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一直嘗試攻佔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從全面抗戰進入僵持階段之後,都多次對這個戰略目標進行嘗試性進攻,比如3次長沙會戰、宜昌戰役、石牌會戰等皆是如此,但在國軍的正面抵抗下都以失敗告終。
而和重慶一樣是大城市的昆明,同樣是當時我們西南的重鎮,也與重慶和成都一樣遭受到了日軍的多次轟炸,而且相較於處於大西南深處的重慶,昆明距離前線更近,從河內、中緬邊境和南寧過去的日軍,完全可以對其展開攻擊。
那為何日軍多次進攻重慶,卻唯獨“遺忘”昆明。
昆明戰略地位
很多人將日軍不進攻昆明當成是昆明缺乏戰略意義。但其實相反,當時的昆明對中日雙方真的很重要。
首先對於我方來說,抗戰爆發之後,雲南因為獨特地理和戰略成為了“一隅而和全國”的重鎮位置,特別是省會昆明就一直是抗日軍民的大後方和重要的軍事要衝。很多高校(比如著名的西南聯大)、工廠和出版機構都遷移於此,以至於當時昆明一直號稱是“教育之中心,民主之堡壘”。同時大量人口的湧入讓當時的昆明城區從10萬人口一下子變成30萬人的大城市,甚至還成為了盟軍在華重要駐點城市。
當然,當時昆明除了作為經濟和後方重鎮之外,還承擔著這兩個職責。
第一個是作為空軍基地。
雖然在武漢會戰和淞滬會戰中有和日本海陸航作戰過,但在1938年之後國民政府的空軍已經名存實亡。而為了支援中國抗戰,美國組成了“援華航空隊”也就是飛虎隊,來華與日軍作戰,當時飛虎隊的總部就在昆明。而到了後期,美軍對日本進行穿梭轟炸的時候,昆明也是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從昆明機場起飛的戰機一直對侵華日軍航線、交通線是個極大威脅。
第二個則是當時國民政府對外的重要中轉站。
正如雲南近代史協會的學者吳寶璋說過“雲南即使在大後方也是最前線”。當時的雲南是當時援華物資重要的彙集地和分配基地。從其他渠道入華的抗日物資基本上首站都要到昆明。甚至於一度成為當時各國援華唯一的“大動脈”。雲南境內的滇緬公路、滇越鐵路、駝峰航線都是三條主要的運輸線,而這些線路的匯集點就是昆明。
比如滇越鐵路,在當時被譽為“戰略生命線”,在戰略物資方面,從1938年1939年三年時間裡為國內抗戰輸送130萬噸物資。滇緬公路就更不用說,一直以來就是英美等盟國輸送物資入華的重要渠道,以至於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打通滇緬公路組織的2次遠征。
因此無論是從什麼角度來說,當時的昆明確實也是一個戰略重鎮。
事實上日軍也看出來昆明的戰略潛力,因此昆明也被日本飛機列為“常態化”轟炸目標,據不完全統計,在1938到1944年6年時間,昆明一共被轟炸了170多次,出動轟炸機2550架次,對昆明抗日軍民造成3000多人的傷亡。受損害程度僅次於重慶等幾個城市。
日軍昆明攻略
當時昆明這麼重要日軍當然也知道,於是在攻入緬甸後,也想從邊境一路北上佔領雲南再經略重慶,於是日軍也展開了滇南戰役,1942年5月畹町、芒市、龍陵相繼陷落,月中重鎮騰衝也宣告失守。不過這也是日軍佔領的雲南少數幾個區域之一。
那為何進攻滇南得手後日軍反而停下了腳步?
在雨田君看來,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就是昆明的地形,或者說雲南的地形。
首先,雲南本身就是高原易守難攻,整個雲南地形崎嶇,山脈和叢林密佈,地貌原始不利於機械化部隊大規模作戰。特別是日軍主攻方向在西雙版納南部的叢林和怒江。是一個防守天然的障礙,它們易於防禦且難以攻擊。正如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描繪的那樣,當日軍打到怒江就已經是窮弩之末了,面對濤濤的怒江也是毫無辦法。一直到遠征軍反攻,中日雙方軍隊一直在河對岸相互對峙了將近2年時間。
而南面因為怒江進入不了,日軍的另一個主攻方向東面也不好進,要進入昆明需要穿越桂系控制的桂西還有橫斷山脈。而被譽為“十萬大山”的這片區域甚至比怒江更為兇險,更何況還要面臨桂系的頑強抵抗,強攻反而得不償失。
第二點,就是日軍的戰略導致
從1938年開始,在抗日軍民的節節抵抗下,日軍就已經基本上沒有全面佔領關內的意圖,轉而是重點城市的佔領,戰略是佔據大城市,控制交通線,攻入重慶,消滅或迫使國民政府和談。而昆明易守難攻,進攻需要花費很大代價,這在兵力捉襟見肘的日軍來說,其戰略地位甚至還西安、長沙等地。
再者從二戰開始後,日軍關內部隊大量南調,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也讓日軍在關內的攻勢基本停止。就連最後一次戰略進攻——豫湘桂大會戰,也僅僅是為了打通可憐的交通線,就關內日軍的攻堅水平,根本不會冒險穿越深山老林進攻昆明。即使是花大代價拿下,也會造成關內戰場全面崩盤的局面,得不償失。
第三點,就是國軍的抵抗和防禦。
昆明作為雲南的省會,也是國軍大西南軍政所在,自然也是防線的重中之重,自日軍從1940年進入河內之後,為了防止其越境進攻,滇軍王牌60軍一直在滇東南監視其動向,同時為了堅壁清野將河口大橋和鐵路橋都炸燬,形成天然屏障,讓日軍一籌莫展。再加上東面還有強大的桂系防區,日軍在廣西吃盡苦頭,又怎敢越過廣西進攻昆明呢?
到了1942年兵敗野人山之後,遠征軍將總部設在了距離昆明100公里的楚雄,王牌第2、5、53、54和71軍等數十萬遠征軍精銳直接駐紮在怒江對岸。此時的日軍從1943年開始接連在英帕爾等會戰中損失慘重,兵力空虛。日軍在緬北的部隊守城尚且不足,更不要說進攻重兵把守的雲南邊境。
雨田君說
在抗戰中雲南及昆明人民的貢獻一點都不比其他省份少,作為抗戰大後方,昆明起到了橋頭堡的重任,同時雲南的高原和怒江等大川也作為天然屏障,讓日軍一籌莫展。再加上國軍大力經營雲南以及戰爭後期,日軍黔驢技窮,戰爭潛力不斷下降,讓雲南成為當時最穩定的後方之一。
當然雲南人民在抗戰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42萬雲南子弟參軍參戰,上百萬民工為滇緬公路、鐵路等作出巨大犧牲。
這樣的雲南人民可謂可敬!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