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的商業古街是東西南北縱橫的四條街道,出喬家票號有個十字路口,這裡是四條街道的匯聚點。路口有一株數百年的古樹,一半的枝椏已經乾枯,在粗大的枝椏上又冒出了幾枝,在隆冬裡枝條泛著暗綠,蘊含著無盡的生機。淡淡的冬陽升起來了,街上熱鬧了許多,除了來來往往的遊客,還有那些一眼望不到頭的店鋪,這條繁榮了六個世紀的大街,現在繁華如舊。
十字街口最鮮明的標誌不是這棵老樹,而是一塊石碑。雙層的底座,石碑呈六角形。碑的正面是豎著的幾個大字“今日無稅”。其它幾面刻的內容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長山知縣金鋱來周村視察後親自撰寫的《周村義集記》。
閱讀完這些文字,我方知道周村商業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一個人物,李化熙。李化熙原為明崇禎七年(公元1643年)進士,官至四川巡撫;後歸順清王朝,官至刑部尚書;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辭官回鄉。當時周村集市繁盛,形成城市雛形。但是官府的苛捐雜稅和豪猾惡棍的敲詐盤剝,制約著周村商業的發展。為發展家鄉經濟,辭官回鄉的李化熙,“歲備周村市稅”,代替商人繳納稅款,在周村城內開設義集,在周村大街的北邊首立“今日無稅”碑,自己承擔了全部市稅,使周村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保稅區”。 李化熙死後,子孫六代,代繳稅200年。
這200年,周村經商無稅之風傳遠近南北,各地的商人蜂擁而至,周村成了商賈雲集煙火鱗次的“旱碼頭”。從此以後,大街逐漸成為布行、雜貨行聚集經營的商業貿易中心,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周村,成為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一座商業重鎮,並享有“旱碼頭”、“金周村”、“絲綢之鄉”等美譽。當時諺雲:“大街不大,日進斗金。”是毫不誇張的。
如果說,喬家的票號彰顯的是一種“誠信”的經商理念,這座無稅碑,書寫的卻是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的仁人情懷。
懷著震撼的心情離開石碑,轉入下一個街道。路變成了青石板,沿古街的牆上,貼滿了電視劇的劇照,這裡還是許多電影電視劇的拍攝基地。張藝謀導演、鞏俐主演的電影《活著》,電視劇《旱碼頭》、《大染坊》、《闖關東》等,都在這裡拍攝。
這些拍攝景點現在都成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泥塑的劇中人物栩栩如生,一顰一笑,一招一式,在演繹著當年熱氣騰騰的生活。起初我以為導演之所以看中這裡,是因為這裡的古街是不用搭制的佈景,看完介紹後方知,這些電視劇的人物,許多曾生活在這片大地上,他們在周村完成了他們人生的華麗轉變,譜寫了一段商業帝國的神話,電視劇只不過把他們的故事延續或傳播。
太陽漸高,人流如織,沉寂了一晚的大街又恢復了熱鬧。一個個牌匾上燙金的老字號“瑞蚨祥”、“順義堂”“鴻祥茶莊”“田中染織廠”似一部長卷一節節舒展開,歷史復活了。眼前的青瓦紅牆、灰磚土壁,布市銀街、當鋪藥店、茶樓染坊、客棧古玩,依稀見證著當日的繁華——街道依舊縱橫,店鋪依舊林立,客商依舊雲集。
恍惚裡,感覺這裡就是北京的王府井,就是山西的平遙古城。只不過王府井少了青磚古瓦,平遙多了些戰爭的硝煙。看來這裡被著名建築專家阮儀三教授譽為“中國活著的商業街市博物館群”並不是徒有虛名的。
走在古街上,每一步都讓人盤桓,許多飽經風霜的老宅子,猶如一本本泛黃的線裝書,世紀交替,歲月輪迴,在生生不息的時光流逝中,古老的宅院讓每一位到這裡來的遊客,輕嗅沉澱的書香。
宅子皆是幾進的院落,每座院落都是典型的四合院,院內都有一個或兩個大水缸,石制的,是當年的匠人一小錘一小錘鑿出來的。院內均植四棵樹,動輒上百年,有一棵千年的枸杞,葉子早就脫落,長長的枝條垂下來,似乎一個蒼蒼的老人,默立在歷史的深處。院內都有壓水出的水井,用鐵絲網罩住了,依稀還能看到井水清冷的光。
瓦脊上都裝飾了一些瑞獸,數個世紀以來,這些小獸站立房頂,看蒼雲白狗,看世事變幻。宅院的主人變成了人們口中相傳的“從前”,院內的遊客一撥撥來去,歲月把書頁變黃,書裡的故事濃縮成歷史。
我站在空闊的院落,望瓦脊上蒼色的天,看天空下黛色的瓦,眼睛觸控過那些斑駁的牆磚,陳舊的檁木,久久捨不得挪開步子。周村,這個明代嘉靖年間始有的“周村店”,繁榮在從康熙至道光的150年間,後來雖幾經沒落,但骨子裡的大家氣,骨子裡的厚重氣,是不會衰落的,就如這些大宅院。
又回到石板路上,就覺得腳底都鑲嵌著時光。我一直以為,煙花三月是適合江南的,而蕭索的冬季是適合古街的。走在這樣的街上,人內心深處的那種歷史的悠遠感、自身的渺小感、歲月的滄桑感、朝代的更迭感,都會瀰漫開來。會覺得心裡塞滿了東西,那是一種如鯁在喉,想說卻又不能說的糾結,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攥住了小小的心臟,有一種窒息的快感,一種溺水前的徒勞,一種陡然浮出水面的暢快;還是一種山重水複之後的百折千回,一種柳暗花明之後的別有洞天;是一個人獨坐凝思的小,是天地包蘊無邊的大——這是人生的百般滋味。
我享受這種感覺,周村能給我這種感覺。周村是屬於古代的,它的古韻穿越數百年,依舊悠悠在每一條街巷。這古,不僅是建築的滄桑,也不僅是商品的古樸,而是核心深處散發的、中國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古仁人之風。在緩步慢性中,不僅僅是眼睛的“觀”,更多是頭腦的“思”。這是讓人安靜沉思的一處大街,是令人反省追問的一處大街。
當你浮躁的時候,當你迷失的時候,到周村來吧。來這裡找回農耕時代的一些原始樸拙的東西。這樣,你會把那個“人”字寫得工工整整,會把那個“人”字活得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