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游擊隊在攻城掠池的時候,一般會面對十幾名日本軍人,和數十名日偽軍。鎮守城樓,並管理這群日本軍人和偽軍的頭兒,就叫軍曹。只要把這軍曹幹倒了,群龍無首之下,游擊隊也就能迅速取得勝利。
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日本使用的三八式步槍上面插了一根日本旗子,這些也全都是軍曹級別的軍官。而且我軍士兵通常會收到命令,專殺這些刺刀上掛了小旗子的日軍。
軍曹究竟是一個什麼級別的軍官?為什麼可以帶隊作戰,還在中國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呢?
一、聽著威風,實則不然
因為偽軍漢奸總是伏低做小的模樣,所以經常給我們營造出一種軍曹很威風的感覺,這其實是錯誤的。光從職位來看,在現實中他們並沒有那麼了不起。
首先我們來看看軍曹這個級別的軍官,它一開始並不是日本軍隊的作品,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
當時唐朝非常開放,日本又是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民族,就多次派來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文化。這其中不止包括漢字、文化和藝術,還有軍隊編制。當時的唐朝就有軍曹這個職位,日本也就“活學活用”了。
一直到近現代,日本開始全面向西方學習軍隊編制,但軍曹卻保留了下來。他們的軍隊編制跟西方國家很像,不過在某些方面也根據自己的國情進行了改動。
日本陸軍軍銜一般有三級軍官:將官、佐官和尉官。而將官細分為三個等級:大將軍、中將軍和少將軍。
佐官也細分為三級:大佐、中佐和少佐。通常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那種帶領著幾百號士兵要進行屠村行動的,至少要達到大佐等級。
此外還有尉官,也是細分三級:大尉、中尉和少尉。
而在這三級軍官之後,還有準士官的等級。準士官之後,便是曹長、軍曹、伍長。他們統領計程車兵也細分為一等兵、二等兵和上等兵這些職位。
軍曹也算是如今世界上,日本獨有的一種稱呼。當這些其實只是叫法不同,我們可以自己簡單對標一下。準士官就相當於西方軍事系統中的准尉,以此類推,曹長就是上士職位,軍曹就是中士職位。如果按照解放軍的體系,那麼軍曹就相當於是士官等級了。
不管我們用哪個系統進行對標,都會發現,軍曹其實並不是一個多麼“威風”的職位等級。他們在軍隊中一般能做到分隊長的職位,滿編情況下也只能統領包括自己在內的13名士兵。
這個體量放在解放軍體系中,也就是一個班的人員罷了。所以自從這一方面看,我們也可以簡單理解為軍曹是類似班長的等級。
13名士兵其實在戰場上並不能扭轉戰局,所以當軍曹守鎮守日軍根據地的時候,游擊隊也不在怕的,直接就衝了。這也是因為游擊隊的武器裝備和人數都有限,所以也決定了他們的作戰物件侷限在軍曹這裡。
二、軍曹在日軍的職位低,但勞苦功高
軍曹職位並不高,他們穿的軍裝也同普通士兵一樣,為了區分軍曹和士兵,軍曹會在刺刀上掛日本旗子。後來在戰場上,這成了我軍的活靶子,就專門挑掛旗子的日軍殺。
軍曹為了提高活命率,每次上戰場的時候就把旗子取下,一直到行軍過程才拿出來掛上。
除此之外,因為職位較低,他們也沒有戰馬,更不能乘車。只能跟著其他的低職位士兵一起步行。
從這些差別來看,就知道他們官職有多低了。但令人驚訝的是,軍曹是日軍基層的骨幹,而且他們對於戰爭的功勞並不少。
之所以會有這麼矛盾的點,要從軍曹的職能說起。軍曹在軍隊中很像一個家庭中的“媽媽”的角色,就是什麼雜活累活都幹。他們日常不只是要幫助上級進行對目標的進攻計劃,而且還要負責訓練士兵。除此之外,軍隊日常管理通常也要他們親力親為。
