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所控制的疆域,都是前期百餘年一點一點打下來的。
康熙元年,清朝的內外形勢是這樣的。
清朝的實際控制區域為今天的東北(對黑龍江兩岸地區控制力非常弱,北岸已經被沙俄佔據,南岸沒有駐軍,羈縻統治)、內蒙古的中部和東部、以及傳統漢地。今天的西藏、青海、新疆、甘肅和內蒙古的西部地區、外東北、外蒙古均不在清朝的直接管轄範圍之內。
需要說明的還有兩點:
1、臺灣島、澎湖列島、金門、廈門以及閩南沿海各島皆為明鄭政權控制,此外,台州、福州、漳州、溫州、莆田甚至鎮江、揚州等地,都曾被明鄭佔領並統治過。
2、三藩,是誰大家都知道的。其中,吳三桂鎮守雲、貴,清廷准予便宜行事,雲、貴督撫全受他節制,相當於獨立政府。福建、廣東沒有吳三桂這麼大的權力,但也差不了太多。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來廣西是打算封給孔有德的,但是這位漢奸老兄在同農民軍李定國作戰時失敗了。按說失敗也沒啥,可是他很有氣節,竟然自殺了,自焚於桂林,其子也被李定國所殺。所以無人襲封,僅有一女孔四貞嫁給孫延齡。
清廷感其忠義,即以孫延齡為將軍代領其眾,駐守桂林,並給予其很大的自主權。這個孫延齡是孔有德的鐵桿部下,所以實際上,廣西也是三藩的實力範圍。
也就是說,在康熙親政那會兒,即使是傳統漢地,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甚至鎮江、揚州,統治都是非常、非常不穩固的。
還有現在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所謂康熙割出去的尼布楚,你要知道,早在1653年俄國的哥薩克人已向貝加爾及黑龍江流域入侵,沿喀爾喀邊境建立了阿爾巴津(1657)、葉拉夫寧斯克(1660)等一系列城堡。阿爾巴津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今天中國黑龍江省興安鎮;雅克薩在哪裡想必大家都清楚。這些地方都被沙俄佔了,還怎麼割這些地方以西的尼布楚呢?
而俄國人修建阿爾巴津據點的1657年,康熙才4歲。
比佔多少地方更玄的是,當時的清廷內外都有憂患。
到康熙親政那年,清軍入關才25年,全國一多半兒的地方官員都是明朝投降的,後來的三番之亂他們中有很多人隨風倒。
雖說幹掉了鰲拜,後面還有他奶奶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撐著,但是此時康熙只有14歲。內部的三藩、明鄭政權、民間反清勢力都是不定時炸彈,之前歸附的漠南蒙古的中西部地區也並不穩定,例如察哈爾。
除此之外,在今天的新疆地區,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在其首領僧格的帶領下正在迅速崛起,已經佔據了天山南北,逼迫土爾扈特部西遷至伏爾加河。此時整個衛拉特蒙古已經形成了兩大部落並立的局面,即鄂齊爾圖汗的和碩特部和僧格的準噶爾部,不久之後,鄂齊爾圖汗就會被噶爾丹干掉。
今天的外蒙古當時叫喀爾喀蒙古,由三大部族組成,分別是土謝圖、車臣、札薩克圖。
1634年,皇太極擊敗了漠南蒙古(內蒙古)最大的部族察哈爾部,林丹汗兵敗身死,後金兼併了大半個漠南蒙古。
這一幕讓喀爾喀蒙古人心驚膽戰,因為至此之後,皇太極只剩下兩個擴張方向,一是向北攻擊喀爾喀蒙古,二是向南攻擊大明。
喀爾喀蒙古人也比較識相,他們知道後金的可怕實力,所以在1638年,土謝圖汗袞布多爾濟、車臣汗碩壘、札薩克圖汗蘇巴第三部聯合遣使向後金進貢,表示善意。皇太極對外蒙古興趣不大,既然人家表示了善意,就坡下驢,確定了兩方的朝貢關係,諭令喀爾喀蒙古各部“歲貢白駝一、白馬八”,謂之“九白之貢”。
也就是意思一下而已。
而在喀爾喀諸部心中,他們並不願意與清朝建立類似漠南蒙古的從屬關係,他們有更為遠大的理想。從民族感情和認同感上看,他們更為懷念元帝國時期的輝煌與昌盛。
而他們此時除了要防備皇太極,還要防禦西侵而來的龐然大物,沙俄,所以需要找個靠山。
其實此時站在抗俄第一線的是衛拉特蒙古人。衛拉特,即明朝的瓦剌,這個族群中最出名的人物,當然是綽羅斯·噶爾丹。
