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輕型部隊快速透過溝壑、激流小溪…等行進間出現的葬愛,美軍最近正在測試由GS工程公司研製的輕量化突擊橋。
該突擊橋車和輕型部隊其它車輛一樣使用4x4輕型全地形車做底盤,這樣就可以與其它車輛同時行進和降低後勤保障。
馱運的突擊橋橋長4米、寬1.8米,為輕型合金材料製成自身重453公斤,最大可承重5.6噸的重物。
GS工程公司稱這型突擊橋主要配備給直升機機降和運輸機空降為主要作戰方式的輕型部隊使用,方便這些部隊的輕型輪式車輛快速透過戰區的溝壑、渠道、反坦克壕溝…等複雜地形地貌環境。
該型突擊橋的架設和撤收可透過底盤上的機械液壓臂完成,操作員配有遙控器,可在車下一邊觀察一邊架設,使用比較靈活。
隨著現代部隊的任務越來越細化和專業化,部隊建制和編制趨向更加合理化,分為了重灌甲部隊、中型部隊和輕型部隊,重灌甲部隊以主戰坦克、重型履帶式自行火炮和重型步兵戰車為主要裝備,這類部隊火力非常強大,防護水平也是最高等級,對敵縱深突擊能力非常強,可迅速割裂敵防線;中型部隊主要以輪式坦克裝甲車輛為主,其機動能力很強,旅級建制一晝夜間可快速行進100公里。
但重灌和中型部隊的作戰車輛都很重,不適宜在山地丘陵地區作戰,所以要組建輕型車輛為機動工具和輕型火炮…等裝備的部隊,上面圖片裡的“山貓”6×6全地形車雖然小巧,但是它可以搭載4名戰士和他們的武器和裝具。
不過像“山貓”或者“猛士”這樣的輕型車輛也會有“過不去的坎”,這就需要在營級分隊當中有工兵連使用專業器材架設簡易橋樑透過不使行軍受阻。
我軍使用“猛士三代”輕型戰車底盤衍生出的架橋車,這種橋叫做“車撤橋”,兩塊橋板要比其它車輛的車寬尺寸大一些,這樣可以就透過合成營裝備的所有車輛,這種架橋車裝備我軍已經有較長時間了,並且“車撤橋”的長度、寬度和承重能力要大幅度超過GS公司研製的突擊橋。
其實對於我們這樣的軍迷來說,對部隊裝備只是關注與各種坦克、大炮、武裝直升機…這類進攻性裝備,實際上“車撤橋”這類工兵裝備對於部隊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裝備,因為部隊要去各種複雜的地形地貌環境當中去打仗,而部隊雖然是摩托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了,但是道路通行能力仍然是不讓人滿意,比如說:我們從空中看大東北、華北…這樣的大平原是一望無際,實際上平原是有很大的地形起伏的,根本就是千溝萬壑一樣的存在,甚至有多河流、水田、泥沼…阻隔,嚴重影響到了部隊的透過能力,這就需要有工兵部隊架設橋樑才能透過。
8×8重型輪式戰車透過模擬壕溝都這樣的小心翼翼,更別說輕型車輛了,而想這樣深溝戰場上隨處可見,雖然說履帶式車輛透過較順暢,但履帶車輛本身很重,不適宜輕型部隊裝備,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來工兵架橋的重要性。
瞭解抗美援朝的軍迷們都知道這張照片,就發生在“二次戰役”的東線長津湖,當時我軍9兵團15萬人克服種種困難將冒進的美軍陸軍7師、3師一部和美國海軍陸戰隊1師約10萬人圍困在長達100多公里的戰線上,並且將長津湖水庫咽喉處的“水門橋”炸燬,按照正常情況我軍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也能把被困的美軍全殲。
但是在緊急關頭,美軍使用十多架C-119運輸機空投了M2“車撤橋”元件,美軍工兵緊急架設後使美軍得以逃脫…這個戰例即說明了兩國工業能力的差距(當時我軍工兵只是炸燬了“水門橋”的幾個橋墩,並沒有全部爆破炸燬),也說明了工兵和工兵裝備的重要性!
所以,我軍在戰爭結束之後組建了各級工兵學校和學院(現在最高學府叫做: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指揮學院)可見對工兵技能培養的重視程度,並且隨著我國工業能力的提高,工兵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千溝萬壑,大江大河也阻擋不了我軍透過,不會再有難於逾越鴻溝這樣的說法。
總之,不論部隊的機械化裝備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或者裝備了大量的運輸直升機進行空運,但工兵和工兵裝備一直都是部隊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