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和各位聊了小型張是何時走下價格神壇的,就有小夥伴好奇,隔壁的小全張會墮落到今天這步田地。
相較於小型張的行情,小全張就不能用“步下”,而應該用“墜落”。
要說2021年發行的眾多郵票中,行情最慘的,肯定要屬9月15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小全張:
時隔兩年,中國郵政再次發行小全張,但是這枚小全張一經面世就憑藉其溢價銷售,引發討論。更憑藉其590萬的計劃發行量,穩穩成為打折票中的一員。
在中國郵票發行史,上一次在小型(全)張500+w發行量,還是在1988年發行的“三國”(一)小型張的532萬。
1958年5月1日發行紀47《人民英雄紀念碑》郵票,隨後在5月30日發行“小全張”。雖說以我們今天的視角來看,這枚小全張漲的跟小型張似的,但是,其確實是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首枚小全張。
因為種種原因,在小全張所發行的品種,遠遠低於小型張的品種數量。在“老紀特”郵票時期,僅發行了“紀念碑”、“關漢卿”、“世乒賽”和“建國15週年”四種,即便進入到“JT票”時期,其發行不過是“科代會”、“名樓”和“亞運會”三種。
在中國“改開”之後的80-90年代迎來的“炒郵”時間中,郵政所發行的小全張,雖說有溢價銷售的慣例,但是其行情絲毫不比同時期的小型張行情薄弱,甚至有些時候風光程度超過同時期發行的小型張。
時間走到了1992年,中國郵票進入了“編年時代”,在編年時代的第三年,中國郵政迎來了首枚小全張——《中國古塔》。
當時傳出這套郵票將同期發行小全張的時候,各位想想,前有“名樓”的高行情,加之“編年小全張龍頭”的名號,還有影雕套印的技術加持,最後再新增幾十年如一日的“減量”,導致各地郵政紛紛增加產品預定量。這枚小全張的發行量定格在1673.6萬,直接導致本應該是1994年12月15發行的小全張,延遲到次年的4月10日才開始銷售。這一頓操作下來,直接拉高了這枚小全張當時的行情,但是郵政的“騷操作”才剛剛開始。
在1995年,中國郵政因為延期兌付了《中國古塔》小全張,導致該品種市價一路高漲,於是又發行了《第4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小全張:
這枚“世乒賽”小全張是慶賀中國隊再次榮獲大滿貫,而在同年8月14日發行的慶賀類“特供郵品”。這枚小全張不僅售價是面值的十倍,更是因為其511.36萬發行量,導致當時很多預定戶的年冊中,僅僅是一枚紀念張。
在同年9月份,為了慶賀首屆在北京發行的“國際郵票、錢幣博覽會”採用《桂花》郵票,製作小全張,並且同時間還發行“無齒特供”。有齒小全張發行2482.76萬枚,而無齒小型張發行56.7萬枚,這在90年代末期的“炒郵狂潮”中,一時風光無二。
如果說小型張行情是步下“價格神壇”是一個“時代縮影”,而今天小全張所面臨的“人嫌狗厭”局面,就完全是中國郵政“可持續涸澤而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