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以美軍為首的聯盟軍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海灣戰爭,在這場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中,美軍首次將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實戰,以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優勢,僅用了42天便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薩達姆的伊拉克軍儘管擁有著十幾萬陸軍、幾千輛裝甲車輛、幾百架飛機,但在美國面前,卻幾乎沒有一絲招架之力。
這場戰爭不僅讓全世界看到了美軍的現代化實力,連美國自己也對接近零傷亡的資訊化時代戰爭感到震驚。
恰逢當年年底發生了一件世界性的大事——蘇聯解體,這讓美國更感覺世界再無敵手,於是在軍事行動上也越來越猖狂、越來越肆無忌憚。
1994年10月,由於朝美核問題談判破裂,美國以朝鮮啟動石墨反應堆建造為藉口,出動“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奔赴黃海,執行封鎖及戰略威懾任務。
然而黃海在我們家門口,且是京津心臟地帶的咽喉要道,雖說美航母行動最主要的動因是震懾朝鮮,但由於航母實際作戰半徑達到了600公里,它一旦進入黃海,我國的京津地區、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都將在其打擊範圍之內。
按照韓國媒體的說法,如果美航母戰鬥群到達黃海,那麼他們就可以“像看自己的手掌心一樣檢視中國主要海軍基地和戰鬥力。”
儘管黃海有一部分屬於國際公海,但不管出於何目的,美國龐大的航母艦隊直接開到我們家門口,按照國際準則都得向我們通報一聲。
因為按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當一國要在國際公海執行針對他國的封鎖行動時,應事先向鄰近海域的周邊國家通報,以避免誤傷事件的發生。
然而美軍在90年代初氣勢正盛,並沒有對我們作出任何通報性的說明,便肆無忌憚地開赴到了黃海附近。
1994年10月27日,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沿中國領海邊界線巡航,遭遇到一艘剛剛完成遠海作業正在水面返航中的中國海軍“漢”級核攻擊潛艇。
由於兩者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美方認為這是偵查及獲得我方軍事資料的絕好機會,因此美軍不但沒有避讓,反而起飛“北歐海盜”反潛機投擲反潛聲吶浮漂對中國潛艇方位進行三角計算。
這對一艘潛艇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這意味著下一步就是反潛攻擊。中國潛艇一邊進行下潛規避,一邊用長波電臺和青島基地聯絡,請求支援。
美軍“小鷹號”不但沒有中止這一危險行動,反而全隊跟進,駛入中國領海,死纏住漢級潛艇不放。
據當時在潛艇上的船員回憶說:“對方不斷用主動聲吶探測我艇,‘噠噠噠’聲異常刺耳,企圖迫使我艇浮出水面。”
但由於事發突然,漢級潛艇無法自行脫困,對應的支援力量又遲遲未到,有恃無恐的美軍便藉此機會對漢級潛艇進行全方位的反潛演練,同時採用一切手段獲取潛艇效能資料。
我方潛艇在對方的圍追堵截之下,成了美國軍方檢驗其軍事力量的“小白鼠”。
據事後統計,在前後70多個小時的“對峙”中,漢級潛艇被美軍模擬攻擊達7次之多,這意味著如果是在真正的戰場上,該潛艇已經被重複擊沉多次。
這樣的遭遇對每個艇員來說都是屈辱,在此期間漢級潛艇雖用盡全力規避美方的堵截,但美軍顯然沒有想放過它。
在事件發生60多個小時後,中國海軍派出了兩架殲7戰鬥機支援,這兩架飛機都是帶著“如有不測往死裡打”的命令呼嘯而至的,但殲7在美軍面前顯然不夠看。
美軍選擇暫避鋒芒,由於殲7油量有限,在空中短暫停留後不得不返航。待殲7一走,美軍重新合圍,再次圍堵漢級潛艇並死咬不放,甚至一路追到渤海灣附近。
對此,北海艦隊青島基地命令海航緊急出動兩架殲8帶彈出航,並派兩架蘇27戰機護航支援中方潛艇。
在黃海上空,中方飛行員先用英語警告美方——“你們已進入中國領海, 請立即退出。”然而“小鷹號”不但裝聾作啞,反而起飛了兩架F14戰鬥機進行警戒飛行。
美軍F14戰機的目的是把我方的殲8和蘇27強行分開,並順便獲取我軍裝備的技術引數。由於美國駕駛的是先進戰機,不斷調戲我方戰機,局面頓時陷入了僵持,中國的兩架殲8只好保持在內圈,另外兩架蘇27則在外圈與F14做平行飛行監視對方。
美國飛行員的霸道行為最終激怒了中國飛行員,中國的一架蘇27突然拉高,然後猛地向右翼的F14斜切下去。
