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發生在中越之間的一場戰爭,中國總共投入了9個軍29個步兵師56萬兵力,經過三個階段的激烈交鋒,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最遠縱深推進了百公里,直逼越南首都河內。這次戰爭,中國共失去了6954位優秀兒女,他們中間不乏高幹子弟,經常被人們提起的便有10個之多。
他們是誰,又是如何走上戰場,如何犧牲的?
寫稿不易,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評論、轉發,你的支援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一門三軍人,兄弟皆是烈士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父子、兄弟、父女、兄妹共同上戰場的感人事蹟,而父子三人同時上戰場,最後兩個兒子全部犧牲,恐怕只有耿進福將軍一人。
1979年,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第150師副參謀長的耿進福,連同兩個兒子耿軍和耿曉康一起走上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
耿進福抗日戰爭期間就參加了革命,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將。
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後,耿軍和耿曉康兄弟倆瞞著父母,隨所在的第150師奔赴前線,出發前,他們就給父母留下了遺書,表達了自己隨時為祖國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決心。
在戰場上,兄弟倆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並肩作戰,相互配合,立下不少戰功。
1979年3月,在越南高平地區的一次穿插戰鬥中,耿軍和耿曉康兄弟所在的連隊陷入數倍於自己的越軍包圍,三面是越軍,身後是深淵,只有拼死向敵人兵力和火力薄弱的地方突圍。經過兩天兩夜的戰鬥,大部分戰士終於突出重圍,但弟弟耿曉康卻在掩護戰友突圍的過程中,不幸被敵人的子彈擊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這時候,身為共產黨員的哥哥耿軍,為了戰友能順利突圍,還留守在陣地上阻擊敵人。面對一波波衝上來得越軍,耿軍和幾個留下阻擊敵人的戰友,在子彈打光的情況下,跳下懸崖,英勇犧牲。
一門三軍人,兄弟皆是烈士。他們的英雄事蹟一時在軍內外傳開,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
親眼在戰場上目睹兒子犧牲的將軍父親
曹從連將軍的兒子曹輝,在奪取四號橋的戰鬥中,為了拔出敵人火力點,為後續部隊廓清前進道路,胸部頭部同時受到重擊,父親親眼看著兒子倒在敵人的炮火下,卻還要強忍悲憤繼續指揮作戰,最終殲滅敵軍。
對越自衛反擊戰剛剛開始,解放軍第50軍衛生處長曾經提出將曹輝調到軍部去,但遭到了曹從連將軍的拒絕:要上前線了,我把自己的兒子往機關調,影響不好。
就這樣,18歲的曹輝作為普通一兵,隨自己所在的第445團上了前線。
1979年2月28日,第446團在團長曹從連的帶領下,從4號橋向沙巴縣城挺進。據當時掌握的情報資訊是4號橋已經被我軍控制,因此部隊以成建制的密集隊形,毫無隱蔽地走上了4號橋。沒想到,其實當時的4號橋已經落入越軍手中,走在部隊最前面的第446團第3營戰士們,毫無防備下遭到越軍伏擊。部隊立刻散開隊形,搶佔附近制高點,在4號橋一帶與越軍展開激戰。
當時,越軍的王牌軍第316A師第138團的一個加強連在此駐守,對方構築了多達12個牢固的土木碉堡,相互之間以塹壕相連線,並配置了40多挺機槍、大量火箭筒、榴彈槍,各種武器的火力相互交織,組成了一道強大的火力網,第446團第3營傷亡慘重。而此時,越軍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其中還有坦克等大型武器。
第446團團長曹從連相繼將兩個營,一個高機連和迫擊炮連投入戰鬥,但在敵人瘋狂的火力封鎖下,仍然無法前進一步,被阻在4號橋一端。
曹從連請求師部派坦克部隊支援,在隨後趕來支援的坦克部隊和兄弟部隊第445團第3營的隊伍裡,曹從連突然間發現了兒子曹輝的身影。當時的曹輝正和戰友搭乘坦克向越軍陣地突進,曹從連看到後,焦急地對兒子大喊:下來,危險!因為兒子乘坐坦克的位置,正是敵人炮擊坦克時瞄準的地方。
但參軍不久,還是一名新兵的曹輝並不知道此舉的危險,頑皮地笑著對父親喊:副政委,再見,便隨坦克遠去。
就在曹輝不時為坦克內的射擊手指示打擊目標,擊毀越軍火力點時,突然被一串槍彈擊中,甩下坦克,人事不省。
正在指揮戰鬥的曹從連從望遠鏡中清晰地看到了這一幕,他強忍著心底的焦急和牽掛,咬牙帶領第446團官兵搶佔4號橋,攻進沙巴縣城,團滅越軍第316A師後,才去看望兒子,但此時,兒子早已經與他天人永隔,從此長眠在祖國的南疆。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功勳級別最高的高幹子弟
姜永錫,新疆軍區五七幹校政委,其子姜利民,在1979年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為了拔除敵人的碉堡,身先士卒,最後為部隊拔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他是所有犧牲烈士中功勳級別最高的高幹子弟,也是最為壯烈的烈士。
