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曆年間,在蘇州府錢塘縣發生了一件怪事,當地善名在外的員外爺鄭老爺家一夜之間將家財都分給了當地的窮人,而鄭老爺一家也從此沒有了去向。
錢塘縣鄭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鄭家原先在北方做生意,聽說祖上還曾是皇商,不知為何南下來了錢塘。鄭家在錢塘開了兩家絲綢生意,據說這兩家生意分別又鄭員外的妻子和小妾分別掌管。
鄭員外的妻子是個才女,鄭家絲綢的織法和染色的技術都是鄭員外的妻子掌握的,因此鄭員外對這個正妻言聽計從,而鄭家的絲綢也卻是色澤靚麗、質地柔順。
鄭員外的小妾朱氏據說是京城出名的繡娘,這繡娘雖身份卑微,但繡品十分精湛,而且繡孃的刺繡花樣總是跟別家的不一樣,或許花色有所不同,或許花樣比較新鮮,很多年輕的姑娘小夥都很喜歡。
正妻和小妾分管兩家鋪子的結果就是兩家的絲綢布匹不太一樣,鄭夫人主管的東街的大鋪子,裡面的絲綢色澤、質地還有刺繡都很不錯,只是刺繡的花樣沒有太多特色,來這裡採購的都是當地的富戶。而小妾朱氏主管的鋪子在北街,鋪面比較小,但客人也不少,不過大多都是殷實一點的家庭或勾欄瓦舍的顧客居多,這裡的絲綢料子雖差點,但勝在花樣繁多且比較特別,更能滿足顧客對美的需求。
鄭老爺雖有一起一妾,但膝下僅有一女,據說朱氏入門後的第二年,給正老爺生了個兒子,可惜孩子早產,沒活過百日就夭折了。也正是因為這事,朱氏病了好久差點也撒手而去,鄭老爺心中感傷又覺得對不住朱氏,就給她盤了一間小鋪子由她經營。
鄭老爺的夫人常氏本是和鄭老爺兩小無猜一同長大,蓋因鄭家和常家從祖輩起就開始聯姻,常家有位擅織染的祖母,因此,常氏的織染技法也十分精湛。這也是鄭家的絲綢能做大做強的關鍵。常氏給鄭老爺生了一個姑娘後便在無所出,或許跟總負責染料的配製有關,總之這麼多年來,鄭老爺就有一個獨女,名喚鄭如霜。
自15歲出嫁後,除了回門省親和年節偶爾回家探望,鄭如霜很少回孃家,而孃家來信叫她回去也從而未有過。所以收到家中來信後鄭如霜就著急想回家。奈何天色已晚,在丈夫的百般勸說下,鄭如霜才放棄了連夜趕路的想法。
次日,鄭如霜帶著貼身丫鬟,在護院的陪同下踏上了回家的路。三人馬不停蹄趕了一路,本來傍晚時分能到錢塘的,可誰知半路遇到一個老翁。
這老翁似是發病了,他面色蒼白地倒在鄭如霜回家的路上,發出微弱的呻吟聲,四周都是山野小路,若放任不管,再等下一個好心人不知何時了,可藉助了老翁就會耽誤自己回家的行程。幾番糾結下,鄭如霜還是決定帶上老翁進城。本來不大的馬車,多加了一個生病的老翁,礙於禮制,鄭如霜只好坐在包廂外,護院則下車牽著馬車,這一來二去車程就慢了很多。
眼看當夜趕不到家,鄭如霜索性就在臨近的縣城落腳,順便請郎中來給老人看病,一應開銷全由她負責。她安排護院留下照顧老人,直到康復了再來尋她,而自己則僱了一個車伕送她回家。次日到家的時候,已然是晌午時分。而到家了她才知道,母親病重將不久於人世了。
鄭如霜聞聽此言,哪裡還顧得上別的,直奔母親的病房。只見常氏虛弱地躺在床上,面板蠟黃,形容枯槁,聽到女兒的哭喊,常氏努力睜開眼皮,看清來人是女兒後,伸出如枯木般的手輕輕撫上女兒的淚胖。
是夜,鄭如霜守在母親病床前,她牢牢地握著母親的手,生怕一鬆手母親就走了。常氏心裡有很多話想對她說,可如今她就是想叫一聲女兒的乳名都要費很大力氣。
三日後,常氏終究還是撒手人寰了。出殯前夜,夫家的護院帶著之前救助的老者趕到了鄭家。老者說無論如何都要當面跟鄭如霜道謝。到了鄭家才知道鄭如霜的母親去世,到靈堂敬完香,老人蹣跚地走到鄭如霜面前,作勢就要下跪。
鄭如霜哪裡感接受這年齡都足以當自己爺爺的老人的跪拜,趕忙起身扶起老人,交錯間老人低聲地說了句:“不要一個人睡覺。”然後就是各種道謝和寬慰的話。