1634年,數百名哥薩克搶佔了準噶爾部屬地亞梅什鹽湖,準噶爾部頭領巴圖爾琿臺吉率軍驅逐,作為報復,他還率軍洗劫了鹽湖以北的數個哥薩克小型據點。
1668年,哥薩克再次掠奪準噶爾部屬地,殺死牧民500餘人,搶走婦孺300餘人,並掠走大量牲畜。巴圖爾琿臺吉之子僧格率軍包圍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據點,以武力逼迫沙俄退還擄掠的人口、財物。
1670年,哥薩克再次擄掠準部,僧格扣留沙俄使者為人質,要求沙俄退還擄掠人口。
在整個17世紀,準部幾乎每年都要跟東侵的哥薩克打幾仗,雙方互相搶掠、殺戮,互相蠶食草原,不厭其煩,直至噶爾丹上場。
比較搞笑的是,雖然雙方經常打,但是貿易照常進行。因為哥薩克自己不飼養牛羊,所以當物資匱乏時,會用武器交換些皮毛、食物,準部也是來者不拒。
這種情況下,衛拉特蒙古人也需要盟友。
於是,1640年,在札薩克圖汗蘇巴第的倡導下,喀爾喀、衛拉特兩大族群在塔爾巴哈臺會盟。在這次會盟上制定了一部《蒙古—衛拉特法典》,這部法典類似一種軍事和政治同盟,主要內容有兩點,共同禦敵和維護民族共同利益。
這個法典表面是防著沙俄,而實際上也是針對清帝國。
此時的青藏高原,是固始汗創立的和碩特汗國。
這個固始汗出身於衛拉特蒙古的和碩特部(成吉思汗嫡系後裔),就是我上面介紹過的那個跟準部並立的衛拉特蒙古部落,其屬地在天山南部地區。1637-1641年,該部偉大的領袖固始汗率領部分族人向南攻入青海和西康,1642年攻佔日喀則,滅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確立格魯派諸(黃教,也就是達賴喇嘛的那個教)領袖在西藏的政治地位,重建布達拉宮、擴建大昭寺。
這是個二元遊牧帝國,後期青海一帶歸汗王系統管轄,西藏一帶歸達賴系統管轄。
也正是固始汗向南擴張,削弱了和碩特部的實力,使得準噶爾部有了擴張的空間,從巴圖爾琿臺吉到僧格,都在擴張勢力,直到噶爾丹的出現並統一了衛拉特蒙古。
好啦,看看清朝是怎麼打下這些地方的。
1、順治三年,多鐸率八旗軍2萬、內蒙古軍隊1萬左右遠征喀爾喀,對手為喀爾喀蒙古(外蒙)聯軍,共約5萬人。清軍勝,戰果:斬首數千人,俘千餘人,獲駝千九百、馬二萬一千一百、牛一萬六千九百、羊十三萬五千三百有奇。
喀爾喀蒙古軍隊是冷兵器輕騎兵。
此戰鞏固了清帝國對漠南蒙古的統治,使喀爾喀蒙古內部發生分裂。
2、順治九年,中俄烏扎拉村戰役,清軍600人,大炮6門,鳥槍30杆;俄軍206人,200杆槍,炮3門。清軍攻堅,失敗,陣亡200餘人。
3、順治十一年(1654年)4月21日,沙爾虎達挑選八旗兵300人、赫哲兵300人、朝鮮兵100人,共計700人,乘坐大小船隻45艘,與俄軍戰於混同江口(松花江匯入黑龍江江口);俄軍400餘人,所乘坐的船共39艘,其中大船13艘,小船26艘。
雙方激戰八天,俄軍敗,死傷200餘人;清軍死傷不足百人,朝鮮兵無傷亡。
4、順治十二年(1655年)2月,清兵部尚書明安達禮,親率一萬大軍沿黑龍江而上,圍攻俄軍盤踞的呼馬爾寨。因天氣寒冷,後勤補給不濟,被迫撤軍,傷亡情況不詳。
5、順治十五年(1658年)7月15日,沙爾虎達率清軍1400人、朝鮮兵200人,分乘大小船隻47艘自牡丹江進入松花江,在江口設伏,攔截俄軍,清軍勝。
戰果:俄軍300餘人中被擊斃270人,11艘船中有7艘被擊沉,3艘被俘,僅1只逃出,俄軍首領斯捷潘諾夫被當場擊斃。其武器彈藥及之前所掠取的各種皮毛3080張被清軍繳獲。
清軍傷亡320人,朝鮮軍隊傷亡37人,其中8人陣亡。
6、順治十五年(1658年)8月,沙爾虎達率清軍沿松花江北上,又沿黑龍江逆流而上,一路拔出沙俄的小型據點,最後直搗俄軍老巢呼馬爾寨,攻克寨堡,將其焚燬後撤軍。
戰果:累計擊斃俄軍200餘人。
自此,黑龍江中下游南岸的沙俄侵略者已經全部肅清。
自順治六年哈巴羅夫率領138人竄入黑龍江流域以來,俄雅庫茨克督軍、託木斯克督軍處累計派出千餘名哥薩克進犯東北。據不完全統計,他們累計屠殺、擄掠當地少數民族部眾四千餘人,為禍達十年之久。
