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11年,八月十三日子夜,在北京雍親王府,這位未來的雍正皇帝迎來了他的第四個兒子“弘曆”。
弘曆自幼便聰穎智慧,深得祖父康熙爺的喜愛。甚至民間有傳說,康熙會把皇位傳給四阿哥正是因為對這個小孫子的寵愛。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內侍取出諭旨,宣佈弘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曆即皇帝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大清王朝在這位乾隆皇帝的治理下,達到了它的巔峰,國富民強,經濟繁榮,國家GDP可以說是居世界首位。
也就是這樣一位帝王在近些年的卻被人們,貼上了不好的標籤:“好大喜功,遊山玩水,不思變革,閉關鎖國,寵信貪官”
雖然這位帝王在某些方面的確延緩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但他的這五大功績是我們不可否認的。
一、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派兵征討,但久而無功,乾隆帝處死前方主將,改派嶽鍾琪為總兵,討伐金川。乾隆十四年(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乾隆再次派兵徵繳,沒想到的是,昔日的仇敵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聯合反清。戰爭之初,清兵接連敗績,於是清廷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經多次血戰,清軍於乾隆四十一年初取勝。自此大小金川叛亂被徹底平定。
二、平定準噶爾叛亂
從康熙時期清朝就已經開始對準噶爾用兵經過了幾十年的鬥爭,到了乾隆時期準葛爾勢力也並未完全解除。
1755年,乾隆帝趁準噶爾內亂之機出兵進佔伊犁、擊潰達瓦齊軍,並於1757年平定阿睦爾撒納的叛亂。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俄國遣使告知阿睦爾撒納已死。清廷派人前往邊界驗看屍首。至此,準噶爾被完全平定。
三、平定大小和卓
西北的大小和卓兄弟趁阿睦爾撒納作亂之機,同時發動叛亂,1759年,大小和卓也被平定,至此,新疆區域被完全納入中國版圖,並設定伊犁將軍,對其進行管轄。
四、修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開始纂修《四庫全書》。他覺得,自己在武功方面已經有了十分大的成就,而他又特別崇拜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受康熙的影響,他也想以漢家文化治理天下,因此他決定修纂四庫全書。這不僅僅是一部書,而是收集了天下各種典籍,包括古今中外。四庫全書的編纂使得很多典籍得以完整儲存,更使得中華文化的到來極大的保護。
五、平定臺灣叛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臺灣彰化地區天地會頭目林爽文率領千餘人,在臺灣發動叛亂,隊伍迅速發展到3000人,攻破臺灣北部眾多城池,成為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叛亂。1788年,乾隆帝發兵圍剿,經過多次易帥,最後在福康安的統領下,將林爽文俘虜,押往北京後被凌遲處死。臺灣叛亂的平定也成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