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位36歲的二胎媽媽的提問,文字間透著疲憊和迷茫。
她說:
“從畢業到工作、結婚、生子,畢業後十年時間裡,雖然過得比較辛苦,但是總體上也算順利。
有相對穩定的工作,婚後生活也比較安逸,沒有為錢和別的什麼事操過心。
但是最近兩年,我覺得自己太難了。
生活上,有了兩個孩子,本來工作就很忙,唯一能幫忙的婆婆還生了病。
請了保姆幫忙,勉強能維持正常上班和生活,時不時還要帶著婆婆去醫院。
工作上,一直在同一家單位上班,前些年錯過了晉升,好不容易有了經驗和資歷,最近兩年所在的行業又不景氣,一時半會兒沒有漲工資的機會。
感覺現在經不起一點意外和折騰。
每天都擔心保姆有事不能照顧孩子,擔心老師通知去學校,擔心婆婆有突發狀況,擔心公司裁員……
這就是我要面臨的中年危機嗎?
每個人是不是都有那麼幾年會特別艱難?”
看過一句話:人生總有特別艱難的時候,不管有多難,過個幾年,你一定會把它當成笑話,講給自己或者別人聽。
但是在那個艱難的當下,你感到壓力重重,看不到光明。
研究顯示,人一生中的幸福感是一條U型曲線,在30多歲時,你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幸福感越來越低,但是到50歲時,又會開始回升。
找到你的轉折點,才能描繪出你的幸福曲線。
在《你的幸福曲線》一書中,學者喬納森·勞赫就用心理學、經濟學和大量的資料研究,尋找平穩度過中年危機的方法。
如何考量幸福?
喬納森·勞赫認為,人類是社會化的生物,決定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是社會因素,而不是物質因素。
四分之三的幸福可以用六大因素來解釋:
社會支援,在遇到困難時有人可依靠;
慷慨,為人慷慨且周圍人也慷慨大度時,人們會更幸福;
信任,腐敗和不信任對生活滿意度有害;
自由,有充分的自由來做重要的人生決定;
良好的人均收入;
健康的平均壽命。
從這六個因素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幸福感來自於穩定的社會關係,超過某個數值之後,我們關心金錢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在人群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而不是關心金錢能夠買到什麼。
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布蘭奇弗勞爾做過一項調研。
他針對全球37個國家及地區的國民發起訪談,發現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年齡之間,都呈現出典型的“U型”關係。
U字的最低谷,也就是人們焦慮和壓力的巔峰,是在50歲左右。
30歲之前的青年時代,是興奮、滿懷期望的時期,即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也讓人倍感刺激。
這些情感讓年輕人的生活滿意度很高,但其實非常不穩定。
伴隨期待和現實的落差,年輕人的失望情緒也不斷累積。
這讓他們的幸福感開始了漸進地、緩慢地下滑,直到跌入谷底。
這種下降往往會持續很多年,這些年裡,你感覺努力好像並不能換取同樣程度的成就感,你的價值觀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開始重新設定對未來的想象,不得不揹著越來越重的擔子走進中年。
中年往往是最讓人不安、壓力最大、最不快樂的時期。
高強度的工作、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年邁的父母,都在加重這種不安。
不過,和我們的常識不同的是:當我們把壓力、過度勞累和生活中的變故剔除之後,中年人的幸福感其實是在上升的。
這個階段,你也在積累著那些提升幸福感的東西,比如更穩定的家庭關係、更強大的物質基礎、自由度更高的人生選擇等等。
換一個視角,所謂的中年危機,就像孩子會換牙、會經歷青春期一樣。
它是健康的過渡,是開啟新的人生階段,雖然有時會以讓人痛苦的方式。
有人說,50歲身體不可避免地衰老了,健康狀況也大不如前,幸福感怎麼可能會逐漸提高?
作者認為,年輕人有多項能力,而中年人卻擁有更重要的東西——智慧。
經歷半世,他們有了更務實的人生態度,能夠用知識和見識來解決個人和社會的問題;
他們面對模稜兩可和不確定的情況時,有了更清晰的判斷;
他們情緒穩定,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同時他們又有反思能力,能夠不帶感情色彩地理解自己、理解社會。
喬納森·勞赫採訪了很多在50多歲或者更老的人,一位60多歲的退休司機給自己的生活打了8分,是他一生中至今的最高分。
之所以打分這麼高,他說自己現在比年輕時更有耐心,不再對別人挑剔、苛責,物質的需求性降低了。
“年輕時,一點小事就能讓我發火。”他說,“現在,在和你爭論之前,我會先看看有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看一看有沒有折中方法。如果沒有,我們就暫時把它放到一邊,以後再說。”
一位54歲的社群志願者也感覺幸福曲線進入了上升階段,她比以往更重視、更感恩多年培養的友情,更積極地為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這超出她20多歲時的認知。
“那時我總是努力向前,而不是活在當下。
現在我對當下心存感激。
每天我可能做同樣的事情,但感覺不一樣。”
同樣的生活,感受卻不一樣,而這正是智慧的開端。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感恩不僅是最大的美德,而且是其他所有美德之母。”
當我們在壓力下前行,幸福曲線不斷下滑時,我們沒有精力去關注生活的美好,會陷入對世界、對身邊人、對自己的批判和否定。
這時候如果你知道你正處於曲線上的哪個位置,你的心態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你知道總有一天會好起來,所有困難都是積累,所有痛苦都會修煉為智慧。
你對未來充滿希望,甚至會感恩當下正在經歷的磨練,因為是它讓你擁有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讓你變得獨一無二。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一段經典對話,瑪蒂爾德問殺手裡昂:“生活總是這麼艱難嗎?”
里昂淡淡地說:“總是如此。”
但好在幸福不是一味地上升或是衰退,它是一條如人生旅程一般的河流,有曲有直,有寬闊、有逼仄,有江河奔湧,也有細水長流。
點個【在看】,願伴隨年齡增長的,還有閱歷與智慧的飛昇。
作者 | 甘藍藍,寫好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日子。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