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打小就對北京歷史建築和名人故居背後的文化與故事感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的忙碌,許多記憶變得模糊,身邊的老人逐漸老去,同齡人也多被家庭和工作裹挾,少有交流。
機緣巧合下,因從事旅遊行業,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大家都希望透過記錄一些北京的歷史文化影像,捕捉北京城日漸稀薄的傳統文化氣息,將北京人的精氣神傳承下去,也希望能為來京旅遊、在京工作生活的朋友們更真實具體的展現北京不為人知的一面,那裡沒有國際化、沒有商業內卷、沒有數字鴻溝,只有翠柏的蔭涼,紅葉的窸窣,湖面的清漪以及古鐘的迴響,下面幾期我就跟大家聊聊一座位於北三環邊上的一座百年古剎,以及寺內一口飽經600年滄桑的古鐘。
北京城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經歷了5朝更迭,尤其是明清兩代帝王的開拓,古代皇家的祭祀文化以及與它相匹配的建築源遠流長,老北京人所說的“九壇八廟一口鐘”就是皇家祭祀文化最為典型的代表,廟壇大家都好理解,但鍾是如何跟祭祀搭上邊的呢,其實這口鐘叫永樂大鐘,因建於明永樂年間而得名,清乾隆以來,每逢旱年,皇帝都要到放有永樂大鐘的覺生寺祈雨,每年12月31日還要敲鐘108下,福澤天下,這口鐘也有祭祀祈福的功能,因此與九壇八廟並列。
在詳細介紹永樂大鐘之前,先給大家說下現在存放這口鐘的地方——位於北京北三環西路的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這裡原名覺生寺,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北京現存的一座規模比較完整的寺院,因寺記憶體有一口明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鐘聞名於世,俗稱大鐘寺。但是現在這裡沒有佛像也不能燒香,主要展陳海內外各種名鍾,博物館門口就有一個公交站,站牌就叫大鐘寺,博物館票價30元,每週三前200名參觀的遊客免票入內。
鍾韻洪鳴
大鐘寺山門匾上有“敕建覺生寺”這幾個字,是雍正皇帝御筆,“敕建”就是皇帝下旨修建的意思,不過和天壇北海里“御製”某某建築相比,規格還是要低一檔的,後者的建築都是皇家專用的。
過了山門,迎面建築是天王殿,東西是鐘樓和鼓樓。天王殿內部並沒有四大天王,它實際上是這座古鐘博物館的第一個展廳——鍾韻洪鳴展廳,不過這個展廳也只有一件展品,就是在地上的一個銅盤,銅盤中間標記著永樂大鐘以及覺生寺方圓十里的歷史遺蹟,以前聽老人講,清代時,每當鐘聲敲響,方圓10公里都能聽見悠揚的鐘聲,現在很少敲鐘了,但只要您站在這個銅盤的正中間,也能聽到鐘聲,因為這個銅盤正上方有一個擴音器,聲音不僅渾厚,而且餘音有時遠時近之感,如果您來到這裡,不妨感受下不見鐘形先聞鐘聲的奧妙。
因篇幅有限,本期關於大鐘寺的介紹就先更新到天王殿,關於其他展廳以及永樂大鐘的介紹,敬請關注下期,如果您有關於北京旅遊的任何問題,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