這些工作加起來,但凡不是真的有能力之人,是不敢攬這個瓷器活的。所以日軍在選拔軍曹的時候,一般都會挑選一些軍隊的老兵油子。他們大多數都是多次歷經戰場的洗禮,在軍隊中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從這一點看,軍曹也是日本軍隊的中堅力量。
我們在影視劇中還會經常看到一幕:軍曹鎮守在炮樓上,指揮隊伍進行防禦和進攻。一般來說軍曹是沒有這麼大的權力的,不過在抗日戰場上,軍曹的位置可謂是舉足輕重。
日軍的鐵騎入侵中國之際,中國正經歷了多年混戰,本身也是國弱狀態了。所以日軍幾乎沒有任何阻攔,直取中國腹地。等到了人民反應過來,開始奮起反抗的時候,日軍也開始力不從心。
這時候雙方兵力懸殊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他們不再所向披靡,每次攻略一個陣地的時候,必須留下一部分軍隊來鎮守攻打下來的城池。特別是炮樓這樣的地方,是防禦的要塞。一旦被中國人搶回來,日本軍隊相當於白打了。
後期日本戰線拉得太長,機械化運輸部隊又沒發展起來,全靠人力運輸。這時候他們佔領的地區就變成了他們的大後方,他們需要有人來鎮守陣地。
而且當時日本本著讓中國人管理中國人的陰招,招募了很多偽軍漢奸來為他們服務。但本質上他們並不信任偽軍,覺得他們有出賣自己的可能。
畢竟連國人都能賣,怎麼可能會誓死效忠日本天皇。一看形勢不利,肯定反手就把日本賣掉。這時候日本也需要信得過的自己人,而不是把軍事指揮權交給偽軍。
而高階軍官肯定是在前線能發揮更好的作用,低階軍官又無法控制場面,在意外來臨的時候進行很好的排程和指揮。經過思考之後,日本決定讓軍曹這個職位的軍人來鎮守陣地,順便監管偽軍。
這群老兵油子歷經戰場多年,鎮守一個陣地不過是小事一樁。到了必要的時候,進行軍事指揮的能力還是有的。所以軍曹當時在中國的勢力也不低,至少要比他們在日本境內高多了。
這些軍曹,也只能在國弱之際的中國耍耍威風罷了。後面游擊隊的“事業”搞起來了,也就沒有他們什麼事情了。
三、升職太難,軍曹已是極限
很多人無法理解軍曹既然乾的活多,也具備了一定的戰場經驗,為何官職卻那麼低。畢竟在我國戰場上,老兵油子資歷老、經驗足,是最容易立功升軍官的。
這其實跟日本本國的國情和軍隊的晉升制度相關,簡單來說,就是軍曹的晉升非常困難。
日本的招兵制度非常看學歷,也就是要求科班出身,軍校畢業。擁有這些資質的人,經過了軍校的磨練,對軍事系統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出來之後都能做到尉官以上的級別。
而普通出生計程車兵,累死累活也只能晉升到軍曹或者曹長的級別,不是軍校畢業這一點,就讓他們再無晉升的可能。一般特別提拔的例子不多,除非是在戰場上立下了特大的功勳,才可能越過軍曹這條線,進入將官級別的晉升。
這種體系有利有弊,好處是全面化高素質指揮,在受過軍校教育的情況下,很少會犯一些基礎指揮錯誤。壞處自然是一些資歷老、經驗足的老兵油子,因為“出身”這道門檻,就無緣將官軍銜了。
我國在這一方面就沒什麼限制,游擊隊講求的不是出身和學歷,當時有很多士兵都是文盲,也靠著在戰場上的赫赫戰功,成了我國的開國元勳。不過那個時代確實也是教育有限,才沒能讓所有人都學習軍校的教育。
但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都是要求能者居上的。對於軍曹來說,雖然是軍隊的基層頂樑柱,卻無法得到更好的軍官升遷,也算是非常可惜的了。
不過日本也沒有因此就遺忘他們的功勞,對於軍曹他們也比較重視,畢竟這是基層的骨幹,對整支軍隊來說,可以起到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文/小羊
參考資料:《關於日軍的編制及其譯名》,榮維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