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費舍·迪安在二戰和朝鮮戰爭期間擔任美國陸軍少將。 1950 年 7 月 20 日至 21 日,他因在韓國大田戰役中的表現而獲得國會榮譽勳章。迪安也是朝鮮戰爭期間被朝鮮俘虜的最高級別的美國軍官。
朝鮮戰爭期間被俘的軍銜最高的美軍軍官迪安少將
迪安因在朝鮮戰爭爆發時指揮第 24 步兵師而聞名。迪安帶領該師成功拖延了朝鮮人民軍的進攻達數週時間,在這之後,他帶領他的師在大田做最後一擊。在從那個城市混亂的撤退過程中,迪恩與他計程車兵失散並受了重傷,最終被朝鮮人民軍俘虜。在戰爭的剩餘時間裡,他一直被朝鮮關押在平壤附近。戰爭結束後,迪恩回到美國,受到英雄般的歡迎。他隨後出任第六集團軍副軍長,兩年後退後出現役,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去世。
在朝鮮戰爭初期一敗再敗的美第24步兵師
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鮮戰爭爆發時,迪安的第24步兵師(由於長期生活腐化和老兵退役,第24步兵師被日本媒體戲稱為“榻榻米師”。)是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美國地面部隊。陸軍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命令沃克盡快將該師部署到韓國以抵抗推進的朝鮮人民軍。迪安奉命從他的師派一個先遣營空運到韓國,其任務是推進和抵抗朝鮮人民軍的主要部隊,以儘可能拖延他們,而該師的其餘部分則透過海運前往韓國。迪安被授予指揮所有駐韓美軍的權力,當時他的師擁有 15,965 名士兵和 4,773 輛汽車。
第24步兵師標識
7 月 1 日,迪安從美國第 21 步兵團的組成部分組織了 406 人的史密斯特遣隊,並命令其作為先遣部隊進入韓國。 隨著史密斯特遣隊的推進,迪恩本人於 7 月 3 日乘機抵達大田,並與助理師長約翰·H·丘奇准將和師炮兵指揮官喬治·B·巴特准將,副手們建立了指揮所。 迪恩命令巴特向前擔任史密斯特遣隊的前線指揮官,史密斯特遣隊開始在烏山挖掘掩體,以抵抗在攻佔首爾後繼續推進的朝鮮人民軍。
史密斯特遣隊隨後在第二天的烏山戰役中被朝鮮人民軍擊敗,被迫後撤。 在史密斯特遣隊戰敗後,迪安命令美國第 34 步兵團和該師的其他部隊在烏山以南進行拖延行動,但他對結果感到失望和沮喪。 第 34 步兵團在平澤戰役中慘敗,僅短暫抵抗了朝鮮人民軍,就在混亂中撤退。迪安被第 34 步兵團在戰鬥中的糟糕表現激怒了。 據稱,他對這個團如此迅速地撤退而沒有試圖進一步拖延朝鮮人民軍感到不安。他曾考慮立即命令該團返回北方,但因為擔心該團會遭到伏擊而沒有這一措施。
迪安和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在一起
迪安撤掉了第 34 步兵團團長傑伊·洛夫萊斯上校的職務,並命令第 3 營返回北方,但當它遇到朝鮮的抵抗時,該部立即變得混亂並被迫撤退。 朝鮮人民軍的兵力超過了迪恩的軍隊,而美軍沒有足夠重的武器來摧毀朝鮮的 T-34 坦克。
在從平澤撤退後,被打散第 34 步兵團第 1 營撤退到第 34 步兵團其餘部分部隊的駐地天安。 第 34 步兵團第 3 營 L 連被命令在城市北部進行偵察,迎戰朝鮮第 4 步兵師的先頭部隊,第4步兵師此前已取得了兩次勝利。 迪安從大田發來電報,命令第 34 步兵團第 3 營的其餘部分向上機動到 L 連後方。 第34步兵團前團長洛夫萊斯和新來的羅伯特·R·馬丁上校一起北上加入了L連。18:00 左右,迪安命令馬丁從洛夫勒斯手中接管第 34 步兵團的指揮權。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 7 月 8 日,迪恩和沃克來到這裡,看看晚上開始的天安之戰的結果。他們發現馬丁被打死,該團再次被擊敗並陷入混亂。 他命令該部回到錦江。 迪安命令第 21 步兵團的其餘部分進行最後一次拖延敵軍的行動,部隊在 7 月 10 日至 12 日的鳥致院邑戰役中拖延了朝鮮人民軍的攻勢,美軍隨後被擊敗並被迫返回錦江。
