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11月檔,國產院線片單的票房成績中規中矩,有驚喜,也有遺憾,有社交平臺的熱議出圈,也有口碑平臺的褒貶難斷。後國慶檔的餘溫正盛,也為電影人與觀眾新一輪的「相愛相殺」貢獻了最敞亮的擂臺。#11月檔的哪一部影片在你心裡風過有痕?#請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看法。
"
作者 | 醒醒
隨著《駭客帝國4》正式定檔明年1月,《蜘蛛俠:英雄無歸》釋出IMAX版預告並於北美宣佈定檔。如此看來,2021年最後一個月的院線依然將是一派國產片百花齊放的光景。
無獨有偶,在已經數不清是第幾個沒有歐美大片上線的全國產影片檔裡,剛剛結束的11月交出了一份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票房成績單(以下提及的票房資料來自燈塔專業版,均為截至發稿前)。
王朔擔任編劇、完全有資格被定義為「名家名篇」去期待的《不老奇事》,在網友「前半段青春疼痛片,後半段醫療奇幻片」的調侃中收穫平平,票房不足4000萬。
依託足夠傳奇的人物底色與故事而生的《梅豔芳》,在主創一度令人十分動容的誠意之下,口碑依然出現了粉絲情懷與憤慨皆全數拉滿的兩極分化,票房定格在1.07億。
前期因獨居女性安全問題而在全網話題度頗高,卻因與現實逐漸脫節的敘事內容逐漸失去市場的《門鎖》,最終拿下2.3億的票房成績。
憑藉#劉德華張涵予範偉17年後再同臺#的名場面狂掀一輪爺青回的《鐵道英雄》,卻依然難逃主旋律電影后勁不足的市場瓶頸,僅收穫1.29億。
如果成績單看到這裡皆在你的情理之中,那麼11月檔青年導演們的表現倒也確實擔得上一句意料之外。
儘管沒能擺脫「作者電影」的標籤,從平遙走向院線的《野馬分鬃》在排片壓力下將1000多萬票房收入囊中;從萬合天宜走出的青年導演劉循子墨將一出帶著懸疑色彩,披著高階劇本殺外殼的「鬧劇」,狂攬7.4億票房,成功在11月檔的票房榜上《揚名立萬》。
長久以來,觀眾對於電影的激情買單率都被定義在票房成績上,無外乎電影本就是視覺與聽覺的直接刺激下誕生的藝術,而人總會習慣性的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者換句話說,為自己的情緒需求買單。
依賴於較為良好的觀影環境,除卻不可抗力因素,如今的票房成績和內容質量基本可成正比。但仍有大量的電影創作者囿於如何才能讓作品精準空降觀眾的情緒領域,與其共舞,實現真正的雙向奔赴。
1號認為,不如將11月檔的驚喜與遺憾作為一個契機,和這一結論的背後邏輯打個照面。
用力過猛的情緒消費,只會淪為浪費
想要成為觀眾情緒的引導者,帶商業性質的電影人的第一門功課,往往是從理解情緒發生的契機在哪裡而開始的。
如今,電影院裡同期線上的、可選擇的觀片題材頗為豐富,而觀眾最終會走進哪一個放映廳的決定性因素,大多來自於網際網路的熱議或自我情懷的滿足。
將獨居女性安全問題盡數擺上檯面的《門鎖》,顯然打算從前者尋找到突破口。
早在電影上映前,《門鎖》宣發的先行議題就圍繞著獨居女性安全掀起過一陣熱議潮。除了在先行預告片中保留了濃郁的懸疑氛圍,叫人又驚又奇外,主演白百何為獨居女性安全問題發聲的物料,也透過網際網路的傳播瞬間牽起了觀眾,且不止是獨居女性群體,對這部電影即將帶來的關於社會熱點刻畫的期待情緒。
也正是有了這樣情緒飽滿的鋪墊在前,被吊起好奇心而選擇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只會更加嚴格。
關於《門鎖》故事內容結構上的問題全網有跡可循,這裡不多贅述。前期畫面與配樂的融合足夠「一驚一乍」的叫人忘記手裡還捧著爆米花,但當配角悉數出場,人物合理性開始漸離軌道,所有立在前面的flag,諸如「這是一部闡述獨居女性面臨的各種焦慮與困惑的電影」都被蜻蜓點水地一筆帶過。
