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喜歡上收藏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行家裡手”都會這樣勸你:收藏要做好以藏養藏,這樣才可以逐漸累積最後接觸到精品。
說白了,就是利用藏品賺來的錢,然後不斷低買高賣,用利潤去買更貴的藏品。然而事實又是怎樣呢?這句話在當下來看,不過是一句毫無用處的雞湯而已......
打個比方,三年前你手上有2000元,買了一件清代民窯青花,彼時一件成化民窯青花嬰戲碗也才5000元左右。但你的錢不夠,心說先把清代民窯買了,等升值賣掉再買成化碗。
結果呢?現在清代民窯雖然已經漲到4000元以上了,但成化碗卻已經漲到1.6萬以上,這樣的以藏養藏有啥用?賺到的利潤購買力還是停留在同一檔次,繞來繞去都只在原點。
說白了,如果自己不是大富之人,可以直接砸鉅款在拍賣行買精品。那麼只有兩個方法,要麼就當一位純粹的收藏愛好者,別想著賺錢的事情,要麼就下苦功夫,撿知識和資訊不對稱的漏!
第一種方式,應抱著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心態,把收藏當成一種純粹的享受。哪個品種漲了,關我啥事?哪個品種拍賣會破紀錄了,一笑了之。別人對我的收藏指手畫腳,那又關你啥事?我樂意!
找一個擁有共同愛好的圈子,不是那種天天發圖片賣貨的群,大家討論經驗,研究學術,經常聚會交流,喜歡就買,緣分到了就賣,就是這麼順其自然。外界的炒作對自身毫無影響。
那買不起的品種怎麼辦呢?別指望以藏養藏,只能透過工作、做生意的方式來提高收入。就像我碰到一位藏友,心心念念想拍下一件宋代耀州窯刻荷花紋盤,做了很久的兼職湊夠14萬元才拍下來得償所願。
現在他的這件瓷器價值30萬以上,他根本沒想過賺錢,就是喜歡宋瓷,花費金錢也僅僅是給自己買個心頭好。等時間到了,自然而然地就等來收穫了。
第二種,就需要極強的實戰能力來支援自己升級,依然和以藏養藏沒半毛錢關係。
收藏行業雖然號稱千萬級別的玩家,但真正懂行的人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是人云亦云,停留在“我有寶貝去哪裡賣”的初步階段。那麼,只要有人不懂,就能撿知識和資訊不對稱的漏。
比如我在某微拍上認識的一位店主,因為他是靠這個吃飯的,常年經營對行情資訊把握比較精準。像什麼1.5萬買的元代古玉轉手賣了6萬,8000元買的清代徐三庚刻壽山石轉手賣了4萬以上,甚至在北京臥虎藏龍的琉璃廠,以低價淘到一件嘉慶官窯,這都是實戰能力的體現。
你能辦到嗎?這需要常年風雨無阻地在市場做生意,並且還需要鋪開人脈渠道才有更好的銷路。
只有透過這種“撿資訊漏”方式,完成真正的“低買高賣”,這樣才能賺到比較高的利潤,才能用利潤買到更高階的藏品。人家從線下的古玩店到網上的微拍、直播,已經經營了十幾年才有了這種能力。
試問,這是那些去地攤花幾百元“撿漏國寶”,然後幻想賣幾千萬的人,能擁有的毅力嗎?這類人只想做“一錘子”買賣,既沒有文化沉澱的時間基礎,也沒有花重金進入市場實戰的勇氣。
我們常說民間還有很多珍寶等待著去發現,但又有幾個人,是真的透過學習研究用愛好去實價購買,或者以實戰派的方式用關乎飯碗的技術,去搏利潤的呢?大多數人僅僅只想撿“天大的漏”,然後一夜暴富,卻不想承擔一絲一毫的風險。
這種玩家要是能成功的話,那老天真的瞎了眼。
從來沒見過哪個人是真的靠“以藏養藏”獲得成功的,也從來沒見過花幾百塊撿漏“國寶”的人真賣出去的。只有那些如老僧入定的資深研究玩家,和已經在市場摸爬滾打很多年的實戰派高手,才是贏家!
所以,就算以後關於收藏的法律完善了,國家全面“解禁”文物收藏了,平臺透明化了,專家和騙子餓死了,依然還會存在“資訊差”。因為幾乎所有行業,真正賺大錢的方式就是“掌握資訊的準確性”,說白了就是一個半吊子和一個掌握知識渠道的高手,相互之間的能力差距那可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