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經濟學中“看不見的手”所描述的那樣,在汽車行業中,不同車型的“品牌溢價”同樣在引導著消費行為。舉例來說,中國車市在經歷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後,消費者心中逐步形成了“豪華車檔次高於合資車,合資車檔次高於國產車”的印象,由此導致即便產品實力差不多,消費者還是會選擇為售價更高的豪華或合資品牌而買單。
然而,這種消費心理在近兩年逐步得到改善,最明顯的跡象便是15萬元以上的國產車越來越多,消費者為買國產車心甘情願地“加價”、排隊。就拿坦克300、比亞迪宋PLUS DM-i和紅旗H9這三款車型來說,便可以稱得上是深受消費者青睞的“寵兒”,暢銷局面甚至令同級合資車看都都“撓頭”,但瞭解原因後,相信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了。
坦克300
如果提到去年最火的國產車型,筆者腦海裡最先湧現出兩個名字,一個是吉利星瑞,另一個便是坦克300。作為一款軸距達到兩米八,搭載2.0T的“緊湊轎車”,星瑞用合資緊湊轎車的價格、帶來媲美合資中型轎車的品質,上市後一炮而紅並不意外;而坦克300帶來同級合資緊湊SUV車型相同的定位、相近的售價區間,與其展開了正面競爭。
雖說坦克300的入門售價高達19.58萬元,但復古的外觀造型,豪華的內飾風格,全系標配2.0T+8AT的充足動力,以及入門便標配四驅系統、360°全景影像、雙12.3英寸聯屏、前排座椅加熱/按摩(僅駕駛位)的表現,帶來了十足的駕駛樂趣。
正因如此,自上市之初,坦克300始終保持著較高的熱度,市場需求度最高時,消費者甚至需要等待3個月才能提車,即便是二手車也需要在指導價的基礎上加價銷售。為了照顧使用者的購車體驗,今年3月份,官方甚至為了“停線提產改造”而暫停接單,所以稱其為國產車的“保值神器”一點也不誇張。
比亞迪宋PLUS DM-i
從最近幾個月的銷量資料中不難發現,乘著新能源時代的“東風”,比亞迪汽車在銷量層面實現了較大突破,安全、穩定的“刀片電池”,虧電百公里油耗不足5L的“DM-i超級混動”系列車型,成為其強大的法寶。在SUV陣營中,宋PLUS DM-i便是傑出代表之一。
毫無疑問,插混車型最大的優勢在於“有電用電,無電用油”,能夠極大地消除使用者的續航焦慮;但是,對於部分沒有充電條件的車主而言,因為額外搭載混動系統,整車虧電狀態下的日常油耗甚至會比燃油車還高。相較而言,宋PLUS DM-i虧電狀態下的油耗僅為4.4L,比日系緊湊轎車還要省;而電驅系統起步快的優勢,也能令其在起步速度上領先於大部分緊湊SUV車型。
結合網路上的車友分享來看,宋PLUS DM-i同樣面臨著訂單太多,需要排隊提車的情況,等待時間往往在兩三個月左右。不過,除了特定的“赤帝紅”顏色需要加價一兩千元外,終端並未反映大面積加價的情況,相信隨著比亞迪新建工廠逐步落成、產能不斷爬坡,宋PLUS DM-i排隊提車的時間也將大大縮短。
紅旗H9
縱覽自主燃油領域,不乏售價超過30萬元的車型,更不乏賣得好的車型,但售價超過30萬元、還能賣得好,多數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便是紅旗H9。受疫情影響,去年紅旗H9上市時間一拖再拖,即便如此,上市之後其依舊呈現出火爆的局面。
嚴格來說,如果單看定位和尺寸的話,紅旗H9的直接對手應該是“56E”,不過,30.98萬元的價格,卻與“34C”同臺競技,從而形成了“田忌賽馬”的降維打擊優勢。與此同時,紅旗H9的產品實力也不弱,大氣優雅的外觀、經典雅緻的內飾,勾起了不少人的“情懷”,月銷最高破4千臺的表現,比不少二線豪華品牌的旗艦車型賣得還好。
或許正是因為市場熱度較高,紅旗H9在上市之初也是供不應求,部分地區甚至需要加價一兩萬元才能優先提車;隨著後期產能逐漸爬升,如今紅旗H9的“加價”情況有所緩解,但參考終端行情來看,其優惠的幅度並不算大。
結語:需要強調的是,筆者並非贊同“加價”行為,但因為市場供需關係不平等所造成的價格波動,無疑在所難免。而與此前不同的是,消費者願意“加價”買國產車,或許是一個值得欣喜的現象,因為這不僅證明自主品牌在技術方面的崛起,還印證了消費者心中的“合資光環”在不斷削弱,或許也算是一個好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