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子們,有趣新奇的 AI 新聞又來啦
從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自我複製”
到
抽象派作畫的 AI
AI 讓生活更有趣~
全球首個活體機器人自我複製
AI 進化演算法助力變身吃豆人
「 科幻場景照進現實 」
美國佛蒙特大學和塔夫茨大學的研究者依靠進化演算法,利用青蛙的表皮細胞和心肌細胞造出了全球首批活體機器人,並將其命名為 Xenobot。Xenobot 有生命、可程式設計、可自主移動、可自動癒合。但初版的機器人無法自我複製。
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中,同一團隊帶來了最新的研究進展:他們攻克了自我複製難題,造出了全球第一批能夠自我複製的活體機器人。這些生物體能夠將數百個遊離細胞聚到一起,然後在一個“吃豆人”形狀的“嘴巴”中組裝出下一代。幾天後下一代的外觀、動作都與父輩一樣,然後這些新的 Xenobot 繼續重複上一代動作,一次又一次。
無人機長出“大長腿”
能抓沙袋能接球
「 無人機屆的長腿歐巴 」
受鳥類啟發,斯坦福大學工程師馬克·卡特科斯基(Mark Cutkosky)和大衛·倫廷克(David Lentink)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款名為 SNAG 的自動“機器腳爪”,可以使無人機在複雜的表面起飛和降落,並捕捉空中的物體。12月1日,這隻“機器鳥”登上了《科學·機器人學》的封面。
以遊隼為參照,研究員採用 3D 列印方式,打造了“機器腳爪”——SNAG。無論是樹枝,還是拋在空中的球,只要有接觸物,該腳爪都可以協助無人機固定。未來,它可能使無人機飛到任何地方。
AI 抽象派繪畫大師上線
可微 2D 渲染下生成抽象人臉
「 成為大師指日可待 」
近日 reddit 上有一篇帖子熱度爆表,討論主題為:從形狀到「臉」使用神經網路進行形狀抽象的可微 2D 渲染。短短十幾個小時熱度就達到800+。從動圖效果來看,輸入4x4不同形狀的影象,最後可生成人臉輪廓。
這是用於神經渲染的 POC,該模型只是試圖最小化輸出與真值影象之間的 L2 距離,輸入任意形狀都可以生成影象。但4x4網格輸入的效果是最具有趣味性的,這一模型可以擴充套件到更多應用。
AI 變身天才數學家
DeepMind 成幕後最大功臣
「 以後是不是可以不做數學題了 」
近日,DeepMind 與頂級數學家合作,探索了機器學習(ML)在識別數學結構和模式方面的潛力,協助數學家們在扭結理論和表示論兩個領域發現了全新的猜想和定理。
為了發現數學物件之間的潛在模式和關聯,DeepMind 研究團隊提出採用一種全新機器學習模型,用歸因技術加以輔助理解,並利用這些觀察進一步指導直覺思維和提出猜想的過程。
水母一思考,腦袋就放光!
加州理工改造水母基因登 Cell 頂刊
「 一閃一閃放光芒 」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論文登上《Cell》雜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因工具箱,專門修補半球形水母,對其基因進行改造。這樣當透明的水母活動時,它的神經元被啟用,就會單獨發出熒光,便於研究人員對其進行研究。
在這個新基因工具箱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可以實時對水母發光時的神經元進行觀察。研究發現,當水母協調行為時,神經元被啟用的方式實際上存在空間組織性。
龔俊數字人入駐百度 APP
絕對的硬核黑科技
「 人手一個俊子指日可待呀 」
近日,國內首個可在 APP 內互動的超寫實數字人——龔俊數字人,化身 AI 探索官,擔任百度 APP 語音搜尋助理!進入百度 APP「語音設定」—「語音搜尋助理」中選擇龔俊數字人,點選頁面下方的小話筒標誌,即可召喚龔俊數字人進行面對面互動。
打造一款龔俊數字人,首先要對真人的面貌進行採集,再拆解出一系列獨立的、幅度可控的、小範圍的面部模型運動,透過 4D 掃描資料的學習,數百個⾯部細節由⼈⼯智慧演算法組合驅動,智慧繫結控制系統(Smart Rig),實現⽣動的面部捕捉實時驅動,還可以針對表演者進⾏快速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