因此,已經形成了良好「反詐」意識的電影觀眾腦中不自覺地警鈴大作,為這樣的噱頭營銷反手就是一條朋友圈,成功阻止了下一位想要走進放映廳的朋友。
如果你是為網際網路熱議激情買單的其中一位,也許只會感慨「又浪費了兩個小時體驗什麼是如坐針氈」。但如果你是為成全自己的情懷,渴望重溫經典,復刻回不去的時光而走進過11月檔的放映廳,某種情緒消耗帶來的後勁也許會更加揮之不去。
幾乎所有看完《梅豔芳》的觀眾都有一個共識:「很好哭卻也很好吐槽」,「有幾分誠意卻也絕對不完美」。
撇開演員選角問題的爭議,前期宣發透過主創的長文陳情、一眾電影人出鏡緬懷,確實叫人破防,那根儘管跨越了18年的時間,從未停止過懷念的神經也被隱隱牽動。但有些遺憾的是,正經故事的單薄、大眾情懷的過度消費還是成為了《梅豔芳》和觀眾之間始終橫亙著的那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不難理解的是,人物傳記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想要完美復刻,內容製作層面上存在難以突破的壁壘,何況梅姑的一生本就是一部道不盡的傳奇。但刻意將觀眾,尤其是帶著懷念的深情前來觀影的觀眾,隱藏最深的「逆鱗」選擇了原景重現甚至是強行美化的方式來處理,這部電影的主創顯然沒有弄明白自己的基礎受眾的情緒需求究竟該從何撩起。
都說「濾鏡太深容易失真」,電影創作者想要把握的情緒消費密碼有時確實能夠成為作品熱度的籌碼,但也需要承擔相應的「翻車」風險。過度的消費一旦淪為浪費,不僅突破創作瓶頸將會變得更加困難,國產院線的口碑長線規劃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標新立異的「先鋒」創作,需要安全距離
近幾年關於電影創作的探討,不約而同地把「共情」放在一部作品應該完成的基本要求的首要位置上。然而,撩情緒似乎不是一招鮮吃遍天的被動技能,畢竟電影創作出的百態人生不是所有觀眾都能跟著一發入魂的。所以更多的人,尤其是觀影梯隊的主力軍:年輕人,開始向新鮮的興趣領域移情。
在這一點上,青年導演梯隊的創作意識十分突出,因為他們似乎更懂得年輕人的興趣七寸應該怎麼打。
總結起來無外乎是要「新」、要「奇」,要「先鋒」。畢竟年輕一代的躁動不安總是有跡可循的。透過打破、偏離一些既定的創作系統與習慣是最直給的方式之一,但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
比如曾紅極一時的宿舍最愛喜劇系列《萬萬沒想到》。如果還能回憶起它的細枝末節,你會發現它的荒誕、離譜、無厘頭背後是叫人無法拒絕的上頭。
也因此從萬合天宜走到大熒幕的劉循子墨,足夠有能力讓這樣的「先鋒」再一次《揚名立萬》。但如果這裡的「先鋒」僅被解讀為「這是一部以劇本殺為亮點打造的作品」,格局就小了。
導演劉循子墨在媒體採訪中直言「我其實沒玩過(劇本殺),只是覺得第一部電影拍熟悉的領域可能更生動。」於是,一出屬於電影人的群像好戲就此開場。
當然,和這樣誤打誤撞討巧的宣發點相反的,也是「先鋒」創作帶來的兩極風險:為興趣買單繼而深陷其中,為興趣買單結果並看不懂。因此,「安全距離」顯得尤為重要。
前有《報告老闆》等系列的後勁不足,觀眾對無厘頭的審美疲勞可能會在同等套路之下持續「反感」。於是《揚名立萬》從一眾主創最熟悉的影視圈開始落腳,伴隨著「殺人犯竟坐我旁邊」的緊張氛圍,一場劇本會將資方的陰晴不定,演員的頤指氣使,導演和編劇難以自持的執念刻畫的幾乎滴水不漏。
觀眾在這場鬧得慌但也深意匪淺的戲裡把熱鬧看了個遍,電影圈的同行卻看出了不一樣的門道。一句「十個專案九個涼」引來影院內一陣笑聲,觀眾興趣值、同行共情值一箭雙鵰。