在大田戰役中被俘
7 月 12 日,迪恩命令該師的三個團——美國第 19、21 和 34 步兵團——渡過錦江,摧毀他們身後的所有橋樑,並在大田周圍建立防禦陣地。迪恩讓面向東的第 34 步兵團和第 19 步兵團形成了一條防線,並在東南方保留了遭受重創的第 21 步兵團。 大田是首爾和大邱之間的主要交通樞紐,對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該師試圖在大田站穩腳跟,這是它在朝鮮軍隊向未完成的釜山防禦圈會合之前可以進行拖延行動的最後一個地方。 第24師的3個步兵團,戰時兵力各為3000人,在部署時已缺編,前兩週的慘重損失使他們的人數進一步減少。第 21 步兵團剩下 1100 人,傷亡 1433 人。第 34 步兵團只有 2020 人,第 19 步兵團有 2,276 人。第 24 步兵師的炮兵部隊還有 2007 人。 因此,該師的總兵力為 11,400人,與月初抵達韓國的15,965人和4,773輛汽車相比,實力已大大減少了。
第 19 和第 34 團在大田以西的錦江與朝鮮第 3 師和第 4 師交戰。 7 月 13 日至 7 月 16 日期間,這兩個團在那裡投入的 3,401 人中有 650 人傷亡。7 月 18 日,沃克命令迪安將大田控制到 7 月 20 日,以便美國第 1 騎兵師和美國第 25 步兵師可以沿著洛東江建立防線,形成釜山防禦圈。
7 月 19 日,朝鮮軍隊進入了第 24 步兵師師部總部所在地大田。 迪安親自領導該部門在大田的立場。朝鮮人民軍迅速包圍了這座城市,並從西部、北部和南部進入。第 24 步兵師的其餘部分被逐區驅逐。 由於沒有無線電,也無法與該師的其餘部隊進行通訊,迪恩加入了前線人員,在新型聚能裝藥、穿甲 3.5 英寸“超級火箭筒”的幫助下獵殺 T-34 坦克,這種武器僅在戰前兩週才投入生產。 有一次,迪恩親自用手榴彈襲擊了一輛坦克,將其摧毀。 暴露於朝鮮火力的迪安還多次指揮美國裝甲部隊在該市開火。 美軍在損失慘重後逐漸撤退,讓朝鮮第3、第4師可以從北、南、西道路攻入城內。第24步兵師多次嘗試建立防禦線,但多次被數量上佔優勢的敵人擊退。
被迪安部隊擊毀的一輛朝鮮T-34坦克
7 月 20 日當晚,迪安下令第 34 步兵團團部撤退。迪安留在後面協助美軍撤離這座城市,直到最後一支車隊準備離開大田。當最後一支車隊離開這座城市並穿過朝鮮的路障時,迪安帶著一小隊士兵跟在他們後面。在第 34 步兵團最後撤離的部隊乘著 50 輛車離開了大田,在遭到伏擊時,他們的許多車輛被機槍和迫擊炮摧毀,迫使美軍不得不步行撤退。 在隨後的戰鬥中,迪安的吉普車拐錯了彎,與其他美軍部隊分開了。第24步兵師在與人民軍第3、第4師的在17天戰鬥中傷亡了3600多人。
迪安的小部隊最終越過朝鮮的幾個路障離開了這座城市。就在城外,迪安停下他的吉普車,照料在溝渠裡一輛發生事故卡車上的幾名受傷的美國士兵。然而,當他們試圖進一步逃跑時,他們遇到了另一個路障,被迫繼續步行,越過大田河,爬上附近的一座山。在混亂中,迪恩與小部隊分開了。當他為一個受傷的人打水時,迪安從陡峭的斜坡上摔下來,昏迷不醒。當他恢復知覺時,他發現自己的頭部有一道劃痕,肩膀骨折,還有許多瘀傷。迪安在 36 天裡獨自在山上徘徊,試圖獲得安全。由於沒有食物和醫療。戰前體重為 210 磅(95 公斤)迪安在四處遊蕩時體重減到了 130 磅(59 公斤)。
8 月 25 日,兩名假裝引導他前往安全地帶的韓國人帶領他在大田以南 35 英里(56 公里)和大邱以西 65 英里(105 公里)的地方進入朝鮮士兵的伏擊圈。迪恩試圖用他的隨身武器對抗朝鮮人,讓便讓朝鮮軍人殺死他,但他們輕易地俘虜了虛弱的迪恩。
7 月 22 日,在迪安仍然下落不明的情況下,第 8 集團軍任命丘奇為第 24 步兵師師長,並將其提升為少將。 直到 1950 年 10 月之前,人們普遍認為,迪安已陣亡。美軍1950年10月在平壤附近俘獲了一名姓李的人民軍士兵,他被指派與迪安一起住了一個月,擔任翻譯。但美國軍方領導人普遍認為迪安已陣亡。
戰俘營歲月