姜利民所在部隊作為先鋒團,在戰鬥打響後,始終衝在部隊的最前沿。當姜利民和戰友們一路高奏凱歌,率先前突到越南莫隆地區,欲打通南桐地區通道時,遇到了越軍狠戾的阻擊。越軍利用易守難攻的地形優勢,構築了多道堅固防禦工事,其中有三個異常堅固的碉堡,讓我軍付出了巨大代價,用了整整三天時間,也未能將其全部摧毀,只打掉了其中兩個,仍然有一個碉堡在瘋狂地向我軍噴射著火舌,令部隊無法前進一步。
部隊已經在此被阻滯了整整三天,如果繼續讓這碉堡逞兇,戰友們要付出更多的傷亡代價在所難免,也勢必會影響整個作戰計劃。
危急關頭,姜利民拿起一捆手榴彈,抱起一根爆破筒,便向吐著火舌的碉堡迂迴而去。戰士們看到後,連忙用火力壓制對方,掩護姜利民。在戰友們的火力掩護下,只見姜利民跳躍騰挪之間,巧妙躲過了敵人的視線,很快接近了碉堡。隨著“轟隆隆“的爆炸聲,成功了,姜利民終於炸掉了敵人的碉堡,為戰友們廓清了前進路上的攔路虎。
誰知,就在姜利民完成任務返回的路上,被越軍槍彈擊中,不幸犧牲,年僅21歲。戰鬥結束後,為了表彰姜利民勇炸敵人碉堡的事蹟,他被授予“爆破英雄”的稱號。
《高山下的花環》中的人物原型
上世紀80年代,一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曾經感動了無數人,很多人記住了電影裡的高幹子弟“小北京”。作為一名軍長的兒子,他低調而內斂,一直以普通一兵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沒有人知道他是軍長之子,直至犧牲後,這個秘密才被揭開。
電影中的故事並非杜撰,而是存在真實的人物原型,這種原型很多,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第54軍第160師師長張志信和他的兒子張力,他們的事蹟便像極了電影中的雷軍長和他的兒子“小北京”。
第54軍第160師師長張志信的獨子張力,時任第160師第478團特務連偵察排班長,屬於尖刀連,在戰鬥中,他總是衝鋒在前,作戰勇敢,很快便兩次立功受獎。2月27日,在267高地戰鬥中,張力在偵察完敵情返回部隊的路上,被越軍發現,陷入包圍的張力和戰友們和敵人激戰中,英勇負傷後,仍堅持讓戰友先撤,他斷後掩護,犧牲前彌留之際,他讓戰友給自己的父親帶話:我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告訴他不要過度悲傷,要照顧好媽媽。到這時,戰友們這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原來是師長之子。
其實,張力當初並不在開赴前線的第160師,是戰前他主動請求父親讓他上前線,張志信才動用“特權”,將自己的兒子安排進自己即將開進越南前線的第160師。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固然存在電影中趙蒙生那樣高調來部隊鍍金的幹部子弟,在戰爭即將來臨時,動用所有關係,想盡一切辦法躲避戰爭。但更多的是像“小北京”那樣的戰士和他父親雷軍長那樣的幹部。
比如當時第54軍的幹部們,幾個師長,還有軍長韓懷智都將自己的兒子送上了前線,他們中有很多人的孩子甚至是家裡的獨子。
當時在越南前線,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些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的英雄,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英雄讚歌
其實,為了救戰友,三進三出敵人包圍圈的羅粵寧烈士,也和《高山下的花環》中的“小北京”非常相似。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後,身為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兒子的羅粵寧,已經是一名副連長,但沒有一個戰友知道他的真實身份。他可以輕鬆逃離戰場,但他一如既往地走在了隊伍的最前列,向死而生。
一次,他帶領戰士在敵後偵察敵情時,與小股敵人遭遇,羅粵寧和戰友很快取得主動,可眼看勝利在望,沒想到敵人援軍來到,羅粵寧和戰友陷入敵人重圍,雙雙經過激戰,羅粵寧帶領戰士衝出了包圍圈,但卻發現還有戰士沒有衝出來,於是,他又返回去接應,如此往返了兩次,救回了部分戰士後,就在第三次返回去解救戰友時,不幸被敵人機槍射中,身中四槍,壯烈犧牲。
直到他犧牲後遺體被運回國內,戰友們才知道他是廣州軍區副參謀長羅榮的兒子。
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場上,湧現了很多這樣令人感佩的事例。
時任第41軍參謀長的曲奎將軍,其兒子曲寧江,在戰場上和戰友遭到敵人伏擊時,堅持掩護戰友先行撤離,自己去引開敵人火力,最終負傷累累犧牲,被追認為“一等功臣“。曲奎聽到兒子的事蹟後,含著淚說:好樣的,不愧是我曲奎的兒子。
第41軍副軍長毛餘將軍的獨子毛曉東,曾經在全軍比武中奪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在奪取809高地時,不幸被越軍機槍掃中後犧牲。
周開源將軍的兒子周偉在執行任務掩護戰友時犧牲。
江燮元將軍的兒子江魯平在偵察敵情時被敵人子彈射中犧牲。
趙子雄將軍的兒子趙傑昌,也犧牲在了戰場上。
這些高幹子弟,他們犧牲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讚歌,為後人立下了一座座不朽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