可以說宋神宗是明君,不過能力不強。要不然也不至於改變不了宋朝的弊政。
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宋哲宗繼位時只有8歲,去世時23歲。由於繼位時年幼,在成年之前一直都是太皇太后主政。即使成年之後,太皇太后也一直沒主動歸政。這就導致他在位期間,自己當家做主的時間並沒有多少。宋哲宗在位期間,新派和舊派爭鬥非常激烈,所以朝廷一直不是很穩定。不過北宋在對外戰爭上,還是取得一些成就。北宋不僅收復了被西夏佔領的青唐地區,還迫使西夏臣服自己。
宋哲宗雖然在位15年,但是和他爺爺宋英宗差不多,基本上什麼都沒幹,也是個普通的君主。
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宋徽宗是宋哲宗的弟弟,由於宋哲宗沒兒子,在太后的主導下,趙佶成了皇帝。在宋哲宗去世後,討論誰當皇帝的時候,宰相章惇是堅決反對趙佶的。因為他認為趙佶輕佻,不能做皇帝。章惇算不上是忠臣,但他對趙佶的評價還是相當準確。不過最後,在太后的支援下,趙佶還是成了皇帝。趙佶這個人在書法、繪畫方面成就非常高。不過皇帝做的去世不怎麼樣。他即位之後,新派和舊派之爭仍在繼續,朝政仍舊不穩。此時的宋徽宗開始重用蔡京等奸臣,還有童貫等宦官。一時間,北宋朝政烏煙瘴氣。百姓民不聊生,起義不斷。
其實,如果只是這樣的話,宋徽宗並不至於成亡國之君。不巧的是北方的女真人開始興起,女真興起之後短時間內滅亡了遼國,之後進攻北宋。面對金國的進攻,宋徽宗不僅不重修軍備,還把希望放在鬼神之說上。金軍快達到開封的時候,宋徽宗竟然坑起了兒子,自己跑了,把皇位禪讓給自己兒子。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更離譜的是,他雖然不當皇帝了,還干涉政治。靖康之變後,他和自己兒子宋欽宗一起被俘北上,最後死在了金國。說他是昏君一點都不為過,可以說他要對北宋的滅亡負主要責任。
北宋第九位皇帝宋欽宗趙桓。趙桓在宋徽宗的禪讓下成了皇帝,他即位之後立刻罷免童貫、蔡京等人,開始重用李綱抗金。趙桓的行為看起來是明君,不過他性格懦弱,而且優柔寡斷,這樣的人絕對不可能是明君。之後他聽信讒言罷李綱,向金國求和。進攻進攻到開封時,由於宋欽宗的優柔寡斷,開封失守,北宋正式滅亡。宋欽宗和自己父親一起被俘,最後也死在了金國。
說真的,作為皇帝,宋欽宗算不上昏君,只能說是庸君。只不過他即位時時機不對,所以才成了亡國之君,這一點他還是比較虧的。
這就是北宋九個皇帝的狀況。說真的,除了宋徽宗比較昏庸,其他皇帝大多是庸君。除了前面幾個,後面的皇帝能力都不高。
參考資料: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