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術問題
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在體外將人類胚胎髮育到一般情況下分娩時的程度。而目前用於實用階段的體外培養主要為試管嬰兒,即在體外形成受精卵,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形成後植入人類母親體內繼續發育至分娩。從體外受精到受精卵植入,這個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個星期,也就是說目前處於實用階段體外培育還遠遠沒有達到胚胎的程度,因為胎體發育 在第3到8周時才被稱為胚胎。而在實驗階段的體外培養不會超過14天,依舊沒有達到體外培養胚胎的範疇。先排除倫理和其延伸出來的法律法規的干擾,單從技術角度上來看,完全的體外培養必須要解決受精卵體外著床的問題,繼而解決體外對其的生命維持的問題,即模擬子宮環境以及模擬生物臍帶對其進行氧氣和營養物質的傳輸以維持其生命活動和發育。
(二)倫理問題
之所以目前體外培育的時長一直未超過14天,主要是所謂的倫理問題及由其產生的各種法律和規定的限制,也就是所謂的“14天規則”,其最早由美國衛生、教育和福利署的倫理諮詢委員會在1979年首次提出併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此限制下隨著技術的進步,早在2016年就已有研究團隊將人類早期胚胎體外培養至第13天,也就是說目前在技術上完全可以超過14天。而當早期胚胎髮育至14天后,神經系統開始發育,也就會產生痛覺,從某種角度上能夠被視為一個“人”,從而產生了實際性的倫理問題(除此還有宗教倫理問題,不多贅述)。但有理由相信,隨著諸如人類普遍的生育意願降低等實際需求的增長以至於產生迫切性,倫理問題最終是會被突破的。倫理終究是人為的產物,人類文明數千年的歷史中,不斷有適應社會發展的倫理建立,有不再適應社會實際的倫理被突破淘汰。人類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假如到了一千年後,那時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可能是完全無法被如今的人接受的,而那時的人們反而會覺得我們很是迂腐。當然,倫理觀念的突破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對相關研究的限制會慢慢開啟,同時也會有更加具體的限制來保證在那時的階段相關技術的有序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三)實現完全體外培養的條件
儘管目前完全體外培養技術的實現有著技術和倫理上的種種障礙,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阻礙終將是會被克服的。因為最終我們面臨的的不是要不要得問題,而是不得不的問題。即便是在當今世界由於各種原因世界上排除非洲和伊斯蘭國家, 生育率總體在下降,隨著社會的發展,全人類的生育率整體下降定是大勢所趨,屆時人類將不得不須要實現完全的體外培養技術來保證人類種群的穩定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而只要有無法迴避切實需求,技術上和倫理上的突破最終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同時也有理由相信,在那樣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體外培養技術不會只是少數人的特殊權利,而是可以由大眾自由選擇的一項基本社會公共服務,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其又會最終取代自然地人類孕育過程。
(四)實現完全體外培養並推廣的意義
如果最終實現了完全的體外培養併成為人類的主要孕育方式,人類社會將會進一步接近社會發展在人口側面的可持續,因為這將解決在於當今社會還相對類似的社會狀態下,由於某些原因造成的拒絕生育。除此之外,該技術的成熟和普遍實用,將大大的解放女性,提高婦女社會地位,使廣大婦女可以沒有負擔的頂起本就屬於她們的那半邊天,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對於認為婦女從生育活動中解放出來反而會降低其社會地位的觀點,我認為根本就是錯誤的。因為如果說女性的社會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作為人類下一代的孕育者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的話,那也就是承認如果不存在這一可存在的特殊身份,絕大多數女性在絕大多數在身體條件上足以勝任的工作崗位上於男性基本沒有比較強的競爭力,這明顯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女性或許在體能上不如男性,但總體身體素質上並沒有明顯劣勢甚至在部分領域存在優勢,我們可以知道事實上很多由於事業遲遲未成家生育的女性反而因此獲得了更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如果體外培養技術成熟並推廣,女性就能更加自由的在社會上與男性競爭,用實際證明偉人的那句“婦女能頂半邊天”,畢竟當今社會在就業上受到的所謂歧視,基本都出於非常實際的問題,出於某些迂腐觀念的歧視畢竟是少數。隨著女性進一步廣泛的參與社會的各個崗位,必然會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甚至在原本以男性為主的行業創造出新的制度化的工作搭配模式,提高生產效率。
總而言之,體外培養技術對人類的進步意義肯定是大於其在部分階段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