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鐘聲敲響,
2008年開始了。
在大家都認為開年就有好彩頭時,
這個年份進入了一個“很奇怪的”軌道上。
從1月9日開始,一場大雪襲來,
華中華南地區,幾乎都被這場空前的大雪覆蓋。
到1月31日,雪災帶來損失高達幾百億,
數百萬人在雪中艱難轉移著。
2月1日開始,一檔名為《社會記錄》的節目,撤出CCTV。
2月12日,斯皮爾伯格退出奧運會準備工作。
2月19日,62歲的沈殿霞離開人間。
2月21日,轟動的陳冠希事件後,陳冠希官宣永遠退出港娛。
4月7日,奧運聖火正在傳遞,
在巴黎中“險些被奪”。
5月8號,奧運聖火登頂珠峰。
5月12,一場大地震兇猛襲來……
5月19日,每個人都留下記憶深刻的“三分鐘”。
在全國人們陷入了一種集體情緒的“低谷”時,
此時,一個叫張藝謀的男人,
他還在忙碌著一件事——奧運開幕式。
早在06年,他就正式上任北京奧運會總導演,
但他怎麼也沒想到,真的來到2008年的時候,
發生瞭如此多的“大事”。
也許這是在告訴他“好事理應多磨”。
然而怎麼把這件好事辦好,辦到全國人民滿意,
這在當時誰也不敢出來說這個話。
但從他願意領受這個“重大使命”那一刻開始,
無論中間發生什麼,
他沒準備好也得準備好,
他必須在8月8日這一天,
代表全國人民向世界人民說好一件事
那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
這個命題很大,尤其對於一個擁有著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度,
肯定不能就用堆砌的方式,一股腦的全堆到一場開幕式裡。
但這幾千年裡的好東西實在太多,就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那剩下的精華也依然多到難以選擇,
到底該怎麼把幾千年文明精華中的精華,濃縮到三個小時左右的開幕,
這恐怕是隻有中國這種文明古國才會有的煩惱,
而這種煩惱,曾經一度讓總導演張藝謀壓力大到喘不過氣來。
但張藝謀有個特點,往往壓力越大他越能“出好東西”。
所以他當初在十三個導演高手競選總導演時,
愣是就把李安陳凱歌等人,給“幹掉了”。
儘管當時許多人根本不看好他,儘管他的片子國內國外反響都有不錯的,
但拍得很爛的片子也常有,尤其06年他剛導一部《滿城盡帶黃金甲》,
就使得他爛評如潮。
如此發揮不穩定的一個導演,怎麼能讓大家放心他搞開幕式?
這讓諸多觀望者極其的不安。
一旦在開幕式搞砸,那可是中國人承辦的第一屆奧運會,
一切都是無法再推倒重來的。
當時的美術總設計師也直言,別想著拿這來搞實驗,
等著下一次舉辦能更好,沒這等好事。
他也知道,
砸一次就徹底“出盡洋相”,人生掉進最低谷,
而且那將不是丟他一個人的臉的問題,
包括在座的每一位中國人都要跟著丟,
所以一旦發生,丟的臉簡直丟大了。
然而當各界對他爭議不斷時,
身邊與他共事的人,卻對他完全是不一樣的評價,
音樂總設計陳其鋼就對他評價極高,
認為這場開幕式導演,非他莫屬,
全國十多億人,再也找不出可以勝任這個使命的人。
副總導演張繼剛,對他一樣評價毫不謙虛,
堅定認為他,就是當今中國的第一流導演,
更是第一流導演裡的首名,
這評價真的就把他“抬高到極致”,
可那時候開幕式一切都還在路上,
所以沒人把他這些共事的人,那些聽起來很像“吹捧”的話當回事,
大家只看結果,而不是看同事怎麼誇獎你。
然而正因為這樣,大家對張藝謀這個人,