最終,這些劊子手中,除哈巴羅夫等少數人因回莫斯科接受“表揚”躲過一劫外,大部分人將他們的屍體永遠地留在了這片黑土地上。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然也。
順治朝的對俄戰爭,確定了清帝國對松花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控制權,該地區部眾感恩順治出兵驅俄,主動上表歸附。雖然後來俄軍趁康熙年幼、四大輔政不管事兒重回雅克薩,但此時清軍出兵已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7、第一次雅克薩,第二次雅克薩,大家都清楚,都是清軍勝,累計打死俄軍千餘人,不再贅述。
此戰後,康熙在璦琿設管轄機構,設常駐軍,正式控制了黑龍江中下游、南北岸。
8、三徵噶爾丹,結果不多說,但我要向大家說明一下噶爾丹軍隊的戰力。與喀爾喀蒙古軍隊不同,準噶爾軍是火槍裝備率非常高的軍隊。
“甲士持鳥炮短槍,腰弓矢佩刀。”
準噶爾軍隊火器裝備水平,與當時的奧斯曼帝國軍隊相當。其鳥槍、駱駝炮等裝備,均源自土耳其。
根據張建先生的描述:
“筆者在故宮博物院考察庫藏火器時,曾目睹“厄魯特鳥槍”實物。其中一支長 180 cm,口徑 15 mm。槍管系鐵製,長 134.5 cm,用 4 道銅箍和 2 條皮繩固定在槍床上,末端與槍床嵌合,沒有螺栓。火機在槍身右側,鐵質,火門上設有可旋轉 180° 的蓋子,以避風雨,十分精巧。槍托筆直狹長,下傾 35°。扳機為較早期的鈕釦式。槍身鍍有伊斯蘭風格的植物紋飾,與薩菲、莫臥兒帝國的火繩槍形制完全相同。”
根據後來清史對昭莫多之戰的記載,噶爾丹兵敗窮困之際,“兵五千餘,鳥槍已不足兩千”。在兵員不整的情況下,準噶爾軍尚有40%火槍裝備比例;如果軍容齊整,則準部軍隊半數裝備火器應該是可能的。
在康熙征伐噶爾丹的這個節點,土耳其宰相卡拉·穆斯塔法正率兵15萬圍攻維也納,而這支土耳其軍隊最終是被奧地利、巴伐利亞、波蘭、沙俄、威尼斯的聯軍擊敗的。
而噶爾丹前後所動用的兵力,大致在5萬騎兵左右。這麼一對比,你能明白準部的軍力了嗎?
此戰確定了清帝國對喀爾喀蒙古、科布多(阿爾泰山脈東側)的控制權,喀爾喀蒙古正式歸附清廷。
9、第一次驅準保藏(準噶爾新一任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派人偷襲拉薩,清朝派軍驅趕),清軍出兵3000人,準軍約8000人。結果:清軍敗,死傷一千餘人,康熙朝對外戰爭第一次失敗。
有個比較有趣的事兒。
策妄阿拉布坦在聽前線彙報時,沙俄使者在場。
士兵報捷:說打贏了清軍,斬首多少多少。而俄國使者後來記錄:“大臺吉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獎賞這個士兵,反而十分不安,他彷彿預感到了什麼,又好像是在畏懼什麼。”
因為策妄阿拉布坦是個明白人,他知道大策凌敦多布捅了馬蜂窩,摸了老虎的屁股。
那會兒的清軍,屬於那種你敢打我,我一定打死你的軍隊。
10、第二次驅準保藏,即老十四遠征西藏。結果,清軍勝,入藏的8000名準軍,回去了不到1000人。
此戰確定了清廷對青藏高原的軍事控制。
11、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就是電視劇裡演的那個,其實嶽鍾琪比年羹堯重要得多,懶得講了,清軍勝。
我一直很同情羅卜兄,其實人家也有苦衷啊。
此戰過後,雍正設駐藏大臣,完成了行政機構的設立,整個青藏高原併入清朝版圖。
12、雍正九年,和通泊之戰。清軍2.5萬人,準噶爾軍1.5萬人,清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損失2.3萬人。
此戰為清帝國建國後第一次割讓領土,戰後清準雙方劃定邊界,雍正把科布多割給了準噶爾汗國。
雍正真的被高估了,這是1840年之前清軍對外戰爭最窩囊的一仗。更諷刺的是,戰前雍正為了讓沙俄保持中立,將貝加爾湖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透過《恰克圖條約》讓給了沙俄,而那片土地祖祖輩輩都是已經歸附清廷的喀爾喀蒙古人的土地,十年前土謝圖汗的軍隊還曾在那裡與沙俄血戰,讓沙俄的援軍無法增援雅克薩。當年蘇武牧羊的地方,就在這裡。
