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習先進事蹟,從黨百年奮鬥中感悟信仰的力量,把個人成長奮鬥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
致敬“兩彈一星”元勳吳自良
鄧小平曾說,
沒有兩彈一星,
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說到原子彈,
就不能不提起一位叫吳自良的科學家,
是他,給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安裝了心臟。
他曾說:
“80歲以前,我是根‘鏈條’,
被‘掛’上了多項任務。
每項任務我都超額完成了,
堪稱是優質‘鏈條人’了!”
1917年,
吳自良出生在浙江省浦江縣前吳村,
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由母親和姐姐將他撫養長大。
所以,吳自良從小就很懂事,
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每次考試都爭取考第一。
1935年,
吳自良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洋工學院。
大學畢業後,
他進入中央機器廠擔任了副工程師,
後來又在姐姐的資助下去美國攻讀了研究生。
在此之前,航空廠曾告訴他,
可以透過加入國民黨完成他航空救國的理想,
但他聽說後,斬釘截鐵地說:
“寧死也不加入國民黨!”。
之後國民黨航空委員會
就以“逾期不報到”為由將他除名,
並宣佈永不錄用。
所以,他的航空夢斷送了,
只能轉而學習冶金。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
沒過多久,在美國卡內基理工學院
金屬研究所工作的吳自良
就接到了國內老師給他寫的信。
信中說,希望吳自良可以回國工作。
可吳自良因美國當局的阻撓不能回到祖國,
他便想方設法
藉著母親病重的原由回到了國內。
歸國後,
他和一些年輕科學家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
總理動情地告訴他們:
“你們都是能夠做事的人,
現在你們回來了,我們非常歡迎,
而且現在國內是一窮二白,
什麼都沒有,
希望你們可以儘快地
使我們國家經濟恢復起來,
讓國家強大起來。”
就這樣,
吳自良投入到了為祖國奮鬥的工作中。
1956年4月,
我國正式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發之路。
當時,我國的科研力量和經濟水平
都不足以單獨研製原子彈,
所以很大程度上依靠蘇聯的幫助。
可沒過幾年,中蘇關係破裂,
蘇聯專家也隨之撤走了。
這讓中國的原子彈研製工作一度陷入瓶頸。
這其中就有最為重要的甲種分離膜技術。
經過多方考量,
國家把這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了上海冶金所,
而技術總負責人自然就是吳自良。
面對這項巨大的挑戰,
吳自良說: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從那之後,
吳自良便開始隱姓埋名,
完全投入到研究中。
那時他並沒有什麼資料可供參考,
全靠自己一點點摸索,
為了爭取時間,
吳自良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
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過。
三年後,上海冶金研究所正式報告:
“‘心臟’被攻克,
能在中等規模的工廠批次生產;
元件效能良好,超過了蘇聯的元件;
造價僅為原來估算的黃金價格的1%!”
吳自良成功了,
這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
繼美、英、蘇之後
第4個獨立掌握濃度鈾生產技術的國家。
當時,錢三強聽說技術難關被克服後,
激動地說:
“這麼快解決了原子彈關鍵性的難題,
震驚、開心!”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35年後,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
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其中就有吳自良。
而獲得這個巨大榮譽後,
他說:
“榮譽是大家的,不是我一個人的,
我只是個代表人物。”
於是,
他把獎狀影印後分發給每一位參研人員,
最後把重達一斤的金質獎章交給研究所。
2008年5月24日19時45分,
91歲的吳自良離開了人世。
他不僅僅為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安裝了心臟,
更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讓中國更有力量,走向輝煌。
“原子彈爆炸成功,
舉國歡騰,
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總算完成了‘鏈條人’光榮的使命。”
來源 | 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新畫工作室、田核之聲融媒體工作室
漫畫 | 秦昊、白家宇
責編 | 劉洋
審校丨段新瑞