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飲熱食真的有風險
在中國,每 2 分鐘就有一個人被確診為食管癌,每 3 分鐘就有一個人因為食管癌而死亡。
除了遺傳、飲酒、吃醃製食物外,愛吃熱飲熱食,是增加食管癌風險的因素之一。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經過評估後認為:
超過 65 ℃ 的熱飲,屬於 2A 類致癌物,有致癌風險。
受到傷害最大的,就是食管。食管的表面,覆蓋著嬌嫩的黏膜,食物的溫度對它有很大影響:
- 10 ℃~40 ℃ 最合適;
- 50 ℃~60 ℃ 勉強能耐受;
- 65 ℃ 以上,會造成燙傷。
65 ℃ 是什麼概念?剛倒進杯子裡的開水,測量大約是 80℃;在室溫下放個幾分鐘,就會降到 65℃ 左右。
像火鍋、肉湯這類含油量較高的,溫度降得還慢一點,也就是說,65 ℃ 燙傷完全可能發生在趁熱吃的時候。
偶爾燙傷,黏膜還可以自我修復,但經常趁熱吃東西,食管長期處於「損傷 - 修復 - 損傷 - 修復」過程,可能導致不正常的「異型性」細胞越來越多,惡變就可能發生了。
所以說,下次爸媽再喊我們「趁熱吃」,大家可以回應說:媽 / 爸,趁熱吃真的會致/癌!
常喝湯能補充營養嗎?
湯,是很多家庭的餐桌必備:大骨湯、烏雞湯、羊肉湯、蛋花湯、菠菜豆腐湯、小雞燉蘑菇湯……
它們不僅好喝,更是不少人「補營養」的首選。補鈣要喝,感冒要喝,身體不好也要喝……
但事實上——「湯」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有營養。以雞湯為例,雞湯主要成分是水,剩下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蛋白質和鈉。
此外,喝湯還要注意其他問題:
①脂肪含量不少:一碗相對清淡的瓦罐雞湯(200 毫升),大概可能吃下 5 克脂肪。
②鈉含量可能超標:同樣按上面的雞湯計算,一碗就有 500 毫克的鈉,相當於一天的 1/4,鹽超標預警。
③嘌呤含量不低,痛風和高尿酸患者要警惕:嘌呤可以溶於水,煲湯過程中,肉裡的嘌呤會溶解到湯裡,且會不斷增加。
只喜歡吃素不吃肉
有些老年人會受一些「素食養生」的影響,不僅不吃肉,甚至蛋奶都去掉。
但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吸收能力會衰退,如果中老年人長期不吃肉,沒有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容易出現很多嚴重問題。
對於確實不愛吃肉的,或是堅持「素食主義」的長輩,可以建議他們吃素肉或人造肉,搭配營養補充劑。素肉或人造肉一般是用豆類蛋白製成,也是優質的蛋白質。
30 歲開始,我們身體的肌肉每年就會有 0.5%~1% 的自然流失,每 10 年減少 6%~8%。重視運動和營養,攝入優質蛋白,是預防肌肉衰退的有效手段。
膳食指南建議,普通人每天可以吃畜禽肉類 40~75 克,或是魚蝦等水產品 40~75 克,以及蛋類 25~50 克(大約一個雞蛋)。
另外,要保持適量運動。建議保證每週運動 4~6 次,每次 30 分鐘以上,快走、騎車、游泳、舉啞鈴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