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2月6日報道,進食後感到睏倦或疲憊是很常見的。這可以解釋為,在那一刻,身體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在消化過程中,短時間內感到有點昏昏欲睡非常正常。
報道稱,另一個簡單的解釋是,有些人有午睡的習慣,這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傾向於在飯後休息。
然而報道指出,事實是,有些食物似乎比其他食物更容易讓人感到疲勞。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一現象,並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他們的結論。
報道稱,顯然,導致飯後瞌睡的因素之一是血清素的產生,人在進食時這種物質會增加分泌。儘管這種現象在攝入任何食物時都會發生,但在吃某些食物時會因各種原因而增加其分泌強度。研究人員指出,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食物就是這種情況。
研究指出,血清素在調節情緒和睡眠週期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例如,低血清素水平顯然與抑鬱症有關)。儘管如此,等式中還缺少另一種物質,它負責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色氨酸。它是一種氨基酸,在蛋白質的生成、維生素B3的形成以及肌肉、酶和神經遞質的維持中起著重要作用。此外,它還能促進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釋放,後者是另一種與睡眠調節有關的激素。
研究發現,色氨酸大量存在於許多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例如鮭魚、雞肉、雞蛋、菠菜、堅果、牛奶、大豆、乳酪等。
據報道,與此同時,儘管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不一定含有大量色氨酸,但它們具有幫助身體透過複雜機制吸收色氨酸的特殊性。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碳水化合物是一種快速釋放的能量來源,會導致身體分泌胰島素進行處理。反過來,胰島素會導致其他血漿氨基酸水平降低,從而與血腦屏障(“過濾”到達大腦的血液的屏障,防止有害物質進入大腦)中的色氨酸競爭。
報道稱,以這種方式,當攝入碳水化合物時,到達大腦的色氨酸水平會更高;一旦進入大腦,色氨酸就會觸發血清素的釋放,因此在攝入這些食物後通常會出現睏倦的感覺。
因此,根據大多數專家最近提出的建議,如果想避免飯後瞌睡的感覺,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但為了健康,不應停止食用這些必需營養素。(編譯/韓超)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