送走老人後鄭如霜還有點摸不著頭腦,為什麼“不要一個人睡覺”,會不會自己聽錯了。本來她收了很多天的靈堂,今夜卻是有點熬不住了,想著晚上回屋休息一會,被老人這麼一說,她的睏意到沒那麼深了,也就沒有回屋睡覺。
沒成想次日鄭家出了一件駭人聽聞的慘案。一個女僕慘死在鄭如霜的閨房,身中數刀,等人發現的時候已經身亡了。這下鄭員外也坐不住了,他立馬報請官府來人查驗,出殯的事也被耽擱了下來。
三天後,官府在鄭家抓到了殺人兇手,就是鄭家的妾室朱氏,朱月蓉。
女僕之死乃是誤殺。案發後,官府立刻封鎖了鄭家,任何人不得進出鄭府。透過一番調查更是鎖定了殺人者就是鄭家人。當夜,被殺死的女僕小紅因為太困了想偷懶休息會,迷迷糊糊就進了鄭如霜的閨房。鄭如霜自出嫁後,閨房一直給她留著,直到她回來才打掃了出來。當天,朱氏多番勸慰鄭如霜不要累著自己,不然死去的常氏也難以安心。所以鄭如霜才決定回屋小憩一會,可碰巧趕上老翁前來,就沒有去睡。當夜也有下人看到朱氏慌慌張張地從鄭如霜的院子裡出來回自己的小院去了。
一開始朱氏還堅決否認,說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直到官府在朱氏屋中一個暗格裡搜出了帶血的衣衫和匕首以及一個小小的乾屍後,朱氏才招供是自己所為。而這一招供也牽扯出了一個更大的秘密。
當年,朱氏進門後,常氏待她如親姐妹一般,朱氏對常氏也十分信任和愛戴。彼時常氏已經有了女兒鄭如霜,而朱氏在如霜8歲的時候,懷上了孩子,也就是鄭家早夭的兒子。兒子死後,朱氏雖然傷心但也不至太過不能接受。可朱氏的孃家來人看她的時候,發現她屋裡養了兩種不適宜孕婦的花,而這兩盆花都是常氏派人送來的。
如此朱氏才知道,自己兒子早產並不是因為自己身體不好,而是常氏有意為之。仇恨的種子自此在朱氏的心中生根發芽,她先是博得老爺的同情,有了自己的鋪子,給自己創造接觸染坊的機會。
染坊一直是常氏負責,所以常氏每天有很長的時間都會在染坊。朱氏透過孃家人購得一種慢性毒藥,這種毒藥是一種染劑,能夠增加顏色的鮮豔度,同時對人體也十分有害。於是,每隔一段時間朱氏就會藉著訪查學習的名義到染坊放置毒藥。官府開棺驗屍後,發現常氏果然中毒而亡。
直到鄭如霜回來,朱氏看著病床前她們母女情深,本來因常氏病重而有所消解的怨恨反而比以往更深,才滋生了要殺死鄭如霜的想法,於是有了後來勸她去休息以及誤殺僕人的事情。
命案瞭解,鄭員外看著蕭瑟的宅院心中難免傷痛,都怪自己太過想要一個兒子,才讓常氏對朱氏的孩子起了殺心,其實他心裡對女兒的疼愛並不少,但這些話再也沒有機會說給常氏聽了。
回家的路上,剛出了縣城,鄭如霜一行人又遇到了之前的老翁。想到老翁一句話救了自己,鄭如霜既感恩又好奇。她下車親自跟老翁道謝,並詢問老翁是怎麼知道有人要殺自己的。
“我並不知道有人要殺你,只是在給令堂敬香的時候,我聞到一股濃重的氣味,這種氣味我在別的屍體身上聞到過。所以推測你母親的死另有蹊蹺,而能如此下毒害人的必定是你們身邊的人。所以才讓你留在靈堂,不要一個人睡覺,靈堂人多眼雜,萬一有人想害你,也不好下手。”
不僅如此,老人回家後還告訴自己的兒子這其中的蹊蹺。而老翁的兒子就是當日來鄭家驗屍的仵作。鄭家出事後,老翁的兒子便把老翁的懷疑告訴了知縣,這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找到了真兇。
其實,老翁就是本縣的老仵作,如今年紀大了便退休了,出城採藥的時候舊疾復發,幸好遇上回孃家的鄭如霜,才得以保住性命。而老翁為了報答她,才多留了一個心眼,並讓兒子推波助瀾,好藉助官府的力量早日查到真兇,保鄭如霜平安無事。
作者的話:
佛說凡是皆有因果,種什麼樣的因就得什麼樣的果。常氏因愛女心切加之嫉妒她人,才起了害人之心,殊不知害人終害己,最終不僅害死了自己,還差點害死了女兒。而鄭如霜既是心急如焚也還是選擇救人,殊不知救了別人也救了自己。而朱氏,雖是個可憐之人,卻因用錯了方法讓自己難逃法網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