而沙俄能佔如此大的便宜,還在於他們提前知道了雍正的底牌。洩露雍正底牌的,是內閣大學士馬齊,他收了大概一千兩白銀,就把這個底牌告訴了俄國傳教士。。。
可見,肅貪太狠也不好啊。官員都清湯寡水的,看見錢就沒有底線了。
13、乾隆二十年、乾隆二十二年兩次準部之役,乾隆帝趁人家天災內亂出兵,滅了準噶爾。
此戰確定了清帝國對今天的新疆、東哈薩克和整個阿爾泰山脈(唐努烏梁海)的管轄權,還收回了之前被雍正割出去的科布多。新增實控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接近今天兩個新疆大。
我根據今天的行政區劃面積粗粗統計了一下,康熙一朝,康熙新增實控的地區為:
1、今天的蒙古國(多倫會盟後實控),156.65萬平方公里;達裡岡愛牧場(喀爾喀蒙古王公獻給康熙的皇家牧場,已計入蒙古國領土面積,不再重複計算);
2、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原科布多所在,三徵噶爾丹後實控),17.04萬平方公里;
3、中國臺灣地區(設臺灣縣後實控),3.62萬平方公里;
4、西藏省,120.22萬平方公里;青海省(驅準保藏後實控),72萬平方公里;
5、內蒙古西部(老十四兵分三路攻打準噶爾時實控),約30萬平方公里;
6、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南部、阿穆爾州、猶太州、薩哈林州、濱海邊疆區(尼布楚條約後實控),根據俄羅斯行政區劃面積,以上合計143.83萬平方公里;黑龍江中北部及今天的大興安嶺北段,面積約為50萬平方公里。
以上領土均設有清朝的行政機構,均為在康熙朝完成實控,面積合計593.36萬平方公里。
這個開拓面積在世界史上也是空前絕後,沒有一個帝王能在自己的任期內拓展如此多的土地。
所以,人家晚期是很挫,但是人家中前期也很猛,並不矛盾。
咸豐後來死活不願意見外國使節,因為他們不願意跪,很多人罵咸豐蠢。
是夠蠢,但你要知道,1840年之前的有清一代,所有與中國建立外交往來的國家(除了沙俄),均為清廷臣屬之國。即便是沙俄,自雅克薩之戰後,其使者見了康熙,也是老老實實的下跪。咸豐還是有點骨氣的,他的這種表現,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祖宗。
最後,八旗不是騎射、不是冷兵器、不是大刀、長矛。
滿文老檔記載,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後金就成立了專門的火槍部隊,即為鳥槍軍。這種特種部隊各個旗都有,組成為100名八旗軍和20名奴僕,擁有43支鳥槍,22門小炮,4輛盾車。
松山之戰中,清軍繳獲紅夷炮5門,發熕炮2門,大將軍炮146門,二將軍炮737門,三將軍炮1237門,行營炮200門,佛郎機33門;
錦州之戰中,清軍繳獲紅夷炮7門,發熕炮1門,子母炮3門,大將軍炮18門,二將軍炮147門,三將軍炮176門,行營炮33門,佛郎機12門;
塔山之戰中,清軍繳獲繳獲紅夷炮1門,發熕炮2門,大小將軍炮409門,佛郎機37門;
杏山之戰中,清軍繳獲紅夷炮2門,大將軍炮6門,二將軍炮122門,行營炮182門,佛郎機65門。
僅僅這四戰,清軍就繳獲大小火炮3583門。
康熙二十八年,朝鮮一次性進貢鳥槍3000杆。
僅康熙一朝,就造了903門紅衣炮,而同時期沙俄全國可用的野戰重炮,不到500門。
清帝國之所以晚期那麼挫,有兩大原因。
一是前期太猛了,怎麼打都贏,缺乏改良的外部動力;二是發現自己不行的時候,病急亂投醫,重用了李鴻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對比下,一鴉、二鴉、太平天國,多少督撫、將軍自焚、自殺、陣亡、戰死,再看看甲午戰爭那會兒,有幾個能做到的。
很多時候,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人。
就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