也沒有真正瞭解。
他曾經為了學拍攝苦於沒有錢買相機,
不惜“犧牲”自己的身體,換來了它,
這是一種很不值得效仿的“為藝術獻身”,
但也是他那些同事認可他的原因所在,
陳其鋼深刻了解他這一點,
他是一個可以為了玩藝術,玩上命的人,
在藝術面前,他不存在絕境,
因為他可以為了藝術,幫自己盡最大努力,
去找到一條生路。
所以他直到37歲才開始拍自己的電影,
從來沒有恨自己大器晚成過,
因為他的熱愛在這裡,沒有早晚,只有盡情盡興。
一旦開始,就一定會用最大努力完成它。
所以儘管他成功接到開幕式總導演使命,
但他《黃金甲》屬於未完狀態時,
他在拍攝電影的同時,可以完全不耽誤對於開幕式的構思。
每天無論熬到多晚,
他都可以六點起,
然後一忙起來,
他中午完全不需要休息,
可以說就是一個搞藝術的“鐵人”。
他完全能隨時隨地就開大會開小會,
因為對於他來說,想要出來創意靈感這些東西,
絕不能靠按部就班,因為靈感隨時都可能會來,
所以與他共事的姜浩揚,說他完全可以就地開始跟你大談創意,
他希望那些一閃而過的靈光,可以都被捕捉下來,
因為一旦擱置下來,就再也找不回來。
而你看他這麼“隨意”,
但他光是創意方面的會議,就主持開了兩千多場,
數量上相當恐怖,
當跟他一起開會的人都累得不行了,他還在那兒手舞足蹈,
熱情未減絲毫。
這是為了藝術,也的確是不想“丟人”,
他不希望以後當著國人的面,都覺得自己給大家丟人了,
這將是一輩子的挫敗。
但就算他召集來國內所有的牛人,跟自己一同靈感碰撞,
被否掉的創意依然一個接著一個,
這讓他一度抓耳撓腮,因為沒用上的創意,
再好也得扔進垃圾桶裡。
而可能這個創意他們正有著極大熱情去想要實現,
突然爭著爭著,這個創意變得越來越乏味,
創意突然就死了。
這讓他和這麼一群創意大師,有時候真覺得走向“窮途末路”了。
但他有個極好的地方,他沒有那種“唯我獨尊”的架勢,
他儘管貴為總導演,卻始終把自己放在可以聯動所有人的位置上,
所以連陳丹青這樣的人,對他都沒有任何反感,
指出他對自己堅定的東西,
可以堅守,但又能不強橫的堅守,
願意去接納其他人意見。
這對於搞藝術的人相當不易,
因為這相當於你必須“學會妥協”,
而不是一言堂,不然其他人的存在將失去意義。
他始終留有這層“覺悟”,讓自己清醒的認識到,
他這總導演就是來給在座的諸位“搭橋”,沒什麼高大上,
有時候甚至可以卑微到成為“一根繩子”,任由拉扯。
不然那些沒完沒了的會議,遲早都得拍桌子走人,
然而因為有他在其中協調,大家從未紅過臉。
所以“妥協”在這時成為讓藝術最大化的超能力,
而幸運的是,這種超能力就在他身上。
要換做是“極其自我”的陳凱歌來,肯定就是另一種場面。
所以到目前為止,他的那些同事沒有“睜眼瞎誇”,
他確實很適合這個人選。
他也並非那種只會隨大流的人,
如果真是如此,這開幕式肯定就亂成一鍋粥,
該有主見時,他肯定堅定拿主意。
所以本來有一個“格爾尼卡”的創意,
讓蔡國強用煙火,翻卷燎過一幅畫已經拍定,
但一年過後還是“扔了”。
在眾多創意中如何“忍痛取捨”,這極其考驗他這個導演的“抉擇能力”,
要這個,就不能要那個,
一定是要非常清楚,非常堅定的。
沒有站在他那個位置上的人,一定是想象不出有多難。
他既要當一個帶頭人,
又要時刻懂得妥協,拍案時刻又要能下狠心去割捨一些好東西,
而在一堆好東西里,扔掉另外一些好東西,
這真的太難,難到極點。
對於藝術家來說,不亞於“割掉自己的心頭肉”,
那種痛苦難以想象。
但他,就是一個擅長在巨大絕望裡找最大希望的人。
所以,扔掉了很多好東西之後,
這個他想要呈現的“文明古國”到底還剩下什麼呢?