這個動作由蘇聯飛行員首創,在蘇聯叫“瘋狂的伊凡”,也叫“空中手術刀”。
具體的做法是飛行員駕駛戰機直接飛到敵機底下,用戰鬥機的垂翼,手術刀般精準地把敵人的發動機割開一個口子。
這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極高,空中兩個龐然大物,差一絲一毫,可能就雙雙墜毀。
而在這種不要命的打法下,美國飛行員嚇得趕緊向右加力猛拉,逃離接觸空域。
與此同時,中國的殲8戰機開啟火控雷達鎖定美軍航母編隊。雙方劍拔弩張,海上衝突一觸即發。
面對中國強勢的態度,美國航母艦隊率先表態認慫,緊急將空中的兩架F14戰機召回 。美軍的F14降落後,“小鷹號”航母作戰群全隊駛離中國領海。
在向橫須賀司令部通報情況後,為避免和中國海軍再次危險接觸,奉命返回母港。
至此,這場持續了72小時的黃海對峙以美國最終的撤離宣告結束。
但是美國人真的是被驅逐離開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事實是美軍自覺完成了自己的目的後,自行離開的。
我們回顧這一過程,我方漢級潛艇在被圍追堵截60小時後,才有兩架殲7戰機前來支援,但美方僅僅略作撤退,殲7便因效能問題無功而返。
而在對峙的整個72小時內,我方海軍航空兵以及海軍作戰艦艇全部都無法立刻驅逐美方航母戰鬥群,這是武器裝備上徹底的碾壓,而美航母戰鬥群對我方漢級潛艇的肆意戲弄更是我國海軍遭受到的嚴重侮辱挑釁。
而美國之所以能夠在黃海肆意妄為,就是知道中國的裝備比不上美國,中國的軍事實力更是和當時的美國相差甚遠,從海灣戰爭的結果來看,以當時中國的實力,與美國強行交戰,輸的一方大機率就是我國,過去戰爭考驗的可能是純粹的火力優勢,現代化戰爭卻考驗的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火力強大,而是配合衛星定位、預警偵查、電子干擾等配合作戰。
而中國當年在這方面和美國相比,其實力簡直是天壤之別。
美國海軍對該事件的描述是“二戰後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區域最具爆炸性的海上接觸”。
1994年11月,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切尼訪問北京,和中國商量建立“中美海軍海上航行雙邊通報制度”,以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而中國在該事件後,也意識到了中國海軍實力和美國的巨大差距,於是開始加緊對潛艇的改進和對航母攻殲戰術的研究,海航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提升。
曾有學者說過:21世紀是太平洋地區崛起的世紀。
在地緣政治上,中國已經“歷史的”進入世界的中心地帶,即使我們抱有最大的和平誠意,但周邊卻“樹欲靜而風不止”。
沒有武力威懾為背景的和平至今沒有存在過,只存在於理想的境界。所謂“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正是這個道理。
事實也表明,“中美黃海對峙事件”的背後,是整個西太平洋戰略態勢發生深刻變化的大格局。
這個大格局就是中國在西太平洋已經開始崛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工業、科技實力的增長,已經給中國的軍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軍事發展的內在障礙正在消失。
2000年以來,中國各類衛星、導彈、戰機、戰艦裝備部隊,第五代戰鬥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空間站、航母等專案相繼實施並一步步成為現實,中國的軍事實力再也不敢被任何人小覷。
而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加強,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霸權也必將瓦解。
但美國不可能對中國的崛起無動於衷,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力量部署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美國的印太戰略更是聯合了中國周邊數個國家,妄圖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全方位封鎖。
故而當年的黃海對峙,只是剛剛拉開了序幕。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在中國的國防和領土安全上,我們依然有很長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