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村冬天如何取暖:
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天,溫度自然也就漸漸降了下來。在這寒冷的冬天裡,很多人都不想動彈,只想窩在被窩裡裡。特別是北方的朋友們,那就更是不想出門了。不過北方好在有暖氣,有暖氣的家庭,每天在家裡還是挺暖和的。不過這個時候,就有人說了,在北方,也只是城市裡的人們有暖氣,北方農村裡可是沒有暖氣的,那麼北方農村的朋友們又是靠什麼度過這寒冷的冬天的呢?
1.火炕
以前的農村,遠沒有現在富裕,所以人們最簡單最有效的取暖方式就是盤土炕,而炕對於北方人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炕是北方人的"暖床"。東北,除了住樓房以外的住平房的居民家裡,絕大多數還是住火炕。住火炕有很多好處,除了暖和,住著舒服,還能預防風溼腿。
火炕現是用磚搭的。在以前,是用土坯的。
搭炕這是要有專門手藝的人才成,會搭炕的人搭的抗,熱得均勻,熱的時間長,冬天尤其三九天,煙筒有霜時,還一樣好燒,屋裡不冒煙。這是人們夢想都追求的好炕。要是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搭炕的好手藝人,幾乎家家請他來搭炕。
在黑龍江農村還可以見到“連二炕”,一般農家都是三間房,東面開門。
這樣的屋子比中間開門的要保暖一些。因為中間開門燒得火分散到左右兩間房,不利取暖。
這樣,東面開門的房子,西面兩間就連在一起。搭的炕就是兩鋪炕連在一起。就叫做“連二炕”,這兩鋪炕中間用木板等東西隔起來,這兩鋪炕不通著。要是娶兒媳婦,就叫兒媳婦住最西側裡屋。因為在東北的文化中,東側為尊為大。
冬天,婦女們坐在熱炕上,手裡拿著針線活。小孩子們在炕上做著各種遊戲。陽光照在每個人的臉上。一家人幸福團圓,其樂融融。
要是冬天裡,有客人來串門,主人家迎客進屋後的第一句話就是:快快,脫鞋上炕,坐炕頭上,熱乎熱乎……一句話,既體現了主人的熱情,又讓客人一身的寒氣一掃而光,馬上感覺到了主家的溫暖。
2、自己在家裡生爐子,自己連上暖氣取暖,這是北方農村常用的方式,爐子可以取暖,燒水,做飯。
在農村生碳爐子,大部分爐子都是用灰基或青磚用泥巴壘起來的,有些人家也用更為簡單的火盆。燒火的材料更多的是樹枝和曬乾了的牛糞、驢糞。
農村的生活條件稍微好點,有些家庭才開始用洋爐子。燒爐子的材料也由煤塊、煤球漸漸地取代了樹枝和曬乾了的牛糞、驢糞。
每天晚上或下雪的日子,兄弟姐妹團團圍坐在火爐邊,一起伸出手烤著。直烤得全身熱烘烘的,棉襖裡外都暖洋洋的為止。
在嚴寒的冬季,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家裡的火爐不僅帶給我們溫暖和快樂,還給我們的胃帶來很多享受。童年的我們,似乎最為關注的總是吃了。
大人經常給我們烤些洋芋,我們自己也經常抓幾把豆子攤在爐子面上,不一會兒,豆子焦黃蹦起來,發出嗶嗶的聲音,我們一顆一顆放進嘴裡,那是天下最香的美食了……但那種滿足感現在的孩子是體會不到了。
老人常言:“人要實心、火要空心”,火快要熄滅的時候,加上一把乾柴用火鉗捅幾下,一會兒火苗又熊熊燃燒起來,聽著柴火在火爐中“噼啪劈啪”地燃燒,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3、沖水的熱水袋
熱水袋,80-90後的人一般見到的比較多。就是橡膠材質的睡袋。燒開的熱水灌進去,用塑膠的蓋子擰住,避免熱水流出來。由於橡膠睡袋比較厚,散熱比較慢,又比較均勻。暖水袋的熱量會持續地散發出來,就可以用作取暖還不會燙到了。好一點的暖水袋,灌一次水放在被窩裡能熱好幾個小時.
4、火牆
過去很多農村平房,平房在設計時就考慮了火牆的位置,就是兩個房間中間一堵牆的中間是空的,用小土塊砌成迷宮一樣的煙道,房頂是煙囪。
在房屋裡面有爐子,土塊砌的或者買現成的鐵爐子都可以。冬天用煤炭取暖和做飯,燒水。煤炭燃燒時,由於煙囪效應,冷空氣從下面鑽到爐子裡面,使煤炭燒得很旺,煙氣經過迷宮一樣的火牆,加熱了兩邊的房間空氣。
剛砌的火牆由於密封不好,會有一點菸塵,用幾天之後,煙塵慢慢把空隙堵死,就不冒煙了。溫度控制很容易,不斷加煤。不過晚上得小心,儘量不要讓爐火滅了,滅了之後,生火是很麻煩的,煤炭直接用火柴是點不著的。火牆是一種節能型的取暖設施,取暖效果要比其餘地區的火炕好很多
5、火盆
火盆是盛炭火的盆子,用來取暖或烘乾衣物。火盆是用泥做的,一般在秋天製作。火盆,也叫“神仙爐”,具有極強的地方風韻與傳奇色彩。
火盆最早是用泥製成的,泥火盆的最大特點是傳熱慢但保暖效能非常好,近代才有了鐵、銅製成的火盆,火盆的形狀以圓形為主,大小不一,其直徑大多都是五六十釐米,有的還在盆邊刻上吉祥花圖。
嚴冬一至,即可盛火取暖。農家做早飯燒開鍋後,就把灶膛裡的火扒在火盆裡壓實。彼時農家多為三代同居,火盆一般放在老人炕上。小屋子有一盆火,既可烤手又暖屋子;有時哄小孩燒土豆,婦女燒烙鐵燙衣服,也頗方便,可謂“一盆多用”。建國後一個時期,鄉村不少農家還有冬天用火盆的。如今邊遠村屯間或有之,一般地方已不多見。
在冬天,如果誰家來了客,主人就招呼:“上炕暖暖腳!快把火盆往跟前拉拉!”腳暖了,心也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