他開始有所堅定一些東西,
如讓蔡國強完成的,煙火構成的“空中腳印”邁向鳥巢,
這個他終於敲定!
他敲定的還有,
由人來控制的“活字印刷”,
這個創意當時被陳丹青極力“否決”,因為用六千個人來完成這個,
簡直是天方夜譚,
甚至放話,做出來就“爬給張藝謀看”,
陳丹青到底還是沒有真的認識他,
因為他太喜歡完成那種“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當時面對陳丹青這種質疑,
他直接一笑了之。
他的笑是發自內心的笑,因為被人認為自己在做一件,
不可能做到的事,實在太夠勁,
他就希望自己在做這樣的事,因為這始終是他追求藝術的動力所在,
做別人所未做,所不敢做,這就是他張藝謀。
接著他又敲定“中國山水畫軸”,
他之所以想要這個創意,因為這太中國了,
除了中國,世界沒人這麼玩,也沒這東西,
世界只此一家,尤其古老的文化產物又加上現代科技的輔助呈現,
他不可能捨棄。
畫卷之後,他還敲定了“擊缶而歌”,
原本很多人打算直接用中國傳統的鼓,
用打鼓的方式開場。
但他否決了,因為他認為鼓,遠遠達不到想要的力量感。
更重要的是,他不僅要雄渾的力量,
還要能呈現出文明古國“的古老”,
所以找來已經失傳怎麼敲擊的缶,鍍上青銅色,
自創一種從未有過的敲打方式,
用這種方式,來歡迎世界遠道而來的貴客。
他認為這麼開場,排場有了,力量有了,給足了一個文明古國對來客的誠意。
而且從來沒見過,就連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是如此,
這可以說是,他對中華文明“古物新用”的一大創舉。
隨著這些東西都敲定下來,
時間也越來越逼近,
很快就進入8月,
每一天過去,他和全國人們的心情完全不同,
大家都做好準備在電視機前看這場中國給世界的盛會,
而他是用幾年時間,苦心孤詣,
只為等國人,能不能在看完之後,覺得自己沒給大家丟人。
他就像是一個歷經一場大考的考生,馬上就要交卷,
而給他評分的,就是每一個國人。
如果做的不好,可能他這輩子都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
在最後的48個小時裡,
他沒再操心什麼,因為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
這一天他吃了個飯堂的簡餐,
自己打飯打菜,坐在一邊吃著,
就這麼等著最後的時間到來,
然後,他像一個普通觀眾一樣,進入人群中,
看著那些歷經無數次抉擇,拿出來的創意,
一一展現出來,
一直看到李寧空中奔跑,
點燃聖火,
那一刻在鳥巢的歡呼聲中,
只見這張佈滿滄桑的臉,笑了。
電影可以拍很多部,
但他完成了一場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奧運會,
也完成了中國人歡迎世界參加一場空前盛會的使命。
沒有人站出來說,要給他打多少分,
是及格,還是優秀,或者是不及格,
但整場看下來,他知道,自己沒給中國人丟人,
只因為他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笑了。
而他何止沒丟人,他是給整個中國都長了一次臉,
不僅長了現代中國人的臉,老祖宗的臉也長了。
這對於08年上半年集體陷入“災難情緒”裡的國人來說,
是一場拯救,是一次再度揚帆啟航,
是一卷證明了這個文明古國,歷經數千年仍能不衰,
燦爛至今的最美畫卷。
所以對於2008年,回望這個特殊的年份,
他是不能忘記的一個人,
因為那一年的那個夜晚,他做了一件事,
他在剛遭遇苦難不久的土地上,
用他的全部藝術能量,再度燦爛了這個國度。
如果沒有他,我們不會直到今天還可以向世界驕傲,
這場開在家門的奧運會。
如果沒有他,換作其他人,
奧運會的命運極大可能“懸了”。
因為,他真的是唯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