迪安被帶到當地警察總部,關在籠子裡過夜。朝鮮軍隊最初並不知道他的身份。迪安被帶到水原的一個戰俘營地,他在那裡得到了食物和醫療,但他開始患上腹瀉和痢疾。迪安隨後與其他美國戰俘一起被送往首爾的主要朝鮮戰俘營。他試圖對自己的身份保密,但很快就被一名戰前在他手下工作的韓國行政人員認出。迪安被轉移到平壤,並在朝鮮的一個地下設施中獲得了更大的生活區。由於食物準備不充分,他一直生病。
隨著聯合國軍對朝鮮的空襲愈演愈烈,迪恩被轉移到平壤北部的順安,與幾名警衛一起住在一間小屋裡。朝鮮方面開始每日審訊迪安,主要目的是強迫他提供軍事情報,或讓他簽署一份譴責聯合國干預朝鮮戰爭的書面檔案,但迪恩堅決拒絕這樣做。朝鮮高階軍事領導人在 1950 年 10 月繼續進行這種審訊,但最終在迪恩不合作並且沒有被他們的威脅嚇倒時放棄了。
迪安繼續因食物不佳而生病,但在 1950 年 10 月之後,他沒有得到另一名翻譯,也沒有受到審問。朝鮮領導人曾威脅說,如果迪安不合作,就會傷害他,但他從未真正受到過酷刑。]迪安經常和他的看守下棋,他被允許每天鍛鍊。然而,他被單獨關押,並且在剩餘的監禁期間從未與其他美國囚犯在一起。
迪安自傳封面
迪安後來在他 1954 年的自傳《迪安將軍的故事》中詳細地描述了他的被俘和監禁。他聲稱,朝鮮人認為他是戰犯,並就美國的資本主義問題與他進行了多次討論。迪安表示,他曾試圖自殺,因為他擔心自己會在酷刑下崩潰並向朝鮮人洩露關鍵情報,例如他已經知道的鉻鐵礦行動計劃。 在審訊期間,迪安拒絕透露任何情報並表現得毫不畏懼,有時甚至對威脅一笑置之。 他得到的待遇比大多數在朝鮮的聯合國軍戰俘都要好,因為他在最初被捕後經常得到食物,很少受到審訊。他多次嘗試逃跑,但都失敗了。
1951 年 12 月 18 日,澳大利亞記者威爾弗雷德·伯切特(比利時報紙《晚報》的記者)對迪安進行了採訪,迪安這才與外界接觸。伯切特的採訪是迪安第一次被明確確認還活著,當了朝鮮的戰俘。 迪安在他的自傳中以“我的朋友威爾弗雷德·伯切特”為題講述了這一事件。從伯切特的訪問到戰爭結束,迪安在他的自傳中聲稱,許多新聞記者訪問了他。]他聲稱。他作為戰俘的剩餘時間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度過。 在 1953 年 7 月 27 日的停戰協議簽署後,迪安在停戰協議制定期間作為戰俘在朝鮮繼續呆了幾個星期。 1953 年 9 月 4 日,迪安被送回板門店的“聯合國軍”。
獲釋後升任副軍長 不認為自己應當獲得榮譽勳章
當迪安返回美國時,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並獲得了許多勳章,包括榮譽勳章,他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獲得了榮譽勳章。迪安堅稱,他認為自己的經歷並不特別英勇,認為自己在韓國的行為不應該受到獎勵。
1953 年 10 月 26 日返回美國後,紐約市為他舉行了盛大歡迎遊行。從韓國回來三個月後,迪安被任命為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普雷西迪奧的美國第六集團副司令。迪安擔任了這一職務兩年後1955 年 10 月 31 日退出現役。
退休後,迪安因其在二戰和朝鮮的前線服務而被授予戰鬥步兵徽章;將軍通常沒有獲得這一徽章的資格,因為他們通常不會參加前線戰鬥,而迪恩只是第二位獲得該徽章的將軍。 其他獲得戰鬥步兵徽章的將軍是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奧馬爾·布拉德利和約瑟夫·史迪威。
迪安對自己在韓國的作戰指揮保持著自嘲的態度,並堅持認為自己不配獲得榮譽勳章。 談到他在韓國的那段時間,迪安後來說:“我不會因為我作為一名指揮官所做的工作而給自己頒發一顆木製勳章。”在他的自傳中,他選擇強調,他後悔做出的指揮決策,並稱 , “在朝鮮戰場上有許多英雄,但我不是其中之一。”
退休後,迪安在舊金山過著平靜的生活。他於 1981 年 8 月 24 日去世,享年 82 歲,被安葬在舊金山普雷西迪奧的舊金山國家公墓,葬在他的妻子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