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不可忽視的QT間期,如何診斷?
說到心電圖上的波形, P、QRS、T張嘴就來;說到心電圖上的間期,對於PR間期和ST段也是如數家珍。因為P、QRS和T波能夠顯示基礎的心律,PR間期能看到有無房室傳導阻滯,ST段可以看出有無急性心肌缺血。
唯獨QT間期,默默無聞,不受重視,甚至很多人想不起QT間期的定義。可實際上,不重視QT間期,往往使病情萬分兇險,甚至威脅患者性命!最近我們就遇到了這樣1起病例。
病例情況
患者為60歲女性,既往擴張性心肌病,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及冠心病史。
本次因突發暈厥2小時入院,患者入院前在休息時突發心悸,而後快速發生意識喪失,伴抽搐及小便失禁,2分鐘後恢復意識,清醒後自覺乏力,否認其餘不適。
就診於我院,急診測血壓 130/60mmHg,心率 90次/分,雙肺呼吸音清,心界左大,心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雙下肢無明顯可凹性水腫。測血鉀3.5mmol/L,心電圖可見頻發室早、短陣室速(圖1)。
圖1:患者心電圖記錄到了頻發室早和短陣室速,QTc明顯延長。
討論
如果沒有手裡的心電圖,對於患者暈厥的原因,我們還需要鑑別很多,到底是體位性低血壓,還是血管迷走性暈厥,抑或是心源性暈厥?如為心源性暈厥,到底是心肌的問題、冠脈的問題,還是瓣膜的問題,或者心律失常的問題?
但有了這份心電圖,鑑別診斷可就被限制的很窄了,因為這圖上透漏了太多的資訊。
從圖1中我們明顯注意到,患者心律並不穩定,可見竇律,但存在頻發的室早和短陣室速,如果把竇性心律比喻成平靜的水面,那頻發的室早就是一個個波濤,在合適的條件下,可能引起水面的劇烈震盪。
1、室早常見,為什麼這個病人的室早我們這麼重視呢?
- 首先,室早發生的背景不同,對於心臟結構和功能正常的特發性室早,往往不容易引起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相對安全得多。而該患者基礎為擴張性心肌病,心臟擴大,在此基礎上發生的室早,引起室速、室顫的風險就要明顯增大。
- 其次,患者基礎的QT間期明顯延長,經心率校正過的QT間期(QTc)可達500ms之多。QT間期延長後,復極儲備明顯減小,在適時的室早作用下,造成R on T,誘發室顫,進而導致患者出現暈厥,甚至猝死。可見,平時不起眼的QT間期,不經意間能夠給你致命一擊。
2、QT間期這種風險,到底是我們危言聳聽的猜想,還是確有其事呢?
且看圖2,在不久後,患者主訴眼前發黑,心電監測可見室速,立刻完善心電圖提示為尖端扭轉性室速,持續時間長達6s,後自行終止。
圖2:R on T後誘發尖端扭轉性室速,患者出現了黑矇症狀。
試想,這一陣室速持續的時間再長一點,是不是患者就會發生了暈厥呢?再往壞處想象一下,如果室速沒有自行終止,轉化成了室顫,又沒能及時除顫,是否就造成了猝死了呢?
而在圖2中,造成間斷扭轉性室速這一臨床惡果的根源,就是那明顯延長的QT間期。倒置後的T波,在QRS波後遲遲不能結束,室早又提前到來,剛好落在了T波的後半部分,這正是心臟電學不穩定的時間,宛如干柴和烈火,一觸即燃,立刻轉化為狂風暴雨般的室速,並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症狀。
致命殺手中,QT間期延長,值得留下姓名。
要點總結
1、QT間期延長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者為長QT綜合徵,由遺傳所致;繼發性者可找到繼發的原因;
2、繼發性長QT綜合徵最常見的原因為電解質異常,藥物,心肌缺血和慢心律依賴性;
3、繼發性長QT綜合徵慎用胺碘酮,必要時可使用異丙腎;
4、尖端扭轉性室速多能自行終止,但也可蛻化為室顫,造成猝死,無可逆原因,或者原因不能去除者,需植入ICD進行猝死預防。
李學斌 教授
李學斌,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心臟電生理室主任。長期從事心律失常的診治工作,共完成導管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手術萬例以上,最小年齡10個月,最大年齡100歲。並指導國內數百家醫院開展了心臟介入手術,足跡遍佈除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並多次應邀赴朝鮮進行手術和指導工作。在國內最早進行了自動閾值奪獲起搏器、三腔心臟起搏器、右室雙部位心臟起搏等研究,也是目前國內完成雙室起搏治療心力衰竭最多的術者之一,並獲得全國CRT技術推廣普及獎。鑑於在房顫導管消融領域的成績,獲中華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傑出貢獻獎。主編主譯多部學術專著,發表論文上百篇,其中SCI論文10餘篇,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國家級繼續教育專案心臟電生理及起搏高階研討班講座共20餘期,“新概念心電圖”20餘期,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心臟電生理和起搏方面的專業人才。
何金山 醫師
何金山,北京大學醫學部八年制博士生,師從著名電生理專家郭繼鴻教授、李學斌教授,除了掌握心內科常見疾病診治外,在郭教授和李教授指導下對心律失常、心電圖及心內電生理進行深入研究,喜歡把複雜、枯燥的知識透過簡單、幽默的形式表現出來。已在《醫學界心血管頻道》堅持專欄作者1年餘,在《Circulation》,《中華心血管病雜誌》,《中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誌》及《中國心血管雜誌》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多篇文章。
參考文獻:
[1]Michael B. Liu, Nele Vandersickel, Alexander V, Panfilov, Zhilin Qu. R-From-T as a Common Mechanism of Arrhythmia Initiation in Long QT Syndromes.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9;12:e007571. DOI: 10.1161/CIRCEP.119.007571
[2]Napolitano C, Bloise R, Monteforte N, Priori SG.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genetic ion channelopathies: long QT, Brugada, short QT, 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 tion. Circulation. 2012;125:2027-2034.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 111.055947
[3]Chiang CE, Roden DM. The long QT syndromes: genetic ba- 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1–12. doi: 10.1016/s0735-1097(00)00716-6
[4]Morita H, Wu J, Zipes DP. The QT syndromes: long and short. Lancet. 2008;372:750-763. doi: 10.1016/S0140-6736(08)61307-0
[5]Halkin A, Roth A, Lurie I, Fish R, Belhassen B, Viskin S. Pause-dependent torsade de pointe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variant of the 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 J Am Coll Cardiol. 2001;38:1168–1174. doi: 10.1016/s0735-1097(01)01468-1
[6]Roden DM. Drug-induced prolongation of the QT interval. N Engl J Med. 2004;350:1013-1022. doi: 10.1056/NEJMra032426
本文首發: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本文作者:何金山
本文稽核:李學斌教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責任編輯:袁雪晴 章麗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轉載需聯絡授權
- End -
徵 稿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長期招聘線上約稿作者,1.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用技能、誤診病例、臨床用藥、有趣的內容;2.心血管內科醫生有趣的診療故事;3.心血管內科行業重磅進展;4.其他(心血管內科醫生感興趣的內容即可)。
歡迎來稿分享!我們將為您提供有競爭力的稿費和展現您才華的平臺。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來稿必回覆)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稽核透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