這是《揚名立萬》的「先鋒」所劃出的「安全距離」,不近也不遠。同樣在11月檔以電影工作者為主角的作品《野馬分鬃》裡,也能看到青年導演的「先鋒」創作意識正如渴望跑得更遠的野馬,卻遺憾地朝著「先鋒」的另一極奔去。
當我們同樣用「門裡門外」兩個維度來重看這部作品,就會發現問題所在。
門外的觀眾無論是因為何種光環關注到這部電影,興趣必然是入局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就在他們以為這是一部純粹放肆的青春片,正準備卸個妝來好好共情一場的時候會發現,關於主人公那些青春裡的躁動表達過於複雜和流於表面,以致內裡真正想要的表達的核心很難聚焦。
反觀門裡的觀眾,或者說,被允許進圈的這部分觀眾,除了熟悉的工作環境、深植於臺詞裡的文藝片導演也是自己的偶像以外,除了表白與致敬熱愛好像沒留下太多的後續。
用「巧妙的先鋒,是隻偏離既成系統一點合適的距離,偏離得太多了,反應就會是『看不懂』」來總結再合適不過。
「勢均力敵」的夢幻平衡,才能真正「雙向奔赴」
如果把電影人與觀眾比作一段親密關係的雙方,似乎沒有什麼比「勢均力敵」更能解答「如何才能實現雙向奔赴」的疑惑。
其實再通俗的說,整個國產商業電影市場未來更加需要的,是一種萬事萬物中皆可貴的平衡。
一方面,創作者的強勢和任性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查與自省。
首當其衝就應該是從零開始,從內容出發,真正地重視觀眾的情緒需求。任何時期,營銷鋪設不該僅限於噱頭髮酵,成為曲線救爛片的最後一根稻草。微博也於今日釋出了最新的話題公告,被公示的又一批因釋出純商業蹭熱度內容被處罰的營銷賬號背後,是越來越嚴格的違規行為清查機制。內容上的缺口想要憑藉話題熱度的刺激來完成絕地翻盤已經越來越難。
而反觀如今的口碑聲量場,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儘管評判標準還沒能完全服眾,但基本的公正性已經不是三千水軍能輕易撼動的了。
另一方面,創作者的弱勢和自我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平衡。
「看得爽」和「看不懂」首先需要的是巧思,緊接著就是對距離尺度的拿捏。
抓準熱點進行創作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做法,否則只能囿於只有借勢沒有造勢的尷尬怪圈。商業電影和作者電影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商業與他人的連結,而非沉浸式的自我表達。這種連結是微妙的,高階的,難度在於創作遇到瓶頸時的痛苦,是直接得過且過的隨便安上一段毫無邏輯的劇情,或者「目中無人」的表達一段只有自己才能get的激情澎湃,還是和有趣、新鮮、更靠近大眾的idea死磕到底。往往是一個關鍵的抉擇。
而作為觀眾,尤其是一個熱愛電影的觀眾,無視創作者的辛勞,跟隨輿論盲目判定任何一部作品的好壞顯然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保持高度敏銳的「反詐」意識來遮蔽內容糟粕和無腦營銷的同時,始終能夠堅持獨立的思考性與判斷力,給予更多的包容與肯定也未嘗不是一種熱愛它的最佳表達方式。
1號結語
電影是感性的表達,但歸根結底是理性的藝術。無論當我們致敬老一輩電影人的神乎其技,還是細品如今新生代電影人的青澀有餘,會發現它始終始於熱愛,忠於剋制。這一點在當下,無論之於電影創作者還是觀眾都同樣關鍵,而這也許也是未來的國產電影市場發展,能否真正實現藝術與商業完美雙向奔赴的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